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梅
- 作品数:45 被引量:3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Ⅰ.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型被引量:17
- 2000年
- 首先依据拉格朗日环流理论与黄、东海的环流物理和几何特征建立一个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统一模型 ,并按其无因次方程的量阶分析获得其零阶和一阶模型方程。最后依此模型方程的数学、物理特征确立了流速分解方案 ,从而形成完整的黄、东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型。该课题组已完成较系统地对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该篇论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 孙文心刘桂梅江文胜王辉张平
- 关键词:黄河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Ⅲ——正压环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9
- 2002年
-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 刘桂梅孙文心雷坤江文胜
- 关键词:数值模拟动力学模型
-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 2001年5月16-23日、6月10-24日和2002年6月5-12日,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鳀鱼产卵场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
- 李洪波肖天刘桂梅吕瑞华丁涛
- 关键词:浮游细菌生物量
- 文献传递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被引量:19
- 2001年
-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 ,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 ,三维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 。
- 孙文心刘桂梅雷坤江文胜张平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气CO_2通量获取方法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综述了国内外海-气CO2通量测量和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做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海洋碳循环数值模式的研究现状、原理方法等,并对海-气CO2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姜亦飞吕洪刚季轩梁乔然刘桂梅
- 关键词:CO2通量海气交换气候变化
- 海洋生态预报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从介绍海洋生态预报的概念和作用开始,根据赤潮、绿潮、水母暴发、珊瑚白化等海洋生态灾害的致灾种类和涉及的富营养化、低氧和致病菌等灾害指标,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海洋生态预报的研究进展,进而探讨了河口区、陆架海以及全球大洋等不同海域差异所涉及的海洋生态预报的发展应用,论述了经验预报、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等海洋生态预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最后展望提出海洋生态预报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高姗刘桂梅王辉郑静静
- 关键词:赤潮绿潮水母
- 我国近海业务化海洋环境综合预报
- 刘桂梅
- 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黑潮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为主线,利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重点研究了黑潮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等的影响,以及吕宋海峡等重要的交换通道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潮汐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最后对黑...
- 王兆毅王辉刘桂梅
- 关键词:黑潮数值模拟环境影响评价
- 文献传递
-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IV——斜压环流的诊断计算被引量:4
- 2004年
- 基于黄、东海Lagrange环流数值模型 ,对黄、东海Lagrange斜压环流进行了诊断计算。采用流速分解法将La grange流速分解为梯度流、风海流、潮致余流、热盐环流、零阶环流耦合流 5种分量 ,实现三维计算的准二维化。计算结果较成功地模拟了冬夏两季黄、东海Lagrange环流 ,表明密度环流在冬、夏季均是东海环流的重要分量 ,可显著增强了东海黑潮、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 ;在夏季还是黄海环流的主要分量。
- 雷坤孙文心刘桂梅
- 风和径流量对长江口缺氧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 2018年
-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缺氧现象日益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缺氧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区域海洋模式并耦合生态模式,对东海的生态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与观测数据比较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江口外生态变量的分布趋势。另外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敏感性实验,探讨风和径流量对长江口底层缺氧现象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风和径流量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径流量变化虽然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季节变化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缺氧区域面积却存在显著的影响。径流量增加,水体层化增强,表层叶绿素浓度增加,最终导致缺氧区域范围扩展;径流量减小,水体层化减弱,表层叶绿素浓度减小,缺氧区域范围缩小。风向和风速的改变不仅影响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季节变化,还影响缺氧区域面积。
- 郑静静刘桂梅高姗李云李志杰
- 关键词:长江口径流量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