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264)

作品数:13 被引量:63H指数:6
相关作者:向梅先苏汉文胡亚京范亚黄玉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正丁醇
  • 2篇正丁醇部位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大黄素
  • 1篇药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机制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酸乙酯部位
  • 1篇乙酯
  • 1篇茵陈
  • 1篇愈合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三七药材

机构

  • 10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门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向梅先
  • 4篇苏汉文
  • 3篇胡亚京
  • 2篇刘环香
  • 2篇黄玉莹
  • 2篇范亚
  • 1篇陈勇军
  • 1篇黄云祥
  • 1篇吴小燕
  • 1篇林慧芳
  • 1篇刘新桥
  • 1篇王杏娥
  • 1篇姚琰
  • 1篇闫云君
  • 1篇何峰
  • 1篇史圣娟
  • 1篇郭宝男
  • 1篇马牧

传媒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Journa...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Curren...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三七胶囊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2014年
建立血三七胶囊质量控制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血三七胶囊中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薄层定性条件适合,斑点清晰,HPLC定量方法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0.10~0.8 μg(r=1),平均回收率100.03%,RSD=0.64%.本法简便、快洁、准确,可作为血三七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胡亚京吴小燕苏汉文向梅先
关键词:槲皮素
茵黄利胆颗粒中大黄、茵陈的薄层色谱鉴别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建立和完善茵黄利胆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茵黄利胆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茵黄利胆颗粒中的大黄、茵陈。结果:各斑点之间的分离良好,阴性对照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指标。
陈勇军黄云祥王杏娥
关键词:大黄酸茵陈薄层色谱
血三七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土家药血三七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反向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化学成分系统分离,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三七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正丁酯(1)、对甲氧基苯甲酸丙酯(2)、对-E-香豆素奎宁酸甲酯(3)、对-Z-香豆素奎宁酸甲酯(4)、阿魏酸乙酯(5)、辛可耐因Ⅰa(6)、辛可耐因Ⅰb(7)、绿原酸甲酯(8)、6-O-β-D-咖啡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向梅先胡亚京何峰刘新桥
关键词: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血三七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血三七胶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血三七胶囊中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条件适合,斑点清晰,HPLC定量方法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0.14~1.12μg(r=0.9994),平均回收率99.84%,RSD=0.4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血三七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向梅先苏汉文刘环香
关键词:大黄素
血三七正丁醇部位促骨折愈合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血三七正丁醇部位促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作用;FACS分析正丁醇部位对成骨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碱性磷酸酶ELISA法检测血三七正丁醇部位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ELISA法测定血三七正丁醇部位对前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结果血三七正丁醇部位低剂量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高剂量抑制细胞增长,且其增殖作用表现为S-phase比例的增加;该部位有一定的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作用,且依然呈现低剂量促进;10~100 ng/L的该部位能够明显降低成骨细胞中PGE2的含量。结论血三七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姚琰范亚黄玉莹刘环香向梅先
关键词: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前列腺素E2
Volatile Oil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Leaves Exerts Strong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via Inhibiting the IκB/NF-κB Pathway被引量:4
2021年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volatile oil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leaves(VOPF)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using the non-infectious inflammation rat models and infectious inflammation mouse models.Ear swelling and intraperitoneal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 mice,and carrageenan-induced toe swelling and cotton ball-induced granuloma in rats were used to reve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VOPF.Moreover,the lipopolysaccharide(LPS)-induced mouse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VOP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OPF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auricular swelling,intraperitoneal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 mice,and reduce granuloma swelling and paw swelling in rats.Furthermore,it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the lung tissue.In addition,VOPF could reduce the contents of IL-1β and TNF-α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L-10 in the serum.I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p65 but reduced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65 and IκB in NF-κB pathway.In conclusion,VOPF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p65 and IκB and blockage 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Da-li GANYan YAOHan-wen SUYu-ying HUANGJun-feng SHIXiong-biao LIUMei-xian XIANG
关键词:ANTI-INFLAMMATION
血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对植物药血三七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反向硅胶柱、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血三七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乙醇(2)、邻苯二甲酸二异二丁酯(3)、香兰素(4)、异香草酸(5)、没食子酸正丁基酯(6)、阿魏酸(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8)。结论:除化合物3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2、4、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向梅先胡亚京闫云君
关键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血三七胶囊制剂成型工艺的优选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比较试验法优选出血三七胶囊制剂的成型工艺.采用单因素比较试验,考察了辅料的种类及用量,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等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浸膏粉∶淀粉∶糊精=20∶8∶14.4时,乙醇浓度为85%;干燥温度50℃,硬脂酸镁用量超过干燥颗粒总量的0.8%,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时,颗粒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较好.在上述条件下,胶囊填充性较好、贮存稳定.
苏汉文林慧芳向梅先
基于响应面法优选消炎抗菌颗粒的成型工艺被引量:6
2021年
本试验旨在优选出消炎抗菌颗粒制剂最佳的成型工艺。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消炎抗菌颗粒最佳药物辅料构成及制备条件,利用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的辅料种类、最佳的润湿剂浓度及颗粒的最佳干燥温度,然后其制剂成型工艺通过使用响应面星点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消炎抗菌颗粒最佳制剂成型工艺的条件为浸膏∶辅料质量比为1∶2.54,润湿剂为质量分数60%的乙醇,颗粒干燥温度为50℃,并且消炎抗菌颗粒制备贮存的临界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6%以下。经重复性试验可知,消炎抗菌颗粒的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杨素琴范亚黄玉莹向梅先
关键词:响应面设计
血三七药材提取工艺的优选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了血三七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干浸膏收率和槲皮素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乙醇的浓度和用量,提取的时间和次数,药材的粒径等因素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三七中大黄素的含量,以C18柱为色谱柱,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大黄素标准品在0.16~1.60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优选提取工艺为血三七根茎粉碎成最粗粉,加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6倍量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 h;第二次加4倍量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 h为最佳提取工艺.
向梅先史圣娟郭宝男马牧
关键词:正交实验HPLC大黄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