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强
- 作品数:126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四种药剂根施对桃小绿叶蝉防效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四种药剂根施对桃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科丰一号,5d防治效果显著,10d平均防效已达到96.4%,20~35d平均防效最高,均达到100%,在防治桃小绿叶蝉上表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是福奇加吡虫啉,10d平均防效最高,达到72.9%,20~35d平均防效仍在60%以上,说明该药长效性较好;再次是阿立卡,也是10d平均防效最高,达到66.9%,20~35d平均防效在55.2~61.5%以上,长效性有所下降;效果最差的是福奇5d平均防治效果达到36.65%,10d平均防效达到35.51%,20~35d防治效果显著下降,长效性最差。
- 郑家辉王清峻刘润强潘彦荣王运兵
- 关键词:桃小绿叶蝉根施
- 土壤干旱下济麦21叶片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条件下济麦21幼苗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膜透性、POD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幼苗期到拔节期急剧增大,拔节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质膜透性从幼苗期到灌浆期均呈上升趋势;POD活性从幼苗期到灌浆期均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分.不同水分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在幼苗期没有差异,干旱胁迫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在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降低.
- 单长卷张胜利刘润强
- 关键词:土壤干旱幼苗期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
-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鉴定及室内消除被引量:6
- 2020年
-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环境安全的生物农药,常用来田间防治斜纹夜蛾.从田间采集了两个斜纹夜蛾种群,其中一个种群在采集时即感染了病毒,并传染给了室内饲养的其他种群,从染病试虫中分离病毒后,借助PCR鉴定了所染病毒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了保证种群延续,探索了一套适合室内消除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为斜纹夜蛾的室内标准化饲养提供参考.
- 徐莉李冬植陈锡岭张少武周锋关祥斌曹琼司贤良李剑峰刘润强
- 关键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CR
- 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由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复配而成。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的作用机理不同,在进行组合使用时,可以从...
- 刘润强周锋王翠玲韩奥辉
- 一种防治小麦灰霉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治小麦灰霉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一种防治小麦灰霉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大黄素甲醚与左旋香芹酮复配而成。本发明组合物中大黄素甲醚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对抑制小麦灰霉病病菌菌...
- 刘润强徐莉王翠玲田志翔王洪亮
-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叶菌唑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叶菌唑和灭菌丹,所述叶菌唑和灭菌丹的重量比为30:1~1:50。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经济作物、禾谷类或花卉等作物病害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
- 陈军杨靖华刘润强胡林峰吴雪平郎剑锋黄冬如
- 一种毛细管液相色谱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毛细管液相色谱系统,包括流动相储瓶、气动放大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为气动放大泵提供动力的气瓶,所述流动相储瓶的液体经过气动放大泵增压后进入进样器,流经进样器将增压后的液体送入色谱柱,由检测器对色...
- 张毅军陈军龚文君黄明贤刘润强陈娜
- 一种含白藜芦醇的农药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白藜芦醇的农药组合物。一种含白藜芦醇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蛇床子素或大蒜素与白藜芦醇复配而成。本发明将蛇床子素或大蒜素与与白藜芦醇以一定质量进行复配,对多种植物真菌性病害病原菌表...
- 刘润强周锋罗奥迪毋正花徐莉张影周琳
- 一种氯硝柳胺高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硝柳胺高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由科琴黑碳黑纳米颗粒ECP‑600J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制备的ECP‑600JD/ZIF‑67纳米复合材料修饰GCE玻碳电极表面构...
- 赵红远郭梅梅刘润强徐莉周锋李芳董江涛李超峰朱淦刘云航
- 氟环唑与氟啶胺复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增效作用
- 2025年
-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侵染小麦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对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因当前尚未选育出能够有效抵抗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抗小麦品种,当前对其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氟环唑和氟啶胺为当前小麦病害防控中广泛应用的杀菌剂,因其抑菌效果优异而受到广泛好评,但因生产上不科学地施用导致病原菌对其产生抗药性。为了进一步扩大防治谱并延缓病原菌对其产生抗药性,开展了氟环唑与氟啶胺的二元复配及其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氟环唑和氟啶胺复配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当质量比为3∶7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6.85。同时,温室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氟环唑和氟啶胺复配后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复配药剂防效多高于单剂,其中以4∶6、5∶5、6∶4和7∶3防效最好,分别为61.43%、63.32%、66.99%和62.06%,优于氟环唑、氟啶胺、粉唑醇、戊唑醇和多菌灵单剂的防治效果:55.35%、24.39%、47.83%、53.93%和37.92%。表明,氟环唑与氟啶胺复配对假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强的防控潜力。
- 周锋李冠龙苏海川许思超张昊龙王龙贺李卫国刘润强
- 关键词:氟环唑氟啶胺盆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