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308006)
- 作品数:4 被引量:7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杜杨松曹毅庞振山宋林旭东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被引量:26
- 2011年
- 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根据矽卡岩岩浆就位位置的不同可将岩浆矽卡岩分成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两类,相应地将岩浆矽卡岩矿床分成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两类。两类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地质产状上,原地矽卡岩岩体常与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紧密伴生而分布在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上,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没有冷凝边和烘烤边,但常能见到因同化混染作用不彻底而留下的围岩残留体(多已变质成角岩或大理岩)。与此明显不同的是,异地矽卡岩岩体常分布在断裂带或地层虚脱带中,附近一般没有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其紧密伴生,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有冷凝边和烘烤边,有时能见到气孔构造以及石榴石或透辉石堆积岩,但见不到围岩残留体。同时,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但两者明显不同。原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侵入岩体经矽卡岩往碳酸盐围岩方向依次出现侵入岩、同化混染侵入岩、富铁矽卡岩、富钙矽卡岩、同化混染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反映同化混染作用逐渐减弱,而异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矽卡岩体中央往两边依次出现中粗粒矽卡岩和中细粒矽卡岩,反映随降温速度逐渐增加结晶速度逐渐降低。在矿物组成上,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包含钙铁榴石、钙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而异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几乎全是钙铁榴石,辉石全是钙铁辉石。在地球化学方面,相对于原地矽
- 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庞振山李大鹏
- 关键词:矽卡岩中生代
-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被引量:28
- 2011年
-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铜矿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的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云母。其AlⅥ为0.03~0.19,w(ΣFeO)/w(ΣFeO+MgO)为0.531~0.567,w(MgO)为12.80%~14.06%,指示武山花岗闪长斑岩属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黑云母结晶的温度为720℃~750℃,logfO2为-11.6^-12.5,压力为86 MPa^103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2.84 km^3.39 km,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较浅环境,具有较大成矿潜力,有利于武山铜矿的形成。
- 东前杜杨松曹毅庞振山宋林旭郑震
- 关键词: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矿物化学成岩成矿
-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酸性侵入岩。在这些侵入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团块、堆积晶和微粒闪长质包体。在这些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文章对老庙基、小铜官山和小陶家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镁铁质团块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单硫化物固溶体和镍黄铁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wB,下同)分别为6.91%和0.44%;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铜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分别为0.44%、0.07%(微粒闪长质包体)和0.09%、0.42%(寄主岩)。镁铁质团块、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氧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4.44%)、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44%)和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07%);散布的氧化物颗粒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6.58%)、磁铁矿+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86%)和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34%)。从单一包裹体中的矿物共生关系来看,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磁铁矿。而镁铁质团块中存在3种组合:①单硫化物固溶体+磁黄铁矿;②单硫化物固溶体+黄铜矿;③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矿物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60~865℃、714~811℃和614~733℃,对应的深度分别为26~27km、7~16km和3~6km。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结合已发表的地球化学、矿物学数据显示,铜陵地区镁铁质团块和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寄主
- 杜杨松秦新龙曹毅
- 关键词:中生代电子探针分析岩石包体中酸性侵入岩长江中下游
-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原地和异地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 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各类岩浆矽卡岩及其相关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典型岩浆矽卡岩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
- 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庞振山李大鹏
- 关键词:矽卡岩化中生代热液成矿作用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桃冲铁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0
- 2013年
- 桃冲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繁昌铁铜矿区的东北部,为层状夕卡岩型铁矿。目前矿山的铁矿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在矿区寻找隐伏矿体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系统的野外观察和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对桃冲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桃冲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和夕卡岩紧密共生,产于黄龙组灰岩与栖霞组灰岩之间,与地层接触界线截然;桃冲夕卡岩型铁矿是岩浆岩、地层和构造耦合的产物,其中岩浆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层间断裂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栖霞组富泥质灰岩、五通组砂页岩和次级小褶曲为成矿提供了封闭条件和容矿空间;桃冲矿区和周边区域均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尤其是在栖霞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断裂和S形次级褶曲(翼间角约为90°)共存的地段。
- 方福康杜杨松曹毅
- 关键词:桃冲铁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