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7B05)
- 作品数:71 被引量:840H指数:18
- 相关作者:呼天明许岳飞马春晖付娟娟陈根元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矿井中水灌溉及土壤改良对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培养皿种子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草地早熟禾2个常用绿化草种——新歌来德和奖品在不同水质浇灌和不同土壤改良方式下(石膏改良、碳粉改良、污泥改良)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反应。结果表明:矿井中水灌溉以及2∶1混合灌溉显著抑制了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与矿井中水灌溉和2∶1混合灌溉相比,1∶1混合灌溉对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1混合灌溉草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2个品种根长、苗长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其中新歌来德的根伸长更为显著(P<0.05),增加了0.83 cm。说明矿井中水与清水1∶1混合浇灌是可行的。此外,土壤的几种改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草种的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矿井中水与清水2∶1和1∶1混合灌溉土壤在石膏改良方式下效果最好。
- 闫利军米福贵郭郁频王晓龙郭跃武刘伟伟于洁
- 关键词:土壤改良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不同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以西藏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盖度、生物量和优势种盖度和高度以及草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牦牛强度的增加,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以及优势种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
- 许岳飞付娟娟益西措姆陈浩苗彦军呼天明
- 关键词:牦牛放牧强度土壤理化性质
- 文献传递
- 草地早熟禾幼苗对矿井再生水灌溉的生理响应被引量:4
- 2014年
-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个品种(新歌来德、奖品、午夜Ⅱ号、橄榄球Ⅱ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矿井中水(二级处理水)、矿井中水与清水2:1混合、矿井中水与清水1:1混合以及清水(三级处理水)对照灌溉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基质盐分的变化,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的反应,对4个品种对4种灌溉水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材料在矿井中水和2:1混合灌溉条件下基质盐分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POD和CAT活性增幅较大,MDA和Pro含量显著增高。1:1混合灌溉基质盐分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项生理指标增幅相对较小,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表明奖品和新歌来德在基质盐分的累积和生理指标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 闫利军米福贵郭郁频于洁刘伟伟王晓龙
- 关键词:草地早熟禾生理反应
- 小花棘豆黄酮对瘤胃原虫和纤维素降解菌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本试验通过探讨小花棘豆黄酮对体外培养瘤胃原虫和纤维素降解菌的数量及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影响,为小花棘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以4只和田羊为瘤胃液供体,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30 mg和50 mg剂量的小花棘豆黄酮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各试验组瘤胃液中瘤胃原虫数均无明显变化,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纤维素降解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试验Ⅲ组白色瘤胃球菌和黄化瘤胃球菌数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纤维素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小花棘豆黄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无不良影响。
- 王帅贾琦珍陈根元张玲马春晖
- 关键词:小花棘豆黄酮瘤胃原虫纤维素降解菌
- 不同利用方式下额尔古纳草原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幂乘方法则的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利用幂乘方法则定量地探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草原在刈割和放牧2种利用方式下,植被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割草地和放牧地的构成植物种对幂乘方法则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地均呈现了比随机分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割草地的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指数(cδ)均大于放牧地;草地在放牧利用后,轮叶委陵菜(Potentilla verticillaris)、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车前(Plantago asiatica)等退化草地的指标植物种增加,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羊茅(Festuca ovina)等禾本科优良牧草只在割草地出现。
- 吕杰陈俊
- 关键词:割草地放牧地物种数
- 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及引种适应性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对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及7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种子在4℃冰箱沙埋层积5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0%以上,干种子在4℃沙埋层积10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7%,发芽率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都能有效的破除柳枝稷种子休眠.7个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适应性有明显的差别,品种Gave-in-Rock在株高、生长速度、分蘖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为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首选品种;Shawnee、Blackwell和Dakota次之;Trailblazer和Pathfinder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相对较低,Alamo品种不能安全越冬,因此,这3个品种不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 高雪芹伏兵哲杨瑞薛天宁兰剑
- 关键词:柳枝稷种子休眠适应性
- 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检验结果表明,冷、暖季放牧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冷季放牧草地的总物种数比暖季放牧草地多6种,冷季放牧草地大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暖季放牧草地。(3)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的冷季放牧草地,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优质牧草增加,而在暖季放牧草地,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成为主要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4)冷季放牧草地的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结论】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而在冷季进行放牧利用的冷季放牧草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增加,优质牧草种类增加,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开牧草的生长季节而实行冷季放牧。
- 颜增霞张鹏莉吕杰陈俊李淑霞贾建华
- 关键词:放牧草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
- 西藏草地植物功能性状与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植被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西藏草地株高和可食性两种功能性状的9项指标,并基于土壤和植物采样,分析了9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5项生态系统服务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了4种机制(Mass ratio,Selection,Niche complementarity及Insurance)在西藏草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9项功能性状指标中,株高Rao和可食种与所有种株高CWM比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含水率3项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及显著正相关。说明群落植被对光能竞争的互补性及可食性状植株在群落中的光能资源相对竞争力,与土壤固碳、肥力供给及水源涵养有显著相关关系。而群落可食种、优势种、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对光能资源竞争力水平,可食植株多样性、可食植株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及其光能资源竞争力均值,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无显著影响。西藏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对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从光能资源竞争角度更符合Niche complementarity和Insurance理论,而从可食功能性状角度更符合Mass ratio和Selection理论。
- 潘影余成群土艳丽孙维罗黎鸣苗彦军武俊喜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PEG-6000干旱胁迫对1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2年
- 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比较,并对苜蓿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对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半致死水势(耐旱临界水势)可作为苜蓿品种萌发期耐旱性评价指标。根据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半致死水势3个抗旱指标的评价结果,一致认为:苜蓿王、金皇后、爱菲尼特和德国德贝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FGZT 106,敖汉和West blend抗旱性较弱。
- 伏兵哲兰剑李小伟高雪芹
- 关键词:苜蓿萌发期干旱胁迫抗旱性
- 家兔日粮添加小花棘豆黄酮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研究小花棘豆黄酮对家兔采食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前景,本试验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仅饲喂配合饲料,试验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0、30、50 mg/kg剂量的黄酮,试验期60 d。每10 d测定一次家兔采食量和体质量,第60天屠宰后测定脏器系数及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液学指标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家兔采食小花棘豆黄酮后未见异常临床症状,镜检家兔器官正常;试验组家兔脏器系数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无异常变化,其中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家兔血清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小花棘豆黄酮不会导致家兔中毒,还可降低血脂和自由基含量,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保肝作用。
- 王帅杨玲贾琦珍陈根元张玲
- 关键词:小花棘豆黄酮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