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系

作品数:32 被引量:556H指数:15
相关作者:崔志军王琳英张丹青田媛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壤
  • 9篇小麦
  • 6篇水分
  • 5篇春小麦
  • 4篇氮磷
  • 4篇氮磷营养
  • 4篇磷营养
  • 3篇氮营养
  • 3篇盐化
  • 3篇施肥
  • 3篇水分胁迫
  • 3篇胁迫
  • 3篇景观
  • 2篇冬小麦
  • 2篇盐化土壤
  • 2篇盐渍化
  • 2篇水分亏缺
  • 2篇土壤水
  • 2篇相对含水量
  • 2篇磷效率

机构

  • 32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科技厅
  • 1篇景泰县农业技...

作者

  • 12篇刘学录
  • 9篇张仁陟
  • 9篇李小刚
  • 7篇张国盛
  • 4篇崔志军
  • 4篇邱慧珍
  • 4篇任继周
  • 3篇董旺远
  • 3篇黄高宝
  • 3篇林慧龙
  • 2篇张自和
  • 2篇张福锁
  • 2篇王玲英
  • 2篇王平
  • 1篇侯扶江
  • 1篇刘淑英
  • 1篇李玲玲
  • 1篇胡恒觉
  • 1篇黄鹏
  • 1篇田媛

