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2B04)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文仲王春华田远航陈海耿贾冯睿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冶金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回转窑
  • 7篇炭素
  • 6篇炭素回转窑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温度场
  • 3篇物料
  • 3篇物料停留时间
  • 3篇值模拟
  • 2篇烟气
  • 2篇燃烧
  • 2篇煅烧
  • 2篇结构参数
  • 2篇焙烧过程
  • 1篇等径
  • 1篇电耗
  • 1篇蓄热
  • 1篇蓄热材料
  • 1篇蓄热式
  • 1篇蓄热式燃烧
  • 1篇蓄热室

机构

  • 14篇东北大学
  • 5篇辽宁石油化工...
  • 3篇沈阳远大铝业...
  • 2篇中国铝业股份...
  • 1篇沈阳远大企业...
  • 1篇中冶赛迪工程...

作者

  • 13篇陈文仲
  • 9篇王春华
  • 4篇陈海耿
  • 4篇田远航
  • 3篇刘慧
  • 2篇冯明杰
  • 2篇彭庆勇
  • 2篇贾冯睿
  • 1篇赫冀成
  • 1篇刘宝玉
  • 1篇刘小秋
  • 1篇左春友
  • 1篇李亚冰
  • 1篇梁源
  • 1篇韩长明
  • 1篇李小坤
  • 1篇李梦浩
  • 1篇王恩刚
  • 1篇徐乐乐
  • 1篇史学敏

