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H指数:5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活化
  • 4篇巨噬细胞
  • 3篇肿瘤
  • 3篇胡椒
  • 3篇胡椒碱
  • 3篇活性
  • 3篇激酶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A
  • 2篇多糖
  • 2篇药效
  • 2篇药效成分
  • 2篇蒸馏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活化
  • 2篇自噬
  • 2篇萜类
  • 2篇萜类化合物

机构

  • 29篇暨南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生物工...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州暨南生物...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海南制药厂有...
  • 1篇广州牌牌生物...

作者

  • 11篇徐丽慧
  • 11篇何贤辉
  • 11篇欧阳东云
  • 10篇潘浩
  • 3篇王遥
  • 3篇张晓钰
  • 3篇侯小凤
  • 2篇宋方茗
  • 2篇周单
  • 2篇曾龙辉
  • 2篇刘坤鹏
  • 1篇陈建苏
  • 1篇仝淑花
  • 1篇王婵
  • 1篇王力先
  • 1篇任帅
  • 1篇查庆兵
  • 1篇张延亭
  • 1篇林跃智
  • 1篇张炜

传媒

  • 12篇暨南大学学报...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2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探究
2025年
目的: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抗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指导艾叶精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来萃取艾叶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艾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等5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来考察艾叶精油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模型来评价艾叶精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从艾叶精油中共鉴定出1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α-松油醇(7.08%)、4-萜烯醇(6.45%)、β-石竹烯(5.83%)、桉油精(4.82%)、右旋龙脑(4.54%)、2-环己烯醇(3.82%)、右旋樟脑(3.09%)、香芹醇(1.49%)、α-侧柏酮(0.75%);艾叶精油对5株供试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念珠菌呈高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88、3.75、7.50、15.00、0.94 mg/mL,MBC分别为1.88、7.50、15.00、30.00、1.88 mg/mL;艾叶精油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IL-1β、IL-6、TNF-α、iNOS的mRNA表达水平(P<0.05);艾叶精油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P<0.05),使黑色素的生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
梁峰郭玉英王巧利仵峰王一飞
关键词:抑菌抗炎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周贝王伟雄赵子博郭玉英胡裕泽王一飞
关键词:艾叶挥发油特应性皮炎水蒸气蒸馏
人金属硫蛋白在乳酸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其预防食源性镉污染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镉(Cd)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具有半衰期长、不能生物降解等特性使之易于在人体重要脏器中蓄积并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此,减少镉的摄入,尤其是经胃肠道,是预防人体慢性镉中毒的有效方法。方法:构建以α-半乳糖苷酶作为筛选标记、表达金属硫蛋白融合蛋白(GST-SUMO-MT)的重组乳酸乳球菌MG1363/p M-GSMT。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重组乳酸菌对Cd^(2+)和Zn~+的结合能力。以灌胃方式,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重组乳酸菌(2×10~9~2×10^(11)CFU/d)及CdCl_2溶液[5mg/(kg·d)],连续处理56天。收集实验动物肝、肾、脑及睾丸,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这些脏器中镉离子的含量。生化分析检测血清中尿素及丙氨酸转氨酶的含量。石蜡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获得不含抗生素抗性的重组乳酸菌MG1363/p M-GSMT,其吸附Cd^(2+)、Zn^(2+)能力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2倍和1.60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镉能在肝、肾、脑及睾丸中蓄积,并对这些器官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切片结果都显示,重组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肠道中镉的摄入,进而减少Cd^(2+)在各脏器中的蓄积及对器官功能的损伤。结论:为预防人体食源性慢性镉中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材料和使用方法。
彭德莲刘霞黄亚东黄亚东苏志坚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镉污染
葫芦素E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王力先张晓钰潘浩徐丽慧欧阳东云何贤辉
关键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69CD25细胞因子
二甲双胍增强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在ATP刺激下的炎症小体活化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以脂多糖(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探讨糖尿病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对胞外ATP诱导炎症小体活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0 g·L^(-1)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late,TG)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利用LPS+ATP处理激活炎症小体,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二甲双胍对LPS+ATP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该细胞胞内及上清中IL^(-1)β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巨噬细胞P_2X_7嘌呤能ATP受体7(P_2X_7R)的亚细胞分布及荧光强度。结果单独二甲双胍不会导致LPS激活细胞发生焦亡,但二甲双胍呈剂量依赖性促进LPS+ATP诱导的细胞焦亡;免疫印迹法显示,在蛋白水平上,单独LPS(或LPS+二甲双胍)刺激不能诱导细胞释放成熟IL^(-1)β(17 ku)到细胞外;当加入ATP刺激后,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10 ku)释放到胞外;而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LPS激活、ATP刺激下腹腔巨噬细胞释放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的水平。结论二甲双胍增强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在ATP刺激下的炎症小体活化,提高caspase-1活化和成熟IL^(-1)β释放,促进炎症反应。
