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 作品数:82 被引量:289H指数:9
- 相关作者:都景芳谷敬丽马开明朱江木褚留杰更多>>
-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艾洛替尼耐药肝癌HepG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epG2/erlotinib耐药倍数和耐药谱;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erlotinib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BCRP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艾洛替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艾洛替尼的IC50值为(72.3±6.1)μmol·L-1,艾洛替尼对正常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0.6±0.3)μmol·L-1,耐药倍数为6.8±0.7,表明HepG2/erlotinib为艾洛替尼耐药细胞系。HepG2/erlotinib对顺铂、多柔比星、米托蒽醌和拓扑替康的IC50均大于正常HepG2细胞的IC50,表明产生交叉耐药性。HepG2细胞和HepG2/erlotinib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0.7±3.3)h和(26.7±1.2)h,耐药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erlotinib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HepG2/erlotinib细胞中BCRP基因和BC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HepG2/erlotinib具有耐药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BCRP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 任志广赵青魏寅祥贾砚寒李新颖黎燕彭晖马远方
- 关键词:肝癌细胞系耐药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参与调控物质代谢及多种病理反应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真核细胞生物中广泛存在,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一个参与许多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蛋白,也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开关,故有细胞能量调节器之称。各种导致细胞内AMP/ATP比值升高的因素均可引起AMPK活化。AMPK活化是抑制消耗ATP的合成代谢并启动生成ATP的分解代谢的过程,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AMPK不仅在糖脂代谢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病理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人类恶性肿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侵袭和转移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我们简要综述AMPK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参与调控多种病理反应的作用机制。
- 王红丽马远方宋伦
- 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物质代谢病理反应
-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
- 2006年
-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生理盐水培养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分别用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免疫小鼠,同时设佐剂组和对照组,间隔7d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7天,每只小鼠用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7天和30天检查各组小鼠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结果旋毛虫成虫ES抗原组、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95%、69.48%、84.3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4.79%、87.97%、86.87%。成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成虫减虫率均高于肌幼虫ES抗原组(P均<0.05)。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均高于成虫ES抗原组(P均<0.01)。结论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成虫及肌幼虫较强的免疫力。
- 王国英刘文琪马远方
- 关键词: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保护性免疫
- 14-3-3σ蛋白与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14-3-3σ蛋白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3-3σ蛋白在正常宫颈粘膜组织、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14-3-3σ蛋白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 70%(42/60)和43.10%(25/58),在宫颈癌变过程中,14-3-3σ蛋白的表达率逐渐下降。14-3-3σ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在中、低分化癌中的表达;14-3-3σ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因素无相关性。结论:14-3-3σ蛋白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同时也可能成为宫颈癌生物预防和疗效评价的新靶点。
- 侯艳芳晁玮霞齐义军王攀卜旺雨牛保华
-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免疫组织化学
- 人TRAIL胞外区原核可溶性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胞外段蛋白。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要求,设计合成编码TRAIL胞外段的DNA序列,构建成pET30a-TRAIL胞内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E.coli BL21。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TRAIL,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MTT法检测产物活性。结果构建的工程菌株表达29KD的可溶性TRAIL融合蛋白,能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结论成功表达了人TRAIL胞外段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 鲍应环程相树刘峰涛
- 关键词:原核表达JURKAT细胞