传媒

  • 7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化工学报
  • 2篇工业加热
  • 1篇中国冶金
  • 1篇耐火材料
  • 1篇轻金属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年份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转窑供风管参数对窑内热工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Ф2.3m×55m的炭素回转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和Matlab分别对其气体空间和物料料层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二、三次供风管的长度和供风管入口处的空气吹向,得到了相应条件下窑内的温度分布,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三次供风管的长度对窑内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实践中可以采用无管供风措施,以解决供风管道烧损问题;当二、三次供风管在某一长度下窑内煅烧带温度较高时,其窑内剩余的可燃气体较低;二、三次供风管入口处空气均吹向窑头时,窑尾处剩余可燃气体浓度较大,但其煅烧带温度较高,煅烧带长度较长;当二、三次供风管入口处空气均吹向窑尾时,窑尾处剩余可燃气体浓度较小,但其煅烧带温度较低,煅烧带长度较短。
陈文仲王春华刘宝玉贾冯睿田远航
关键词:炭素回转窑温度场
高温散状料强制冷却问题研究
2012年
连续式石墨化炉生产的散状料温度可达2 600℃左右,由于高温下实验条件的限制,为研究高温散状料的强制冷却情况,运用Fluent软件对优化后的冷却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高温物料冷却过程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冷却器入口处温度较高,为保护冷却器,需添加耐高温材料;冷却器出口处物料温度已降到324 K,远低于指标要求,冷却效果显著;两级冷却器的出水温度均满足要求.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吻合,该模拟方法适用.对优化后的冷却器效果进行了检验,并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文仲廖佰凤史学敏刘慧
关键词:冷却器数值模拟温度场高温
高热导率材料对蓄热室传热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代替传统塔式锌精馏炉方孔式陶土换热器技术,并对蓄热室的部分材料进行改进。用热导率较高的耐热钢小球代替部分蓄热体,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改进后的蓄热室温度分布及功率的变化进行考查。结果表明,蓄热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尾部蓄热室传热效果增强。高温段向尾部偏移,有效利用了蓄热室的尾部区域,且预热空气温度得到显著提高。
刘慧李亚冰陈文仲
关键词:蓄热材料热导率温度分布蓄热室
回转窑内传热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0
2010年
运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和Matlab分别对碳素煅烧回转窑内气体空间和物料料层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窑内烟气、窑内壁和料层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窑内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挥发分大量燃烧的区段上;二、三次冷空气的引入均会使窑内烟气温度明显下降,但对料层温度影响不显著。将窑外壁的计算结果与其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说明该模拟方法的适用性,从而为碳素回转窑的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王春华陈文仲贾冯睿田远航刘裕
关键词:料层数学模型
连续式石墨化技术被引量:6
2011年
高纯散状人造石墨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但高纯散状人造石墨存在生产周期长、单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均匀等问题.根据高纯散状人造石墨应用前景与石墨化机理,提出了连续石墨化技术,并依据该原理开发出了连续式石墨化电炉和高效的能源回收利用系统.经工业试验证明:连续式石墨化技术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生产出不同石墨化程度的高纯人造石墨,而且可实现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及环保的目的.
陈文仲李小坤
关键词:能源循环利用
炭素回转窑产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了回转窑实验装置,通过冷态实验研究了回转窑转速、斜度、内径、窑尾挡料圈高度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物料停留时间及回转窑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小于4 r/min时,物料停留时间缩短程度显著,高于4 r/min时,缩短趋势平缓;随着窑斜度和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物料停留时间同样缩短;窑产量随着转速、斜度和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转速小于3 r/min时,窑产量增幅明显,高于3 r/min时,窑产量的增加程度降低;随着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窑产量增加显著;同时加料管的安装位置对回转窑的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王春华陈文仲陈海耿冯明杰
关键词:回转窑结构参数
蓄热式燃烧最佳换向时间的计算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确定蓄热式燃烧的换向时间对燃烧室的温度波动、烟气排放温度及蓄热室的整体余热回收效率的影响,需要在较高余热回收效率之下寻求最佳换向时间.本文整理了换向时间与余热回收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数学关系式;通过关系式找出合理的换向时间,得到最高余温回收效率.作为验证,在某一特定的实际工况下计算理论换向时间,考虑预热温度和蓄热室空隙体积对换向时间的影响,并与小球的透热时间作比较,最终得到最佳的换向时间.
刘慧李亚冰陈文仲
关键词:蓄热式燃烧
炭素回转窑模型的热态实验测试被引量:2
2008年
建立炭素煅烧回转窑物理模型,对其煅烧过程进行了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物料在窑内的轴向运动速度增加,窑产量增加;随着煅烧时间的推移,窑内温度逐渐升高,窑头、窑尾温度变化剧烈,窑体中部温度变化平缓;回转窑模型的窑内温度分布与回转窑实际生产时的温度分布大致相同。同时针对实验时发生的一些现象提出了合理建议。
王春华陈文仲陈海耿田远航
关键词:回转窑石油焦煅烧
太阳能在煤粉锅炉上的应用
2012年
通过对煤粉锅炉炉膛内的燃烧、传热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预测了不同空气温度下炉膛内的温度分布和污染物体积分数分布。结果表明,在达到工业生产要求的炉内温度时,二、三次风使用高温空气,可降低总空气量和煤粉消耗量,同时还可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炉膛内同一截面的温度更加趋于均匀,这样水冷壁各管吸热均匀,有利于锅炉水循环的稳定性,有利于煤粉锅炉应用高温低氧燃烧技术。为了实现空气高温,可在锅炉尾部增设太阳能空气加热器,利用太阳能辅助烟气余热将二、三次风加热到873K以上。
王春华李梦浩徐乐乐刘小秋韩长明梁源
关键词:煤粉锅炉太阳能加热装置节能减排
炭素回转窑内物料停留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建立了回转窑实验装置,通过冷态实验研究了回转窑转速、倾角、内径、窑尾挡料圈高度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物料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停留时间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物料停留时间随着回转窑转速、倾角和内径的增大而缩短;窑尾挡料圈高度对物料停留时间影响较复杂,转速小于2.5 r/min时,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使物料停留时间延长,而当转速大于2.5 r/min时,窑尾挡料圈高度的增加反而使物料停留时间缩短;在某一固定回转窑倾角时,物料停留时间与物料质量流率的乘积与单位转速内物料质量流率近似成线性关系。
王春华陈文仲陈海耿高天天
关键词:回转窑结构参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