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积水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97 被引量:477H指数:12
相关作者:田文刘巍峰王树锋殷耀斌廖锋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关节
  • 14篇骨折
  • 7篇手术
  • 6篇肿瘤
  • 6篇综合征
  • 6篇疗效
  • 6篇畸形
  • 5篇内固定
  • 5篇脊柱
  • 4篇多发
  • 4篇血管
  • 4篇血栓
  • 4篇腰椎
  • 4篇术后
  • 4篇细胞
  • 4篇机器人辅助
  • 3篇动脉
  • 3篇多发性
  • 3篇影像
  • 3篇神经阻滞

机构

  • 96篇北京积水潭医...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8篇张石革
  • 7篇周一新
  • 7篇王满宜
  • 5篇田伟
  • 5篇孙玉衡
  • 5篇朱仕文
  • 4篇田文
  • 4篇孙永华
  • 4篇蒋协远
  • 4篇杨德金
  • 3篇邵宏翊
  • 3篇李勤
  • 3篇刘波
  • 3篇吴新宝
  • 3篇杨胜松
  • 3篇汤文杰
  • 3篇程晓光
  • 3篇袁强
  • 3篇王陶
  • 3篇马国辉

传媒

  • 5篇中国药房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关节接骨板联合环形外固定架矫正陈旧屈膝畸形
2012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主因"车祸后右膝关节屈曲畸形1年"就诊。患者伤后经颅脑外伤抢救,之后发现右股骨内髁骨折畸形愈合合并屈膝畸形。既往体健。查体见右膝屈膝50°畸形,
滕星黄雷杨胜松王陶赵刚朱仕文王满宜
关键词:外固定架畸形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30例3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感染治愈后行Ⅱ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29例用抗生素间隔物治疗,感染得到有效治疗,1例失败。其中27例患者行Ⅱ期翻修术,Harris评分由间隔物置人前的34.6分提高到Ⅱ期置换术后的81.8分,但1例感染复发。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地治疗感染,维持软组织的张力,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黄德勇张洪周乙雄周一新殷建华徐辉张春雨
踝上截骨术治疗骨折继发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SMO)治疗踝周骨折后继发的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采用SMO治疗的29例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4例,女15例;年龄39.0(25.0,49.0)岁;陈旧性骨折类型:胫腓骨下段骨折4例,踝关节骨折19例,pilon骨折6例;16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保守治疗。骨折至本次手术间隔时间10.0(2.0,19.5)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胫骨远端关节面正位(TAS)角、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TLS)角、距骨倾斜(TT)角以及改良Takakura分期的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7.0(14.0,23.5)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84.2±9.6)分]、FFI[7.0(3.0,10.9)分]、疼痛VAS评分[2.0(1.0,3.0)分]、TAS角[90.84°(86.70°,92.50°)]均较术前[(68.0±16.7)分、20.9(6.1,29.1)分、5.0(2.0,8.0)分、78.63°(74.30°,85.0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TT角、TLS角、踝关节炎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不愈合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6例踝关节炎在影像学上有进展。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23例,比较满意4例,一般2例,总体满意度为93.1%(27/29)。结论SMO在踝周骨折后继发的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早中期疗效,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比较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
王学文李恒龚晓峰赖良鹏杜辉武勇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关节炎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带状疱疹5例的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吕欣
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流程及早期临床实践
2024年
目的报道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手术流程及影像学结果,并以UKA术中关节间隙变化为主要指标,探究解析型UKA对手术规划和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开展的机器人辅助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报道解析型UKA手术基本流程及达到动态间隙平衡的患者比例,分类解析动态间隙平衡曲线形态模式,并对比纳入患者术前及术后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股骨后髁偏心比(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及胫骨后倾(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9例(50.0%)达到动态间隙平衡。动态间隙曲线主要呈现为U型(44.4%)、倒U型(33.3%)和水平型(11.1%)。其中13例患者获得间隙平衡求解曲线,在股骨髁未截骨状态下,间隙平衡求解曲线显示屈膝10°~50°范围内关节撑开间隙均明显大于屈膝70°~120°。试模植入后,4例(30.8%)间隙平衡求解曲线达到直线型,7例(53.8%)表现为屈膝70°及以上,关节间隙随着屈膝角度增大而增大。本组患者术后HKA角度(178.67°±3.09°)较术前(173.00°±2.88°)明显改善(P<0.001)。术后与术前PCOR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0.05 vs 0.52±0.03,P=0.518),但术后PTS值(7.75°±3.28°)显著小于术前PTS(10.66°±3.03°)(P=0.001)。结论解析型内侧UKA通过对术中多重参数的实时量化解析,可指导手术方案决策,术后影像学力线满意,部分患者可实现整个屈伸过程中动态间隙平衡。
邓旺杨德金杨德金卢佳豪史洪伟唐浩王兆伦张云峰邵宏翊周一新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机器人辅助手术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陈玉梅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检查方法
2014年
颈动脉狭窄(CAS)是指颅外颈动脉病理性粥样硬化性狭窄。其病变程度分为4级:〈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中重度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颈动脉狭窄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应积极干预,以预防卒中的发生。本文重点讲述颈动脉狭窄致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通过哪些检查可以识别和诊断颈动脉狭窄。
孙玉衡唐澍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重度狭窄硬化性狭窄颅外颈动脉病变程度
趋化因子在癌痛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2008年
寇毅宋磊沈洁王彦彬
关键词:趋化因子癌性疼痛癌痛癌症治疗癌症病人治疗性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烧伤面积为10%~30%总体表面积(TBS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清创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并包扎;试验组创面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局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后包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7、14、21、28 d时的创面愈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两组患者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9.6±2.5)d低于对照组(27.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7,P〈0.05),伤后7、14、21、28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8±4.6)%、(74.0±7.1)%、(98.2±2.6)%、(1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6±4.5)%、(52.0±8.2)%、(79.6±5.0)%、(97.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10.050、-16.289、-4.993,P值均小于0.05)。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可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温春泉赵筱卓张国安
关键词:伤口愈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命体征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基底动脉狭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OF MRA和DSA图像。把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使用盲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50%的病变定为严重狭窄。MIP图像和原始图像相结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原始图像上测量狭窄率。利用MEDCALC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衡量MRA和DSA狭窄率的差异;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二者之间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法比较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MRA上38条基底动脉严重狭窄,DSA上35条动脉严重狭窄。MRA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52.57±22.7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51.84±23.2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相关性强(r=0.985,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较强的一致性,95.71%(67/70)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5.71%、6.6、0.07、50.00%、86.84%、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P<0.001)。结论和DSA相比,3D TOF MRA的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石光彭晓新程晓光马志刚程志远张雁伟张军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