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生物系
- 作品数:584 被引量:5,191H指数:35
- 相关作者:杨国玲高金城杨成德谷祝平陈鑫阳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硫酸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在花背蟾蜍眼早期形态发生中的合成被引量:2
- 1989年
- 本文用放射自显影追踪注射入胚胎的^(35)S-硫酸盐的方法,研究了花背蟾蜍早期形态发生时眼的各部分组织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糖胺聚糖(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简称:硫酸GAG)的合成,并分析了其在眼形态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眼早期形态发生时,合成的硫酸GAG主要是硫酸软骨素。2.眼各部分组织中在即将分化时硫酸GAG合成率增高,分化开始后逐渐下降到原基形成时的水平。3.在晶状体被诱导时,在视杯和晶状体相互贴近的组织及两者间的细胞外基质中硫酸GAG的合成率明显增加,提示这是晶状体诱导的重要因素。4.角膜上皮形成时即向角膜上皮下层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硫酸GAG;角膜上皮透明时,合成更多的硫酸角质素。
- 冯伯森孙颖仝允栩
- 关键词:花背蟾蜍
-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变异系生物学特性及胚乳蛋白的研究被引量:48
- 1995年
- 应用受粉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高粱DNA和抗逆性强的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小麦,结果在不同组合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在三个组合中已选育出几个稳定遗传的优良变异系,其生物学性状大多是介于原受体和供体之间.主要特性是叶功能期延长,籽粒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增加,增产显著,抗锈病能力增强等;其胚乳蛋白电泳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变异系中产生了新的蛋白质组分,而且A区和B区增加的是蛋白质群,相反原受体68-73-20-3中W_2和D蛋白质组分在变异系89108-10中消失,还有蛋白质组分迁移率发生改变等.进一步分析表明.蛋白质组分变异除少量是来自供体外,大量是小麦系谱中原有蛋白质组分的增减变化.由此推测,外源DNA导入后受体后代发生广泛变异的机理可能是供体基因转移和外源DNA片段“重组插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王亚馥陈克明焦成瑾周文麟倪建福
- 关键词:外源DNA生物学特性胚乳蛋白
- 三粒小麦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异常性被引量:7
- 1991年
-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三粒小麦胚和胚乳的发育。1.受精作用,胚和胚乳的发育及进程基本和普通春小麦相同;2.三个籽粒中主雌蕊胚的发育往往领先;3.副雌蕊中出现大量异常现象,如胚的上下和背腹颠倒、横位胚、胚胎上移、多胚现象及胚乳缺失等。各种异常现象总计约占副雌蕊胚的88%。
- 王耀芝丁惠宾陈超陈济世
- 关键词:小麦胚乳异常性
- 55keV电子束和Ar~+离子束及7MeV^(16)O^(6+)离子束辐照枸杞被引量:3
- 1995年
- 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室产生的55keV纳秒强脉冲电子束与Ar+离子束及HIR-FL装置上加速的7MeV16O6+离子束辐照枸杞种子,测定种子萌发早期种胚细胞中的非按期DNA合成过程,比较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辐照效果。结果发现,3种处理种子中,虽然都有非按期DNA合成过程,但是,脉冲电子束及Ar+离子束辐照所造成的DNA损伤程度大于16O6+离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辐照过程中所选用的束流强度有关。
- 汪丽虹王崇英杨汉民高清祥江兴流宋志敏卫增泉
- 关键词:枸杞辐照
- 小麦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被引量:18
- 1992年
- 小麦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早期认为主要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量植株再生是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我们以小麦幼胚作为外植体,在附加6mg/12,4-D,0.5mg/1 KT,300mg/1 LH 和3%蔗糖的 MS 培养基上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经过5个月继代培养仍保持较高的分化频率。将2,4-D 浓度从6mg/1降至2mg/1继续培养后,继代中以60%的频率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如再进一步降低2,4-D 浓度至0.5mg/1时,
- 王亚馥崔凯荣陈克民刘志学
- 关键词:小麦幼胚胚性细胞团胚胎发生脱分化再生苗
- 黑麦B染色体起源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采用压片法和Giemsa C带技术,重点地研究了黑麦花粉母细胞凝线期染色质穿壁运动之后,所产生的额外的带着丝粒断片的形态结构、归属和细胞学行为,及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额外的带着丝粒断片的结构各异,有中部着丝粒的、亚中部着丝粒的、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粒的。它们的来源是随机的,任何染色体都有成为这种断片的可能性。额外的带着丝粒断片的细胞学行为与B染色体的行为一致。作者认为,额外的带着丝粒的断片就是B染色体,它们是凝线期染色质穿壁时由A染色体断裂而来,因此认为,细胞融合是B染色体的来源之一。
- 郑永人杨庆兰于玲郑国锠
- 关键词:黑麦B染色体
- 甘肃碎米荠属一新种被引量:2
- 1998年
- 发表了碎米荠属一新种,即文县碎米荠CardaminewenhsienensisK.L.ChangetJ.Z.SunSp.nov.
- 孙纪周张国梁
- 关键词:碎米荠属
- 菜豆叶片衰老期间叶绿体被膜膜脂与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被引量:26
- 1991年
- 菜豆叶片叶绿体总脂和被膜膜脂中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脂和双半乳糖甘油二脂,在整个衰老期间两种糖脂的比值变化不大。叶绿体总脂中含有5种磷脂,脂肪酸以不饱和的亚麻酸为主,而被膜膜脂中仅含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甘油,脂肪酸以饱和的棕榈酸为主,不饱和亚油酸为次。叶片衰老过程中被膜所含两种磷脂比值明显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也因亚麻酸相对含量显著减少、棕榈酸相对含量增加而降低。
- 陈靠山张承烈梁厚果
- 关键词:菜豆叶片衰老叶绿体膜脂
- 甘肃洮河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1997年
- 甘肃洮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有种子植物100科,448属,1346种。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征: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但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典型的北温带性质,区系成分过渡性强。根据特有种的分布情况和自然地理特征,洮河中上游植物区系应属于横断山脉地区川西北、甘南、青东南小区;洮河下游应属于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
- 张耀甲蒲训
- 关键词:种子植物洮河流域植物区系
- 甘肃贝母属植物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被引量:9
- 1998年
- 对分布于甘肃的贝母属10种(含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花粉形态结构、类型和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指数以及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张耀甲程林安旺盛
- 关键词:花粉形态叶表皮特征贝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