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 作品数:219 被引量:2,323H指数:26
- 相关作者:林纾韩涛赵红岩刘德祥方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对降水趋势的影响
- 利用西北136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 196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日平均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降水有显著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口比...
- 方锋孙兰东郭俊琴冯建英
- 关键词:降水变化
-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资料,基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分析了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变化受气候态改变的影响较年降水量更为明显。在Ⅰ态和Ⅱ态下进行气温要素评价分析,会突出气温升高的现象,在Ⅲ态下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候态改变对降水量等级影响很小。Ⅰ态、Ⅱ态和Ⅲ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两个时段内,日极端高温和日极端降水事件均出现增多,其中Ⅰ态增多幅度最大,Ⅲ态的影响最小。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受气候态影响的敏感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 林婧婧张强
- 关键词:气候态敏感区
- 湍流相干结构在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起沙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起沙机制是沙尘暴天气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提取沙尘源地涡动相关数据中的湍流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研究了CS在起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起沙期间存在CS,其典型特征表现为上扬—下扫循环,即暖空气的辐合上升与冷空气的辐散下沉相伴;(2)起沙期间,CS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短、间歇性适中、连发频繁、速度切变大、水平尺度远大于垂直尺度和尺度变化比较大的特点;(3)CS是重要的起沙机制,它可起动粒径在0.1~156μm之间的各种沙粒,起动最多的是粒径低于8μm的粉粒与粘粒,但CS不是唯一的起沙机制;(4)CS的上扬与下扫两过程均可引起起沙,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暖空气的上升将沙粒向上空输送,后者则是将上空高速冷空气拖带下来引起地表沙粒的起动;(5)CS起沙分为单起式和连发配合式两种形式.单起式是单发CS产生的起沙形式,连发配合式是连发的CS产生的跃移—上扬的配合起沙形式.其中,连发配合式为主要形式;(6)下扫过程对起沙的贡献是上扬过程的1.8~15倍,上扬过程可将下扫过程中起动沙粒的1/3左右向上输送到空中;(7)一般情况下,CS对起沙具有稳定的贡献,其贡献率为51%,当临界起沙风速大于13 m·s-1时,其贡献急剧降低.
- 赵建华隆霄张峰杨永龙刘世祥梁芸
- 关键词:湍流相干结构
- 陕西省极端无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 ,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 王娜王琦方锋蔡新玲肖科丽方建刚
-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 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选取甘肃陇东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及水文资料,分析陇东气候变化历史演变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指出:1971~2009年陇东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9.3mm,尤以近20a减少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总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每10a升高0.41℃。年蒸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9.3mm。分析的结果还指出:年降水量500mm等值线和年蒸发量1550mm等值线南移。半干旱区面积增大。陇东整体暖干化导致董志塬地下水水位下降了30m;使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表水利用率低;每年水蚀表土0.2—1.0m3,严重的达2cm以上。所以应正确评估陇东水资源的脆弱性和干旱灾害程度,提出科学的抗旱对策。
- 赵红岩张旭东王有恒张强马鹏里姚辉孙兰东瞿汶毛玉琴杨小利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 2000-2017年甘南牧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20年
- 基于MOD13A3数据,建立2000—2017年甘南牧区植被覆盖时空数据集,分析甘南牧区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同期气象数据探讨气象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甘南牧区植被水平上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垂直分布上南部随海拔升高植被减少,北部随海拔升高植被增加。甘南牧区植被对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反应敏感。总体上,甘南牧区NDVI呈增加的趋势,这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有关;局部地区植被存在减少趋势,这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 敖泽建王建兵蒋友严罗王军赵惠珍
- 关键词:甘南牧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因子
- 基于MODIS的波文比干旱监测方法的建立
- 波文比是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比,可综合反映地表水热特征。因波文比能反映地表干湿状况,尝试将其引入到遥感干旱监测领域加以利用。以甘肃河东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利用MODIS影像资料构建波文比干旱监测模型,并结合...
- 郝小翠杨泽粟韩涛王晓巍王胜
- 关键词:MODIS干旱监测
- 文献传递
- 甘肃河西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插值分析
- 利用河西地区16 个站点2002 ~ 2009 年均降水资料,采用空间插值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克里格法和样条函数法三种方法,应用arcGIS10.0 分别实现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插值方法的插值结果基本能反映河西地区...
- 白冰陈学君王有恒贺涛俞洁
- 关键词:空间插值降雨量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技术研究
- 本项目2010年省局立项,经费2万元。项目组成员在大量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利用甘肃省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及地面观测气象资料确定了甘肃省冬小麦各主产区适宜播种的积温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各气候区基...
- 关键词:
- 关键词:粮食作物适宜播种期
- 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评估及预报方法研究
- 1. 本项目收集整理了台站、风塔等大量资料,运用统计学、天气学等方法,就甘肃省长年代风能评估、酒泉基地风资源分析、风电基地20个风塔资料统计分析及上下游效应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2. 采用T检验...
- 关键词:
- 关键词: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