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64 被引量:451 H指数:12 相关作者: 蒋彬 左良栋 周世良 陈亮 陈建生 更多>> 相关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生态塘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尾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2016年 采用由兼氧塘、好氧塘和水生植物塘串联而成的生态塘系统处理石化废水尾水,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处理后,污水的COD降低率为25%-50%,系统出水的COD稳定在40-50mg/L范围内,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中对COD的要求,但石油类物质浓度指标略微超标;温度是影响生态塘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净水效果呈季节性变化,温度较高时处理效果较好,其对总氮(TN)去除的影响大于COD和总磷(TP);光照对COD降低率、TP和TN去除率的影响较为相似,最高去除率均出现在16:00左右,夜间三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蒋彬 王新刚 张超 杨威关键词:生态塘 好氧塘 石化废水 尾水 UASB+A/O组合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工程技术改造 被引量:16 2018年 为了扩大处理规模与提高废水出水水质,对某屠宰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了改造。根据原废水处理工艺及吸取同类废水处理相关经验,确定采用预处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A/O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并介绍了新增各主要构筑物及相关设计参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COD、BOD_5、SS、NH_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6%、98.6%、98.6%、90.6%,直接运行成本为1.01元/m^3,出水水质达到GB 13457-92的一级排放标准,完全满足改造要求。该组合工艺为屠宰废水的处理提供了良好借鉴。 蒋彬 王鸿儒 陈桂顶 袁绍春 朱建国 黄富民关键词:屠宰废水 A/O 含大时滞和噪声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最优故障诊断 被引量:13 2012年 研究含大测量时滞和噪声的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无时滞转换方法的最优故障诊断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一个隐含故障状态的增广系统,并利用无时滞转换方法将含有测量时滞的网络控制系统转换为无时滞系统.然后给出了故障的可诊断性判据,并利用对偶原理将最优故障诊断器的设计问题转换为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最后,通过构造一种满足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故障诊断器,实现了故障的实时诊断.仿真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李娟 赵友刚 于洋 张鹏 高洪伟关键词:故障诊断 网络化控制系统 时滞系统 最优控制 DO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长的特殊区域(ORP>-150 mV)。同时曝气量的不同,还会影响生物膜内的传质过程,进而影响微生物基质降解和膜内微生物种群分布。同DO水平下,微孔曝气较穿孔曝气有利于膜内的对流传质过程以及各菌种间的协同作用。DO过高(DO>6.0 mg/L)或曝气搅动过大(穿孔曝气方式)会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COD升高。因此,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并将DO控制在6.0 mg/L。 陈垚 周健 甘春娟 栗静静关键词:DO 磷酸盐还原 微环境 榨菜废水 河道剖面轮廓的一元分形插值模拟 被引量:2 2012年 河道剖面轮廓形态与河床演变学及河流动力学的诸多问题密切相关,目前常采用规则的欧氏几何模型来描述,由于复杂剖面轮廓形态测量中存在尺度相关性和数据有限性的问题,难以全面准确体现其微观粗糙结构。但河道剖面轮廓形态具有自相似性,可用分形理论来描述。基于有限的数据资料,应用一元分形插值理论对河道纵向剖面轮廓形态进行了分形插值模拟,准确再现了其精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尺度相关性和数据有限性问题,为从微观角度开展河床变形、水流阻力等问题的分形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许光祥 钟亮关键词:迭代函数系统 洪水作用下丁坝可靠度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在航道整治工程中整治建筑物可靠度设计分析方法相对落后的现状,通过原型观测和水槽试验分析,将丁坝水毁近似看作由不同洪峰流量的洪水交替作用产生的结果,提出了三参数威布尔丁坝水毁可靠度分析模型,并在水毁体积等效的基础上,推导出受年际洪水交替作用后丁坝剩余寿命计算式.经过实测资料验证,该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计算出在遭受一定的洪水冲击作用后丁坝的剩余使用寿命,为整治工程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韩林峰 王平义 刘怀汉 杜飞关键词:丁坝 可靠度 水毁 剩余寿命预测 洪峰流量 关于长江上游港口物流发展的初步探讨 2014年 长江上游地区是未来我国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三峡库区、成渝两大城市群等众多有利条件,长江上游港口城市物流发展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以成渝为首的港口城市群又该如何顺势而为把握机遇,本文作出了初步探讨。 左良栋 徐艳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长江上游 港口城市 物流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路基的毁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位于泥石流区的公路路基常常由于受到泥石流的冲击而毁损严重,甚至导致交通的中断。泥石流冲击路基是一个复杂的三维问题,通过分层法将其简化为平面问题,建立了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路基毁损的力学模型,并通过稳定性分析和叠加原理得到了确定冲击坑形状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将泥石流冲击坑的形状与路基自稳的临界坡度相结合得到了路基受泥石流冲击后的最终破坏形态。 王林峰 唐红梅 陈洪凯关键词:泥石流 路基 破坏形态 重庆市城镇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城镇河流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评价其潜在生物毒性。方法于2006年12月,在重庆市区的河流(包括长江和嘉陵江)设置3个断面(两江汇合前的长江珊瑚坝断面与嘉陵江观音桥断面、两江汇合后的广阳坝断面),在每个采样断面采集0.10cm与10~20cm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样品中Cu、Pb、Zn、Cr元素的含量,分别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物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沉积物中Cu的Igeo值大多在2.4~3.0之间,达中度到偏重度污染,沉积物中Cu的潜在生物毒性远远大于其余3种重金属元素,沉积物中Pb、Zn、Cr基本处于清洁级;Pb、Zn、Cu、Cr与Fe均未显示出正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结论本次调查的重庆市城镇河流沉积物中Cu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物毒性最大,而沉积物中Pb、Zn、Cr基本上不存在潜在生物毒性。 杨清伟 肖飞 潘瑾 郭建谱关键词:金属 沉积物 地积累指数 不同结构形式丁坝水毁过程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 苏伟 王平义 喻涛 门永强关键词:丁坝 水流 结构形式 水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