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萍
- 作品数:61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探讨TD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式纳入363例首诊TD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收集TD患儿及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36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的人口学和家庭环境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TD患儿男性291例(80.17%),女性72例(19.83%),6~11岁269例(74.10%);混合性抽动患儿病情中重度的比例(49.08%)高于运动性/发声性抽动患儿(17.50%),慢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患儿病情中重度的比例(48.10%)高于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27.11%)(P均<0.001)。TD病情中重度组抗链球菌溶血素O>200 IU/ml的比例高于轻度组(28.57%vs.11.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基础疾病史(OR=3.34,95%CI:2.34~4.78)、主干家庭(OR=3.04,95%CI:2.09~4.4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OR=1.70,95%CI:1.13~2.55)、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5.52,95%CI:1.03~29.63)是TD的相关危险因素;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2 h(OR=0.45,95%CI:0.28~0.71)或>2 h(OR=0.15,95%CI:0.09~0.25)、母亲文化程度高中(OR=0.13,95%CI:0.06~0.27)或大学及以上(OR=0.12,95%CI:0.07~0.23)是TD的相关保护因素。结论TD发生与人口学和家庭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建议筛查儿童的家族史、基础疾病史,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以降低TD发生风险。
- 刘芳王华倩叶静萍刘宏姚宝珍王高华
- 关键词:抽动障碍家庭环境因素儿童
- 补锌对PKA/CREB信号通路及边缘锌缺乏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补锌对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KA/CREB)通路及边缘锌缺乏(marginal zinc dificiency,MZD)雄性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75只4周龄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饲料锌含量为30 mg/kg)、MZD组(饲料锌含量为10 mg/kg)和低(MZD+ZnY2,饲料锌10 mg/kg+补锌2 mg/kg·bw)、中(MZD+ZnY4,饲料锌10 mg/kg+补锌4 mg/kg·bw)、高(MZD+ZnY8,饲料锌10 mg/kg+补锌8 mg/kg·bw)剂量组,每天1次灌胃补锌。35 d后,检测精子质量、锌含量、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CREB、PKA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StAR、3β-HSD、P450scc和CYP17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小鼠间体重和饮水、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MZD组精子存活率、低渗肿胀率、血清锌和T含量均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CREB、PKA以及StAR、3β-HSD、P450scc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ZD组比较,MZD+ZnY 4和MZD+ZnY 8组精子存活率,低渗肿胀率均明显回升,精子畸形率降低(P<0.05);MZD+ZnY8组血清锌水平明显回升(P<0.05);MZD+ZnY2组3β-HSD、CREB mRNA以及MZD+ZnY4组3β-HSD、P450scc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回升(P<0.05)。结论锌可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调控性激素水平影响雄性小鼠生精功能;适量补锌能综合改善MZD小鼠精子质量。
- 王子琼王蕾于露彭程马海涛叶静萍汪春红
- 一种新生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给药器
- 一种新生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给药器,包括壳体、气管导管、第一单向阀、内部连接管及外部连接管,气管导管及第一单向阀分别位于壳体外部,壳体内设置锥型给药仓,锥型给药仓的顶部开口并与第一单向阀、气管导管依次连接,锥型给药仓的底部...
- 叶静萍蔡江
- 2006年广州市部分健康体检人群胆囊息肉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胆囊息肉(PLG)发生情况,及其与脂肪肝和总胆固醇升高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5-12月到某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员进行空腹血糖、肝功能、血脂的测定,B超检查肝、胆状况。按不同年龄、性别及PLG的发生等情况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9750人参加健康体检,检出PLG261例,发生率为2.68%;其中男性PLG发生率3.02%(159/5263),女性PLG发生率为2.27%(102/4487)。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的PLG者的脂肪肝、总胆固醇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PLG者(均P<0.01)。结论广州市部分健康体检者PLG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LG者的脂肪肝、总胆固醇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PLG者。
- 吴婉清郑东升叶静萍黄凤照邱少东陈军初
- 关键词:胆囊息肉脂肪肝总胆固醇
- 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压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的关系。方法2008年对某地1463名民警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359人为高尿酸组,1104人为尿酸正常组,测量两组的BMI、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进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的BMI、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尿酸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尿酸组合并肥胖、血压升高、高甘油三酯、高血糖等与尿酸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肥胖、血压升高、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密切相关,应重视血尿酸的健康检查。
- 梁敏栩叶静萍赵思文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血压血糖体检
- 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估癫痫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P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癫痫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评估,分析影响癫痫儿童行为及情绪的可能因素。结果:共纳入癫痫组50例,正常对照组52例;癫痫组男女比例27/23,平均年龄(8.25±2.5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7/25,平均年龄(8.62±2.55)岁。行为问题方面,癫痫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情绪障碍方面,癫痫组的SAS量表标准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检出率为12.0%,对照组检出率为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的SDS量表标准分高于对照组,抑郁检出率为26.0%,对照组检出率为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儿童无焦虑组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儿童无焦虑组,而癫痫儿童伴焦虑组的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指数均高于健康儿童无焦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儿童伴抑郁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无抑郁组,癫痫儿童无抑郁组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无抑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发作频率、抑郁是影响癫痫患儿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899(1.750-126.874)、3.100(1.397-6.876)、10.595(1.077-104.272)。结论:癫痫儿童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行为异常及情绪障碍,且情绪障碍以抑郁为主。癫痫主要影响内在行为,焦虑及抑郁主要影响外在行为,癫痫共患焦虑及抑郁可加重多动异常。剖宫产、发作频率、抑郁是影响癫痫患儿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 黄婷婷姚宝珍朱恒博叶静萍牛萍
- 关键词:癫痫共患病焦虑抑郁
- 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对照组40例中,治愈25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9例;治疗组40例中,治愈34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缩短疗程,治疗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有关。
- 胡家才李清泉向建武叶静萍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超短波细胞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阿尔茨海默病及143例正常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69、0.4848、0.3183,对照组分别为0.2168、0.4755、0.3078,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基因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 叶静萍黄绍宽陈盛强刘学军王延平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 癫痫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障碍的研究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学习障碍的发生率,并研究行为问题与学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及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对(PRS)50例癫痫儿童及5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评及结果分析。结果:癫痫组行为问题检出率34%,学习障碍检出率14%,癫痫伴学习障碍儿童中行为异常发生率为42.86%,不伴学习障碍的癫痫儿童中则为32.56%,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0.285,P=0.011),剖宫产、发作频率高是癫痫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高危因素,OR(95%CI)分别为18.618(1.596-217.181)、2.566(1.249-5.273),PRS得分高是保护因素,OR(95%CI)=0.900(0.832-0.973)。结论:癫痫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学习障碍发生率高,共患学习障碍的患儿更易表现出行为问题。
- 叶静萍朱恒博余诗倩王舜姚宝珍
- 关键词:癫痫儿童行为问题
- 儿科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基于儿科学混合式教学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专业、已完成儿科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和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进行医学教育环境感知和学习自主性调查。结果临床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整体较好,各维度得分率比较,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对学习的知觉>对学术的知觉>对环境的知觉>社交和自我知觉。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内容与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量表总分得分率分别为67.85%、72.86%、65.56%、70.63%和68.97%。相关分析显示,DREEM量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内部各维度得分与各量表总分均呈正相关,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且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各维度得分、总分与DREEM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于儿科学混合式教学的临床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环境感知整体较好,学习自主性可且与教育环境感知密切相关。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积极改善医学教育环境,将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医学教育环境的满意度及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更高效地促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发展。
- 刘芳余诗倩魏丽牛萍何晓琴叶静萍姚宝珍
-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