传媒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土壤通报
  • 4篇土壤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地质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农牧交错带荒...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5篇2003
  • 9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想状态立体象对象基线的一个恒等式及意义
2000年
发现了航片水平、地形平坦的理想状态下 ,关于立体象对象基线的一个恒等式 :b=r1| cosα| + r2 | cosβ| ,式中 b为立体象对的象基线 ,r1、r2 为航片上任意一个同名象点在立体象对左右邻片上的辐射距 ,α。
林慧龙刘学录董旺远
关键词:摄影测量学
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防治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被引量:14
1999年
对甘肃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次生盐渍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水盐不平衡问题,要防止和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水盐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盐渍化防治及盐渍土改良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应该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以节水灌溉为前提,以地面覆盖和土壤培肥为基础,以井排系统与引黄灌水系统并网,井渠混灌,降低地下水位为突破口,通过对水分和肥力的调控和管理达到对盐分的调控和管理,使盐分在土体或灌区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土壤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
李小刚樊胜祖
关键词:土壤次生盐渍化水盐平衡盐碱土改良
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土壤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及其预报模型被引量:16
2001年
调查研究了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土壤的吸湿系数和凋萎湿度及其与土壤全盐、电导率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分对土壤吸湿系数具有显著影响 ,盐土的吸湿系数可达 1 7 93%~ 38 30 % (重量含水量 )。随着土壤全盐量的降低 ,物理性粘粒含量对吸湿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大。盐分组成对盐土和盐化土壤的吸湿性影响很大 ,氯离子 >钠离子 >镁离子≥钙离子 >硫酸根离子。盐分对土壤凋萎湿度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 ,但凋萎湿度不如吸湿系数对盐分敏感。盐分离子组成对凋萎湿度的影响与其对吸湿系数的影响相似 ,氯离子>钠离子 >硫酸根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根据凋萎湿度与吸湿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凋萎湿度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全盐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出了预报盐化土壤凋萎湿度的三种模型 。
李小刚
关键词:盐化土壤凋萎湿度灌区
甘肃中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目标
本文针对甘肃中部地区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指标.
刘学录张仁陟黄高宝柴强杭及钦杨封科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生态恢复生态建设
文献传递
水分胁迫条件下春小麦根系对施肥的响应被引量:15
2003年
通过3个水分水平下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说明在水分胁迫情况下施肥对于春小麦根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根系的体积、干重、根总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部干重和株高明显或显著降低,小麦根系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磷可以提高和增大根体积、根干重、根总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以及地上部干重和株高。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施氮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施肥能加强作物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但这种作用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强烈影响。
张国盛张仁陟黄高宝
关键词:水分胁迫春小麦根系施肥
长效氮肥一次基施对覆膜冬小麦的肥效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针对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因追肥困难引起的生育后期脱肥问题 ,对不同种类的长效氮肥在覆膜冬小麦上一次基施的肥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长效尿素一次基施分别比普通尿素增产1 0 .5 %和 1 2 .4 % ,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 1 0 .1和 1 0 .9个百分点 ,氮素生产指数提高 3.9kg和 4 .6kg。长效碳铵的肥效和普通尿素相当 ,比普通碳铵增产 6.6% ,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 5 .8个百分点 ,氮生产指数增加2 .3kg。在收获前 2周进行的部分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 ,两种长效尿素处理的小麦绿叶指数和旗叶面积分别比普通尿素增加 1 8.5 %、2 5 .9%和 34 .8%、34 .5 % ;长效碳铵比普通碳铵增加 1 2 .3%和 4 2 .9%。长效氮肥通过缓慢释放氮素 ,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大功能叶面积 ,从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对化学氮肥的氮素利用率。
邱慧珍
关键词:长效氮肥一次基施覆膜冬小麦肥效
不同磷效率小麦对低铁胁迫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3
2004年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小麦幼苗对低铁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铁胁迫(-Fe)对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磷低效基因型。低铁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81(85)-5-3-3-3、Xiaoyan54和Taihe-5025的植株地上部干重平均比正常供铁(+Fe)处理下降55 2%;磷低效基因型Jinghe90-Jian-17、NC37和Jing41平均33 0%。低铁胁迫显著降低了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叶片叶绿素含量,3个磷高效基因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分别降低了35 6%、35 3%和35 3%,磷低效基因型分别降低了16 8%、7 7%和11 9%。低铁胁迫对小麦的根系生长、根系吸磷量和磷利用效率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植株地上部吸磷量和根效率比。与正常供铁的处理相比,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小麦的地上部吸磷量和根效率比在低铁处理中平均降低了55 0%、54 9%和32 5%、36 4%。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植株体内积累的磷量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这是磷高效基因型不耐低铁的主要原因。磷效率越高,对低铁的反应越敏感。
邱慧珍张福锁
关键词:小麦磷效率基因型差异
甘肃省主要耕作土壤对施入钾的吸收能力研究
1999年
研究了甘肃省主要耕作上壤对施入钾吸收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经过一次干湿交替后,在施钾0~1600mg/kg范围内,随着施钾数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施入钾被土壤吸收量呈直线上升,吸钾率也逐渐增加。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吸钾量及吸钾率随之增加。对施入钾的吸收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负相关。
王平
关键词:耕作土壤吸钾能力钾肥
水分亏缺下氮磷营养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通过盆载试验,研究了氮、磷营养在水分亏缺情况下对春小麦幼苗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强,春小麦幼苗叶片POD、CAT及ACO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施氮、磷肥或氮磷混施在严重水分亏缺时能明显提高春小麦幼苗叶片POD、CAT的活性。随着水分亏缺加剧,氮营养能提高幼苗叶片POD、CAT活性,而使ACO活性减低;磷营养则既能提高叶片POD、ACO活性,又使其CAT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春小麦幼苗叶片POD、CAT的活性与叶片相对含水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张国盛张仁陟
关键词:磷营养水分亏缺保护酶系氮营养相对含水量
生物的时间地带性及其农学涵义被引量:21
2002年
生物的时间地带性可表述为生物有机体为谋求生存阈限的扩展 ,突破地理地带性 (暂称为空间地带性 )的局限 ,对地理地带性加以剪裁、连缀 ,排除不适宜自身生存的环境时段 ,截取适宜自身生存的环境时段所构建的生存时空体 ;生物的时间地带性是生物对地球运动 (自转与公转 )造成的节律适应的结果 .时间地带性依赖于空间地带性 ,不同的空间地带内 ,时间带谱的基带不同 ,并在空间地带性的基础上呈现为螺旋状往复循环 ,是生态要素的时间周期性变化规律的体现 ;时间地带性与空间地带性一样 ,都是依赖于尺度 (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 )的生态要素分布过程 ,带谱的成分、范围均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 ,生物通过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这种变化 ;人类农业活动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但只能在小尺度上调节时间地带性 。
任继周刘学录侯扶江
关键词:草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