魏红霞李陈广梁译丹徐丽慧潘浩何贤辉欧阳东云
关键词:二甲双胍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
靶向抑制铜伴侣蛋白CCS逆转卵巢癌C13~*细胞的顺铂耐药性被引量:1
2017年
顺铂(cisplatin),即二胺二氯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耐药性是限制顺铂临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 1,CCS)介导Cu2+特异性传递给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为维持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相反,抑制CCS可减缓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证明,AMPK依赖的CCS表达与卵巢癌的顺铂耐药有关。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顺铂敏感细胞株OV2008比较,顺铂耐药细胞株C13*中的CC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hRNA靶向沉默CCS或采用抑制剂DC_AC50抑制CCS后,可明显增强顺铂对C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CCS高表达与顺铂耐药相关,而抑制CCS可逆转顺铂的耐药性。同样,免疫印迹结果证明,CCS在A549、H1944等6种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低与顺铂敏感性密切相关。采用siRNA干扰CCS在A549细胞中的高表达,或在CCS低表达的H1944细胞中过表达CCS,可明显增加A549或减弱H1944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进一步证明CCS表达与顺铂耐药性相关。此外,采用AMPK抑制剂化合物C阻断AMPKα-Thr172磷酸化(激活),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CCS在C13*细胞中的表达,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以上研究结果提示,AMPK信号通路依赖的CCS表达参与肿瘤的顺铂耐药机制,而抑制CCS逆转顺铂耐药。本文的结果还提示,CCS有望成为克服顺铂耐药的潜在靶点。
李珍司徒方民冯琪郑武健柳娇盛好汪炬山长亮张帅
关键词:卵巢癌顺铂耐药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含量的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对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桉油精、α-侧柏酮、左旋樟脑、天然冰片、4-萜品醇、α-松油醇、香芹醇、β-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同时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对比并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天然冰片为参照物,确定其他7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对9个批次样品的含量进行计算,实现一测多评。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各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20%,外标标准曲线法与一测多评法对9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桉油精和α-侧柏酮在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的含量波动较为明显。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同时对艾叶精油中多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作为对艾叶精油进行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郭玉英陈昱霖王一飞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
艾叶水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从艾叶中筛选出一种抗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提取物并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观测提取物处理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表面疏水性、相对电导率及菌体结构来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筛选出的抗菌效果良好的艾叶提取物为艾叶水提取物(Artemisia argyi water extract,AWE),其可通过抑制菌体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表面疏水率、升高相对电导率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破坏细菌细胞膜和菌体结构。结论:AWE为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水提取物,具有作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天然抗菌剂的潜力。
朱海南张志敏武玉王巧利王一飞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抗菌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2024年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王最尤月娇刘闯张炜王一飞王治平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萜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抗炎抗肿瘤
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药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探究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艾抗神经炎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北艾中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和构型;利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Griess法检测细胞中NO的含量,利用RT-q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北艾抗神经炎症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9个化合物。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artemvulactone U(AU)对BV-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Griess法检测结果表明AU对NO的抑制能力最为显著。RT-q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AU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AU可通过下调INOS和COX-2表达而缓解神经炎症,且其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的。结论:北艾石油醚部位中的化合物artemvulactone U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陈基铭刘涛戴明辉任哲王一飞王治平
关键词:萜类化合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