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100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陶琳赵怀仁杨红斌王伟王丽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历史地理
  • 15篇文化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文学
  • 10篇社会学
  • 8篇哲学宗教
  • 8篇艺术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白族
  • 12篇民族
  • 11篇文化
  • 8篇滇西
  • 8篇大理国
  • 7篇边疆
  • 6篇少数民族
  • 6篇明代
  • 4篇民族文化
  • 4篇南诏
  • 4篇大理白族
  • 3篇电视专题
  • 3篇电视专题片
  • 3篇盐井
  • 3篇专题片
  • 3篇文学
  • 3篇旅游
  • 3篇明初
  • 3篇汉语
  • 3篇洱海

机构

  • 93篇大理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赵敏
  • 10篇陶琳
  • 9篇寸云激
  • 9篇罗勇
  • 8篇张锡禄
  • 7篇杜成辉
  • 7篇赵怀仁
  • 5篇王伟
  • 4篇王丽梅
  • 3篇杨红斌
  • 3篇李学龙
  • 2篇聂葛明
  • 2篇纳张元
  • 2篇段伶
  • 2篇薛祖军
  • 2篇黄正良
  • 1篇成瑶
  • 1篇杨泽洲
  • 1篇周锦国
  • 1篇周大鸣

传媒

  • 27篇大理学院学报...
  • 13篇大理民族文化...
  • 7篇传承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大理文化
  • 3篇保山学院学报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民族音乐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民族语文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民族论坛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云南环境科学
  • 1篇杉乡文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年份

  • 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节庆仪式上民族与国家力量的资源交流与交换——以西双版纳红专爱尼人“嘎汤帕”节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在西双版纳红专爱尼人嘎汤帕节中,少数民族与国家力量在互动中进行了资源的交流与交换。这种互动选择在节庆仪式中进行,造成了少数民族节庆仪式的变迁,变迁所带来的效果,以形式上的交融掩盖了事实上的隔阂,为使少数民族与国家在节日互动中达成理解和交流,国家与少数民族双方应进行有限度和坦诚的资源交换。
陶琳
关键词:民族文化
白族“结老友”习俗研究——以剑川县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白族'结老友'习俗独具特色,作为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民俗在云南有很大的影响力。独特的地域和不同的民俗风情值得我们去探寻与开发。本论文拟用田野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透过白族特殊的'亲属关系'——'结老友',探寻'老友'关系的现实意义,以便更好地了解白族'结老友'习俗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赵敏李素芬
关键词:习俗民俗民俗风情老友
大理剑川白族木工技艺传承初探
2010年
20世纪30年代,刘敦桢、梁思成、刘致平等老一辈建筑学家通过实地考察,拉开了大理白族建筑研究的帷幕。新中国成立以后,关注大理建筑的学者日渐增多,白族建筑的构架、平面、装饰、营造等问题得到深入研究,先后形成了以《白族居住建筑》、《云南大理白族建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相比之下,白族木工技艺传承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单薄许多,不仅缺乏全面系统的讨论,仅有的一些成果还多侧重于木雕一种形式。为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木匠之乡'剑川的实地调查,就白族木工技艺的分类、传承方式、传承的仪轨与习俗等作初步的探究,希望能对白族建筑研究领域的深化、拓展有所增益。错谬之处,尚请方家批评指正。
寸云激顾开丽
关键词:木工建筑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被引量:5
2011年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传统村落由于长时期地相对封闭于主流文化之外,
陶琳
关键词:传统村落社会交换理论精英少数民族文化文化现代化
明以前云南永昌地区武侯传说、遗迹与庙宇被引量:1
2014年
论述明以前云南永昌地区的诸葛武侯遗迹和庙宇。从诸葛武侯南征史实、传说和遗迹的产生,永昌地区的遗迹、传说和武侯祠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明代永昌地区的武侯遗迹、传说和庙宇的出现,是明朝统一永昌地区后,当地民众与明朝统治者相互互动的结果。
罗勇
关键词:传说遗迹
明代云南土官袭职制度述略
云南是明代土官的主要分布区。文章从明代云南土官袭职制度的形成、明朝应对土官争袭的措施、政局变化对袭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土官袭职导致的问题,影响了明代云南边疆的稳定。
罗勇
关键词:明朝土司制度
大理国高氏家族和水目山佛教被引量:1
2015年
大理国的高氏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势力范围遍及大理八府四郡。高氏不仅作为护法公积极发展地方佛教,更作为住持执掌大理佛教名山水目山。通过对高氏家族及水目山碑刻、史料的研究,发现水目山师承崇圣寺并修习显密二法,探讨高氏家族在水目山传承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水目山对高氏的重要性。
聂葛明魏玉凡
关键词:大理国传承体系
从碑刻铭文探析南诏大理国文化特征
2013年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南诏大理国在我国唐宋时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文化呈现出兼容性与和谐性的气质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南诏大理国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适应、融合并逐渐产生了独特的释儒文化的结果,是开放多元与兼容并蓄的产物。兼容,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即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成瑶张锡禄杨泽洲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文化特征
大理国灭亡及云南行省的建立新证
2006年
大理国的灭亡及云南行省的建立是云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前人多有论述。近年,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进展,新史料不断地出现,可以作进一步的讨论。一、出土文物对忽必烈平大理国史实的补正(一)《世祖平云南碑》对平大理国经过的补正元世祖忽必烈平大理国的经过,汉文史籍记载语焉不详,但今大理有碑铭可考。《元史·本纪第三·宪宗》载:'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辛亥夏六月,以带答儿统四川等处蒙古、汉军。二年(公元1252年)壬子,秋,七月,命忽必。烈征大理。八月,忽必烈次临洮,命总帅汪田哥以城利州闻,欲为取蜀之计。三年(公元1253年)癸丑,春,正月,汪田哥修治利州,且屯田,蜀人莫敢侵轶。九月,忽必烈次忒刺地,分兵三道以进。冬十二月,大理平。四年甲寅,冬。
张锡禄
关键词:行省
白族中老年妇女的“莲池会”研究
2009年
一、田野概述(一)田野点简介马久邑——原名风仪邑,据传曾有凤凰栖息而得名。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名溥仪,'仪'字冒犯国君,固而废除原名。后由凤当马,以词相依:'凤腾高空,马奔千里',再连以'久'字,意为长久发达,遂改村名为'马久邑'。马久邑是大理市银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包括凤上中、凤西南、凤北。
杨熊端
关键词:原名行政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