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作品数:27 被引量:66 H指数:4 相关机构: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防治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42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和方法晚期血吸虫病人的 B 超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病人肝脏纤维化程度,病情现状,因此,对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果 42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表明,肝脏纤维化程度与病人的年龄大小、肝肿大程度、腹水的出现与否有关。但与病人的性别差异和肝功能的改变无明显联系。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改善门脉血流状况,减轻门脉高压所致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徐晖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超声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血尿一例 被引量:2 1995年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全血尿尚属罕见,本站治愈1例,现报道如下。 姚某,女,33岁,已婚,农民。患者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发热10余天,去县医院治疗,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口服氟哌酸、甲氰味呱等,发热不退,并2次出现血尿,于1992年7月12日来我站。 检查:T40.4℃,P104次/min,BP12/8kPa。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肝剑突下3cm,质中、压痛,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查血WBC25×10~9/L、N0.35、E0.44、L0.21、Eos4.0×10~9/L、BPC110×10~9/L, 崔家海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 血尿 血吸虫病流行区 发热不退 血吸虫病防治 尿路刺激症状 安徽池州市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与复现趋势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1996~2007年池州市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从1996年到2007年的12年间,池州市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2001年和2005年,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5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152.9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1 211.0hm^2,主要发生在山区秋浦河流域。结论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巩固秋浦河流域灭螺成果是池州市现阶段血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陈胜友 解卫平 陈更新 吴明耀 张旭光关键词:钉螺 复现 白细胞直方图观察急性血吸虫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图象分析 1999年 血细胞三分类分析仪不能定量检出嗜酸粒细胞,但在白细胞直方图上可观察到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特征峰,本文报告了54例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样本中的白细胞直方图的图象情况并分析如下。 罗江龙 王克明关键词:白细胞直方图 嗜酸粒细胞增多 急性血吸虫病 白细胞总数 图象分析 三分类 219例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手术的麻醉体会 1999年 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十年来,笔者以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以下简称硬膜外阻滞)为主为219例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施行了脾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对该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麻醉管理体会如下。 胡既白 焦明道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 晚期血吸虫病 硬膜外间隙 切除手术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9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面积、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及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长江流域钉螺面积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在1999、2004年和2006年出现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在1998年和2004年出现2个高峰期。江心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总体上均高于江边滩,江心滩活螺密度在2003年出现高峰期,感染性钉螺密度在2003-2004年、1999年和2006年出现高峰期;江边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于1998年出现高峰期。结论长江流域钉螺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加强钉螺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传染源控制。 何家昶 王家生 卢金友 李婷婷 高风华 周平 朱传明 何龙珠 虞贝贝 张世清关键词:钉螺 血吸虫病 长江流域 胶乳凝集试验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92年 近年来,国内相继报道了胶乳凝集试验(LAT)检测血吸虫病抗体,获得良好效果。为了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王克明关键词:胶乳凝集试验 疫水接触史 流行区 符合率 1例出血热合并血吸虫病延误诊治死亡 1997年 李远江 吴发芝 王克明关键词:延误诊治 急性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 异丙基肾上腺素 血清总胆红素 东至县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1998年 汪根稳 解卫平关键词: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并发异位皮肤损害1例 被引量:2 1995年 叶××,男,14岁,学生,居血吸虫病流行区。50d前曾与同学一起下水摸螺蛳,当时两小腿处出现大片皮疹伴搔痒,近1wk出现发热,全身乏力、纳差,于1994年6月17日就诊。门诊查间接血凝1:10及1:20阳性,尼龙绢集卵涂片镜检阳性。WBC 12.0×10~9/L,中性64%,淋巴24%,嗜酸性12%,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而入院。体检:T39℃,P118次/min,R22次/min,急性病容,全身及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肋下1.5cm,剑突下4.5cm,质软,轻压痛,脾未扪及。 王建虎 徐晖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 皮肤损害 间接血凝 涂片镜检 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身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