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法学院
- 作品数:2,651 被引量:5,858H指数:27
- 相关作者:孙淑云汪渊智李麒陈晋胜董玉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民国山西警察杂志——《警民》的基本特色被引量:1
- 2015年
- 民国时期山西警察杂志《警民》,当时属于"中华邮政特准挂号国家新闻纸类"出版物,是抗战结束后阎锡山政府根据政治需要创办的,反映了民国后期山西警政建设情况,为我们了解阎锡山政府警政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子。已发现的第1期与第2期《警民》杂志主要包括警政理论和一些相关的警政常识,通过对《警民》杂志的内容设置与当时大量的史料对比分析,发现该刊两大基本办刊特色:"控民"与"用众",揭示了其"与人民打成一片"的虚伪性。
- 原喜泽陈晋胜
- 关键词:民国
- 论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的改革与完善被引量:6
- 1997年
- 论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的改革与完善①陈少英薛忠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税制不仅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而且也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各市场主体合理收益以及整个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国外成功的经验表明:一个结构完备、运行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离...
- 陈少英薛忠焕
- 关键词:城市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制房地产税收体系土地增值税资本利得企业所得税
- 论我国陪审模式的选择
- 2007年
- 我国目前陪审模式主要有参审式、陪审团式和参审陪审双轨式,由于参审模式不能避免对司法规律的违背,陪审团模式又不能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双轨模式也不能克服制度上的不相容,文章认为在审判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对陪审制度应尽早舍弃。
- 赵志梅
- 关键词:陪审制度参审制陪审团制
- 论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被引量:1
- 2009年
- 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民法学界主要有意思说、信赖说、规范说以及多元说。各种学说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都有其理论缺陷。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法律行为理论等方面考量,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存在及评判。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化,就是法律对不同利益之间进行衡量、评价的结果。利益说对法律行为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豪汪渊智
- 关键词:法律行为意思自治效力
- 支配权略论被引量:5
- 2015年
- 支配权是人类随着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基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自己的物、人格利益等进行有意识地支配的权利。支配权在本质上是法律为权利人划定的自由空间范围。支配权具有与请求权不同的法律特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支配权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支配权的行使应受到公法和私法两方面的合理限制。
- 汪渊智
- 关键词:支配权绝对权请求权
- 论基本权利冲突
- 2007年
- 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在宪法层面也存在基本权利冲突问题,我们要研究其存在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之道。
- 杨有为
- 试论合同的附随义务被引量:8
- 2004年
- 附随义务是随着诚实信用原则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合同义务 ,对于保护和平衡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实现契约正义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附随义务分为缔约过程中、履约过程中和合同履行完毕后的附随义务。我国对附随义务的规定过于简略 ,应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附随义务的各种形态 ,提高附随义务的法律效力 ,明确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形式及归责原则。
- 闫静
- 关键词:附随义务合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
- 论公务员道德素质的法制化被引量:1
- 2006年
-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官。本文从提倡公务员道德素质的法制化入手,论证了公务员道德素质法制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公务员道德素质法制化的具体构想。
- 姚瑶
- 关键词:公务员道德素质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及制度优化
- 2025年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科技创新支撑,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发挥创新驱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动力与支撑作用的关键。通过因子分析与熵值法联合研究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科技创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各省区科技创新环境整体较差且存在分化现象。除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方面个别省市较强外,黄河流域各省区普遍存在创新投入显著不足、科技创新保护意识较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优化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环境、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设黄河流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和完善黄河流域多元领域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议。
- 秦倩
- 关键词: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环境熵值法
-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思考被引量:15
- 2003年
-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 ,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 ,政府可以运用紧急权力 ,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瘟疫、灾害、事故等紧急危险事件。我国政府抗击SARS突然袭击的一系列行为表明 ,这实质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应急性原则的体现 ,这也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健全行政应急制度。
- 赵肖筠季亚丽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