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93 被引量:1,032H指数:20
- 相关作者:金文郭长江陈立斌朱美桦张荣坤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温度和盐度对西藏拟溞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T=16、19、22、25、28℃)、盐度(S=5、10、15、20、25)对西藏拟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能够诱导西藏拟溞抗氧化应激反应,胁迫24h后,SOD、GPX活性及MDA含量在28℃、盐度20时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7.18±1.97)U mg-1μg-1、(75.1±9.96)U mg-1μg-1和(12.24±2.12)nmol mg-1μg-1;48h后,高温低盐组(25—28℃、5—10)和高温高盐组(25—28℃、20—25)SOD、GPX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28℃,盐度5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25±3.48)U mg-1μg-1、(59.95±4.66)U mg-1μg-1和(4.98±0.66)nmol mg-1μg-1;温度、盐度以及这两个因子之间对西藏拟溞体内SOD、GPX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亢玉静赵文魏杰
- 关键词:西藏拟溞温度盐度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10
- 2020年
- 采用野外生态学方法,于2016—2018年(每年6月和9月)研究了北京密云水库浮游动物多样性和重金属生态风险,并对水库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113种,平均密度为4497ind./L,平均生物量为7.50mg/L。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台湾温剑水蚤(Cyclops taihokuensis)(桡足幼体)。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但种类和密度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浮游生物多样性良好,显示水体轻污染或无污染,但浮游动物小型化和优势种均显示有富营养化加剧的可能。水体中重金属均处在国家标准Ⅰ类,密云水库可作为优质水源。沉积物中重金属Cu、Cd浓度明显减少,但Pb、Cr、As浓度明显增加,其中As浓度显著增加,并且潜在生态风险最高。总之,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复杂,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变化明显,多样性和均匀性均较好,但仍预示着潜在的富营养化风险;水体和沉积物中仍存在氮磷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偏高的问题,水库控制富营养化仍不容忽视。
- 董显坤赵文任剑申尹东鹏魏杰徐嗣林李博时晓
- 关键词:密云水库重金属
- 观音阁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2008年8月和10月研究了观音阁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其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观音阁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72种,组成上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83.91×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5.59 mg/L,以小球藻(Chlorella sp.)、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 nis)等为优势种;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组成上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37个/L,平均生物量为3.49 mg/L,以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hi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27,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0。
- 焉鸿启赵文郭凯蔡志龙宋庆波杨子江
-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观音阁水库
- 白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鱼产力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本研究采用野外生态学方法,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开展逐月调查,旨在为该水库可持续优水渔业开发利用和水生态安全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石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222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密度为770±446ind./L,生物量为2.65±1.21mg/L,多样性指数为2.87±0.41,均匀度指数为0.49±0.06。4种生物指标均存在季节和水平分布差异,密度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水平变化为上游>河口>中游>下游;生物量季节变化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水平变化为下游>上游>中游>河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水平变化均为河口>上游>中游>下游。采用基础饵料法计算的鱼产力达234.3kg/hm^(2),全库鱼产量为70×10^(4)kg,按有效水深计算鱼产力为119×10^(4)kg。白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上小型化严重,优势种多为富营养化种类,夏季多样性最低,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河口及上游应重点关注,此外鱼产力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为确保白石水库水质安全,我们建议采用优水渔业控制氮磷、生态修复和定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 张荣坤尹东鹏赵文魏杰蔡志龙
- 关键词:白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鱼产力
- 温度和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休眠卵体积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了温度(15、20、25℃)和盐度(5、15、30)对沿海一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中的3种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üller、B.plicatilis Yamamoto和B.rotundiformis Tschugunoff(分别简称为Bm、By、Br)休眠卵体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卵的体积与轮虫的体型密切相关;休眠卵体积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L-型轮虫Bm和By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S-型轮虫Br更为敏感;在低温低盐条件下,Bm和By休眠卵体积偏大,Br休眠卵体积只在相对适宜其生长的中温环境下偏大;大部分条件下,Bm与By休眠卵的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 王珊赵文焉鸿启
-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温度盐度休眠卵
- 萼花臂尾轮虫对捕食风险的生理生化响应
- 李文香殷旭旺王培培宋佳李晓春
- 泾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5年
- 为了解渭河流域最大支流——泾河水系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10月对该水系15个采样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并运用Canoco 4.5软件对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泾河水系浮游动物种类共有28属42种,其中轮虫占主导,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次之,分别占种类总数的85.72%、7.14%和7.14%;游动物密度为0.9-36.0 ind./L,平均值为8.5 ind./L,生物量为0.001 1-0.042 5 mg/L,平均值为0.009 7 mg/L;浮游动物优势种有8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38,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75;浮游动物密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泾河水系各断面浮游动物可分为4大类群;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驱动泾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水温、海拔和河宽。基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泾河水系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泾河水系水质属于β-中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需要加强流域生态建设及污染治理。
- 白海锋李丽娟项珍龙王博涵殷旭旺徐宗学沈红保问思恩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典范对应分析
- 太子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区鱼类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了研究影响鱼类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水生态区间的差异性,基于太子河流域3个水生态区,于2010年8月调查了全流域53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分布及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利用F-IBI(鱼类完整性指数)对河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太子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区鱼类群落分布和河流健康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态Ⅰ区(上游山地区)整体表现为健康,Ⅱ区(中游丘陵区)以处于健康状况的采样点居多(45%),Ⅲ区(下游平原区)健康状况不佳,处于一般、差、极差等级的采样点占到90%.通过比较不同水生态区良好(F-IBI≥50.03)和不健康(F-IBI≤37.06)状况对应采样点的环境因子发现,水生态Ⅰ区内ρ(TN)差异显著(P<0.05),Ⅱ区内表现为林地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显著(P<0.05),Ⅲ区内海拔、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的差异显著(P<0.05).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显示,影响鱼类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在水生态Ⅰ区为平均流速(F=2.75,P=0.005),在Ⅱ区为林地面积所占比例(F=2.65,P=0.003),在Ⅲ区则为ρ(COD_(Cr))(F=3.83,P=0.001)、平均流速(F=3.42,P<0.001)、ρ(TP)(F=3.46,P=0.001)和pH(F=2.90,P=0.002).研究显示,在制订流域鱼类保护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水生态区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
- 王云涛张远高欣马淑琴殷旭旺丁森
-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
- 丰、枯水期济南地区地表水系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表水系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8月)对济南地区24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到鱼类5目33种和5目28种,其中丰水期采集到鱼类1209尾,枯水期采集到鱼类1 616尾。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0.54尾和67.42尾,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13和1.89,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7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丰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枯水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水体为中度污染。
- 王汨杨柏贺马思琦殷旭旺徐宗学郝长琦
- 关键词:鱼类环境因子
- 鸟喙尖头溞的生态分布和培养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是一种海洋枝角类,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之一,也是海洋经济水产动物幼体的活饵料。鸟喙尖头溞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其种群丰度存在地理和季节差异,但其实验种群生态学及其培养利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鸟喙尖头溞的地理分布、种群动态和规模化培养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聚焦于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鸟喙尖头溞生物学、种间关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模化培养技术工艺、营养强化机制及生态毒理学等,以期为该资源的保护与规模化培养利用及海洋污染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周雪妮赵文尹东鹏
- 关键词:生态分布种群动态生态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