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作品数:67 被引量:169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光刘启先王兴于焦浩张英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濉溪县气象局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濉溪县粮食生产情况调研被引量:1
- 2012年
- 调查濉溪县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情况、种植意向、农民对科技需求的态度,指出粮食生产中的有利、不利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
- 杨义法
- 关键词:粮食生产劳动力
- 小麦新品种双收麦6号的选育被引量:1
- 2025年
- 双收麦6号是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淮麦22、周麦18为亲本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3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3T003。该品种具有生育期较短、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通过深入分析双收麦6号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提出配套的栽培模式,以期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 殷修刚郭文慧高美荣黄岩
- 关键词:小麦选育
- 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的气候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从濉溪县大豆生产的历程来看 ,大豆的产量低而不稳 ,且年际间变幅大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夏大豆生产期间淮北地区气候多变 ,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 ,其中以花荚期和鼓粒期的高温和干旱影响最重。通过分析提出了提高夏大豆单产的措施。
- 陈玉琪陈若礼苏玉杰周宗民仲全胜纪永民
- 关键词:夏大豆气候因子
- 淮北地区高产麦田管理的原则与措施
- 2005年
-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由低产—中产—高产的过程。根据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践,提出了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的高产麦田不同生育阶段个体和群体指标、管理原则和措施。
- 张怀念陈若礼张爱华周宗民
- 关键词:高产麦田
- 棉花应用缩节胺的增产效果
- 1994年
-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宜植棉,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从1980年以来,植棉面积逐步扩大,每年稳产在30万亩左右。近年来,为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广大棉农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不断增加施肥量,棉花徒长成了生产中的新问题,它制约了棉花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
- 纪永民
- 关键词:棉花缩节胺增产效果
- 广适高产稳产大豆濉科8号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中豆20×平99016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濉科8号,聚合了国内外多个骨干亲本的优异性状基因,品质、抗性与近10年通过皖审、国审的普通大豆相当。是一个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通过双国审,适宜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和安徽江淮淮北夏播种植。
- 张启祥李凯纪永民张存岭
- 关键词:杂交育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细致整地保好墒 适期早播抓全苗
- 2004年
- 赵雪云周浩陈若礼韩金华仲全胜
- 关键词:出苗小麦耕层土壤全苗适期早播发芽
- 改变种植方式 提油菜单产
- 2004年
- 周浩赵雪云韩金华陈若礼孙秀荣陈若红
- 关键词:油菜高油播种单产撒播
-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低,纹枯病病情指数高。生产上要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或适期晚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增强个体自身的抗病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 赵荣杨光张英陈若礼张存岭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播期气温
- 淮北地区玉米秃尖与缺粒原因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
- 2013年
- 分析了淮北地区玉米秃尖、缺粒产生的原因及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对促进玉米高产、稳产,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任淑玲
- 关键词:玉米秃尖缺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