- 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体液免疫的动态观察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Pos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PC IOL)术后体液免疫反应 (HI)的变化 ,探讨人工晶体与体液免疫反应变化及术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家兔 4 8只 ,随机分为A、B 2组 ,每组 2 4只。A组行右眼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B组行右眼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 7、14、2 1、2 8、35天采血测定IgG、IgM、CH50 、C3、Circulatingimmunecomplex (CIC) ,并观察临床指征———睫状充血、房水浑浊程度的变化。结果 A、B 2组术后IgG、IgM、CIC均升高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H50 、C3均降低 ,2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组术后眼内反应明显较B组重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人工晶体 (PMMA)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眼内植入安全。术后早期眼内炎症主要是由人工晶体异物性刺激及手术机械性损伤引起 。
- 杜耀武马远方张建华刘英杰许国强黄红莹白慧玲
- 关键词: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反应炎症反应
- 食管鳞癌多药耐药细胞建立及干性和上皮间质转化表型鉴定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建立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多药耐药细胞株,探讨ESC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间歇性反复冲击法筛选建立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顺铂(cisplatin,CDDP)、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等药物具有抗性的多药耐药细胞株EC9706/PDFC,测定EC9706/PDFC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增殖和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干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表型变化,分析ABCB1、ABCC1、ABCC2和ABCG2在EC9706/PDFC、EC9706/CDDP和EC9706/PTX中的mRNA表达。结果EC9706/PDFC对PTX、5-Fu、CDDP、DOX、VCR等药物的RI分别为25.8、16.85、15.2、16.85和7.27。与亲本细胞EC9706相比,EC9706/PDFC细胞呈多形性、排列松散,增殖减慢,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侵袭和干性成球能力增加,干性和EMT相关分子表达异常。ABCB1和ABCC1在3种不同的耐药细胞中表达升高,而ABCG2表达却降低,ABCC2升高不明显。结论ESCC多药耐药细胞获得了CSC和EMT表型,为ESCC多药耐药临床评估和耐药逆转提供了细胞模型和潜在靶向分子。
- 刘其伟晁玮霞焦叶林张月静刘瑞敏齐义军
- 关键词:食管鳞癌多药耐药
- 医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用挤压涂片法检查886名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30.81%,以毛囊蠕形螨为最常见,次为皮脂蠕形螨和混合感染。面部有无症状及皮脂量与感染有一定关系。与家人共用洗具者感染率高于独用洗具者。
- 王国英张运生
- 关键词:蠕形螨感染大学生
- 破骨细胞抑制凝集素相关蛋白2的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为了获得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OCILRP2-Fc和OCILRP2特异性抗体,用于OCILRP2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构建了融合人IgG Fc段的小鼠OCILRP2真核表达载体pIg-CD5-OCILRP2,将pIg-CD5-OCILRP2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Protein A亲和层析从CHO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重组蛋白OCILRP2-Fc并免疫家兔制备OCILRP2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验证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应用该抗体检测OCILRP2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表明OCILRP2-Fc稳定表达细胞株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具有较高的蛋白表达水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纯化后的蛋白只有单一条带出现,且该条带可以被抗人IgG检测到;重组蛋白OCILRP2-Fc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和纯化后得到的OCILRP2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1 280 000和1∶320 000,Western blot证明该抗体可以和免疫原OCILRP2-Fc及NIH/3T3细胞中表达的OCILRP2特异性结合。应用该抗体检测OCILRP2在DC的表达发现OCILRP2在成熟DC的表达明显高于不成熟DC。结论:获得了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OCILRP2-Fc和高效价的OCILRP2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OCILRP2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吴素霞柴立辉王战争刘广超田文志马远方
- 关键词: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树突状细胞
- 热休克转录因子4b的克隆表达及MAP激酶P38对其磷酸化调控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热休克转录因子4b(Hsf4b)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MAP激酶P38对其磷酸化调控作用。方法:用人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应用囊括Hsf4b全长的引物进行PCR并在Hsf4b cDNA的N-端加入Flag标签。将PCR产物经KpnI和EcoRI酶切后,与该二酶线性化pcDNA3.0质粒一起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DNA-Flag-Hsf4b,将克隆好的pcDNA-flag-Hsf4b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抗Flag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免疫沉淀实验和体内Pulldown实验证明Hsf4b可与MAP激酶P38结合,激酶实验结果显示P38可体外磷酸化Hsf4b。结果: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人Hsf4b的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和pEBG中。pcDNA-Flag-Hsf4b可在真核细胞HEK293T中表达一个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0000的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Hsf4b可与MAP激酶P38结合,Hsf4b的C-端转录调控区参与和P38的结合,P38可体外磷酸化Hsf4b。结论:实验首次证明Hsf4b可结合并被P38磷酸化,为进一步探讨Hsf4b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新的信号通路。
- 马增翼张军李雪丽席子明胡延忠
- 关键词:晶状体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