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 作品数:2,320 被引量:9,336H指数:36
- 相关作者:杨跃明刘鹏王娟周刚杨家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在役输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
- 周方勤周敏罗文华王毅辉雷宇王飞高健李宇赵洲玉陶力周祥陈红艳付建华毛洪光
- 该课题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在役输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在役输气管道风险分析技术研究”、“在役输气管道防腐层评价技术研究”、“在役输气管道剩余寿命评价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立足于在役输气管道的完整性评...
- 关键词:
- 关键词:输气管道完整性
- 川东北地区高陡复杂构造有效储层水平地质导向方法
- 川东北地区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常钻遇高陡复杂构造,储层上又常呈现薄互层特点,因此在开发川东北选用水平井型足以体现其优势。那么如何实施水平地质导向,把握地层产状、判断储层特征,促使水平井井眼轨迹在预设的有效储层中近可能的穿越...
- 林可光罗韧张洁伟李欢陈沁徐艳霞
- 关键词:薄互层水平井有效储层地质导向
- 钻井固体废物制免烧砖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针对钻井固废制免烧砖技术的首次工程运用,说明了钻井固废处置资源化技术的技术背景和技术流程,分析了工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该技术为钻井固废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化技术,对石油天然气钻探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陆林峰
- 关键词:免烧砖资源化
- 人工裂缝网络形态评价方法与应用
- 水力压裂是储层改造的一种有效措施,评价改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微地震监测。通常的做法是应用监测成果计算人工缝网的长、宽、高等参数,来量化改造效果,这难以定量描述缝网的形态。本文应用分形几何学,描述了一种人工缝网分布形态指...
- 曾波金其虎王颂夏周小金林鹤杨昕睿
- 关键词:微地震
- 川中含硫区块回注井油套管腐蚀及缓蚀剂防护被引量:11
- 2020年
- 川中地区气田水在回注过程中暴露出井下管束断落、腐蚀穿孔及窜漏等现象。其中,由于腐蚀导致停注的回注井占停注井的35%以上。从腐蚀评价结果发现,川中含硫区块在役回注井油套管处于中度和严重腐蚀,温度升高腐蚀加剧,且呈现局部腐蚀特征。通过对缓蚀剂溶解性和防腐效果评价,筛选出适合川中含硫区块回注井的井下油套管缓蚀剂CT2-19C,其液相缓蚀率>80%。
- 顾锡奎顾锡奎杨辉
- 关键词:油套管缓蚀剂气田水
- 水平气井气-水-油三相流动压降模型被引量:6
- 2022年
- 准确预测气井井筒压降是进行产能预测、排水工艺设计的技术关键,气井低产气量时的搅动和产凝析油的特征使得目前工程常用压降模型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开展了气-水-油三相管流实验,定性分析了气相表观流速、液相表观流速、含水率和倾斜角对井筒持液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持液率与气相表观流速呈对数关系,持液率与液相表观流速呈线性关系,而持液率与含水率和倾斜角呈二次项关系。基于实验数据,选择无因次准数,建立了新的预测水平井气-水-油三相流动的压降模型。采用压降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常用工程压降模型相比,新模型精度最高。该研究成果对水平气井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永辉曹玉峰王朗罗程程王旭鲁光亮叶长青杨建英
- 关键词:三相流动持液率压降水平气井
-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6部分:用电位法测硫化氢、硫醇硫和硫氧化碳含量
- 本部分规定了电位法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硫醇硫和硫氧化碳含量的试验方法,测定范围为大于或等于 1 MG / M3。
- 孙晓艳罗勤涂政权王宏莉许文晓黄黎明常宏岗
- 关键词:天然气硫化氢硫醇硫硫氧化碳
- 基于非放射性示踪剂技术的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效果评价
- 页岩气水平井产能受多因素控制,且不同压裂段产量表现出差异性。开展水平井生产效果评价,明确各段产量贡献率以及产量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开发页岩气田、优化压裂工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择龙马溪组储层一口典型页岩气井,采用非放射...
- 黄山李武广张鉴张海杰罗远平
- 关键词:页岩气
- 裂缝性有水气藏水侵及开发对策实验研究
- 针对裂缝性边水气藏主要治水措施,建立了物理模拟方法并开展实验,系统地测试了气藏内部动态压降剖面,对比分析了不同水体、不同治水措施下气藏开采动态及储量动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体能量不同时,相同的控气排水措施将导致完全不...
- 徐轩韩永新梅青燕胡勇陈颖莉焦春艳
- 关键词:裂缝性气藏水侵排水采气
- 裂缝型产水气藏水侵机理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在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开采过程中,边水或底水容易沿裂缝通道向生产井窜流,形成气水两相流,增加渗流阻力,封闭并分隔部分气区,降低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对采气危害很大。针对裂缝型产水气藏的储集层特征,建立了水驱气渗流的物理实验模型,通过实验,从微观机理上揭示了裂缝型气藏发生水侵时天然气主要以绕流封闭气、卡断封闭气和水锁封闭气的形式存在。气藏水侵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低渗透岩块水侵、气藏水侵和关井复压"反向水侵",其结果是水对气区进行封闭、封隔和水淹,堵塞部分气区的渗流通道,使可动气变成"死气"。结合气藏水侵机理研究了K6井裂缝系统的水侵规律,为该气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樊怀才钟兵李晓平刘义成杨洪志冯曦张袁辉
- 关键词:裂缝型气藏水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