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玉峰

作品数:49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蛋白
  • 11篇肾病
  • 11篇细胞
  • 8篇再灌注
  • 8篇肾脏
  • 8篇灌注
  • 7篇缺血
  • 7篇灌注损伤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纤维蛋白
  • 5篇鼠肾
  • 5篇缺血再灌注损...
  • 5篇转化生长因子
  • 5篇化生
  • 4篇蛋白原
  • 4篇碘化
  • 4篇碘化钾
  • 4篇肾损
  • 4篇肾小管

机构

  • 2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4篇中南大学湘雅...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3篇武警山西总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264...

作者

  • 42篇乔玉峰
  • 18篇李荣山
  • 14篇蒋云生
  • 7篇王利华
  • 7篇庞东梓
  • 6篇刘栋
  • 6篇周桂凤
  • 5篇杨波
  • 5篇周晓霜
  • 4篇胡白瑛
  • 3篇彭佑铭
  • 3篇乔晞
  • 3篇邵珊
  • 2篇白波
  • 2篇闫燕
  • 2篇张圣雪
  • 2篇邵金金
  • 2篇刘伏友
  • 2篇王晨
  • 2篇冯娟

传媒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横纹肌溶解1例报道被引量:1
2019年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衰竭及代谢紊乱。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极端体温、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均可导致其发生。
高敏慧高奋乔玉峰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横纹肌溶解
NLRP3炎性小体在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并通过转染NLRP3特异性小干扰质粒(siRNA)明确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参与其炎症损伤。方法 (1)将NRK-52E细胞分为对照(NC)组及高糖(HG)6、12、24、48h组。用Western 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表达。(2)根据上述结果分为NC组、HG组、HG+NLRP3-siRNA质粒组、HG+无关质粒组,培养48h后RT-PCR检测NLRP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结果 (1)HG刺激后的NRK-52E细胞NLRP3、AS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8h组最为明显(P均<0.05);caspase-1蛋白表达较NC组增高(P<0.05)。(2)HG组NLRP3、ASC、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较NC组增高(P<0.05);HG+NLRP3-siRNA质粒组上述蛋白表达较HG组均下降(P<0.05)。结论 HG可诱导NRK-52E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进而促进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推测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了HG诱导的NRK-52E细胞的炎症损伤。
赵宏宇李荣山于为民乔玉峰王卫冯娟郝洁芦邵珊
关键词:高糖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铅对体外培养HK-2细胞毒性及碘化钾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毒性剂量-反应关系及碘化钾(KI)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不同剂量染铅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2.5,5,10,20和40μmol/L的醋酸铅;KI干预组: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KI、37℃孵育30 min后加入上述不同剂量的醋酸铅。染毒72 h后,利用噻唑蓝法(MTT)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细胞存活率与醋酸铅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0.878,P<0.01),其IC50为15.68μmol/L;低剂量铅组部分细胞形态拉长呈长梭形,随着铅剂量增加,细胞变小、变圆,直至无完整细胞形态、细胞成团,脱壁漂浮;与对照组(0μmol/L铅)比较,各种剂量铅染毒组HK-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凋亡细胞核染色加深呈高亮蓝色、模糊、核明显固缩和碎裂;各剂量铅组加40 mg/L的KI,可使细胞存活率增加,IC50上升了3.33倍,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形态改变明显改善。结论醋酸铅对HK-2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KI可部分拮抗铅的细胞毒性。
周桂凤刘栋乔玉峰彭佑铭杨波蒋云生
关键词:碘化钾HK-2细胞细胞毒性
铅对HK-2细胞转分化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铅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以2.5、5.0、10.0μmol/L醋酸铅剂量染毒,以0μmol/L醋酸铅剂量组为对照组,应用形态学、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醋酸铅染毒72hHK-2细胞形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改变,以及对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结果5.0、10.0μmol/L醋酸铅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5.0、10.0μmol/L醋酸铅组α-SM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32%和6.9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醋酸铅组FN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醋酸铅组细胞TGF-β1 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强,2.5、5.0、10.0μmol/L醋酸铅组CTGF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结论铅在体外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能增强TGF-β1、CTGF、FN表达。
周桂凤蒋云生彭佑铭胡白瑛刘栋乔玉峰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染铅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染铅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基因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探讨铅导致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1个月染铅组、2个月染铅组、3个月染铅组,分别以蒸馏水、质量分数为0.5%的醋酸铅喂饮。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皮质NFκB、TGFβ及FN的表达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皮质中上述指标mRNA的表达。结果染铅组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1、2、3个月染铅组分别为0.2315±0.0624、0.3213±0.0740、0.4729±0.0839),与对照组(0.1464±0.06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染铅组NFκB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其与相应内参照的灰度比分别为0.4370±0.0841、0.5465±0.0503、0.6443±0.0538,与对照组(0.3608±0.0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染铅组TGFβmRNA表达(0.5225±0.0416)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0.4645±0.04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在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蛋白的表达在2个月组(0.4243±0.0595)和3个月组(0.4917±0.0891)与对照组(0.3530±0.0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的表达同样在2个月组(0.8650±0.0880)和3个月组(0.8714±0.0980)与对照组(0.7432±0.063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铅大鼠肾脏NFκB、TGFβ及FN表达增加可能为铅所导致肾脏纤维化的重要环节。
乔玉峰蒋云生庞东梓
关键词: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纤维连接蛋白
IMD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IMD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探讨IMD在冠心病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静脉取血获得血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IMD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冠造介入组患者治疗前IMD水平(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46.85±33.10 vs 189.04±56.89,P<0.05),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IMD水平显著升高(163.76±56.25,P<0.01)。治疗前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者IMD水平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135.50±29.34 vs 167.37±18.63,P<0.05),且术后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IMD在冠心病患者中含量较低,其水平的降低可能为冠心病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出现IMD水平的增高,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的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出现代偿有关。
陈双春李荣山郜玉珍乔玉峰
关键词:IMD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THSD7A与膜性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在膜性肾病(MN)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系统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CNKI)、医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采用R软件和Rev Man 5. 3软件对MN患者中THSD7A的表达情况进行Meta分析。比较血清学检测和组织学检测THSD7A的阳性率;分析THSD7A分别在MN、原发性MN(IMN)和继发性MN(SMN)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THSD7A相关MN合并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根据THSD7A阳性患者的人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总共4826例MN患者,发表偏倚漏斗图对称分布。其中5项研究同时进行血清学和组织学THSD7A阳性率检测,其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 88,95%CI:0. 62~1. 25,P=0. 48)。MN中THSD7A的阳性率为2. 76%(95%CI:2. 33%~3. 28%);IMN中THSD7A的阳性率为2. 94%(95%CI:2. 19%~3. 94%);SMN中THSD7A的阳性率为2. 60%(95%CI:1. 29%~5. 2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黄种人中THSD7A相关MN阳性率为2. 49%(95%CI:1. 75%~3. 54%),高加索人中THSD7A相关MN阳性率2. 85%(95%CI:2. 35%~3. 47%),其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I^2=55. 5%,P=0. 13)。THSD7A相关MN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9. 19%(95%CI:4. 68%~15. 00%)。结论血清学和组织学检测THSD7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IMN和SMN以及不同人种中THSD7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THSD7A相关MN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9. 19%。
王静乔玉峰薛福平金众鑫王利华
关键词:膜性肾病META分析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圣雪乔玉峰王利华闫燕赵彦张晓华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凝血纤溶相关蛋白的表达
2013年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被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2、6、12、24h组(IR0h组、IR2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每组8只。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肾动脉45min建立IR模型。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24h组大鼠血BUN及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Sham组相比,IR各组。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ET-1蛋白表达增加,6h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FgI-2凝血酶原酶表达增加,12h达高峰,24h基本恢复正常,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t—PA表达增加,12h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IR损伤后存在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异常表达,推测后者可能参与了肾脏IR损伤。
乔玉峰李荣山王利华李宇新郭珲王晨张晓琴周晓霜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92例IgA肾病临床与牛津病理分型的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牛津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92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尿、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病理资料(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节段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积分、细胞或细胞纤维新月体)的相关性。结果(1)192例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蛋白尿合并血尿最多见,为72例(37.5%),依次为肾病综合征42例(21.9%),肾功能不全29例(15.1%),合并高血压72例(37.5%);(2)牛津病理分型中M1占60.0%,E1占55.2%,S1占46.9%,TO、T1、T2分别占59.9%、22.9%、17.2%,46.9%的患者存在小动脉内膜增厚,48.5%存在细胞或细胞纤维新月体,部分病理类型与年龄有关(P〈0.01);(3)尿蛋白定量与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细胞或细胞纤维新月体有关(P〈0.01或P〈0.05)。血压、肾功与节段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内膜增厚、细胞或细胞纤维月体有关(P〈0.01或P〈0.05)。结论牛津病理分型对IgA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马也娉李荣山王晨乔玉峰高丽芳
关键词:病理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