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 作品数:39 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就里滋味别——“历史地表”下的元代女性世界
- 全文由引言、正文、余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述该文的选题缘起和论证角度.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追溯元以前女性历程之后,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以求在不同侧面的对比中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一、元代以前的女性历程该...
- 张红霞
- 关键词:元代文学元曲元杂剧女性地位
- 溯源与正本:关于“过程性评价”的再认识被引量:9
- 2024年
- 文章基于对“过程性评价”在政策术语与学术术语语境下的考察,揭示了过程性评价的“全过程论”“单一过程论”“双重过程论”,以及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替代说”“混同说”“差异说”等认识问题。通过对过程性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的溯源考察,历经滥觞、转向、消弭、融合等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是一种相对时间意义上的理解,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虽然具有天然的联系性,但两者本质上是时间意义和价值意义上的区别,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看似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在作用指向上具有高度联系性,可以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中实现相依交融。最后,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的践行要略包括:准确把握评价价值定位,重点聚焦典型行为表现,持续完善反思性自我评价机制,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改进。
- 张红霞刘志军
- 新高考背景下的当代学生评价:困顿与出路被引量:2
- 2018年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亟待破解“唯分数论”难题,实施“综合评价”。面对一系列现实困顿和背后原因,当代学生评价需要在诸多方面寻求新的出路转向,即在评价理念上从关注“抽象人”到关注“具体人”,在评价内容上从重视考试成绩到注重综合素质,在评价方式上从关注学生“做了什么”到关注学生“怎么做的”,在评价结果使用上从强调甄别选拔到促发展和为选拔的内在联动。
- 张红霞
- 关键词:新高考
- 走向发展的教师评价
- 开展教师评价,是建设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当我们不断追求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的时候,就不能不重视教师评价的问题。如何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要求,探索教师评价研究的...
- 张红霞
-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 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的“应为”与“勿为”被引量:4
- 2017年
- 在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传统评价者角色应作出相应改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各类活动的"协助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应成为学生成长记录的"研究者",能够通过解读、分析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来判断其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应成为学生诚信行为的"促成者",最终促进学生诚信自律品质的提升;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者",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
- 张红霞
- 关键词:教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诚信教育
- 呼唤主体发展的教师评价被引量:6
- 2005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这一研究和讨论的热潮中,教师特别是教师主体性发展却是一个人们很少提及或不愿提及的话题,这种现象,在教师评价活动中表现尤其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教师作为主体的意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处在一种缄默状态,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师评价活动中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在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是需要尽快加以确立,并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展。
- 刘志军张红霞
-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主体性主体性发展评价者教师专业发展
-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的困境与突破被引量:2
- 2019年
- 针对"问题研究"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两所学校五个班级的学生及四名教师进行调查探究,发现"问题研究"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展次数少且时间短,对学生学习效果难以评价等。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专栏地位、内容时效、实操技巧、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 安宁张红霞郭志永
-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审视
- 2012年
- 从政策层面、学理层面、实践层面考查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为农"的认识及其争论,并从教育公平理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涵义、新时期农村及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性等多个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既不能丢失培养理想人格的终极价值追求,同时也应该允许它留有区域层面的调适空间,并最终使之和城市基础教育一起"殊途同归"。
- 张红霞
-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 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辨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综合素质是目标层面的概念,强调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反映的是对教育的内容要求,而核心素养是培养层面的概念,突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性,反映的是对教育的功能要求。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起因、内容和重点不同;存在的联系是两者都指向素质教育、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内容具有相通性。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并且两者应协同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可以依托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而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从课程改革方面入手,使两者共同致力于教育健康发展。
- 张红霞侯小妮
-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课程改革
- 核心素养视阈下美、英、日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的分析及启示被引量:5
- 2018年
- 核心素养视阈下,各国基于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分别研究制订了各具特色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美国教师评价指标强调的是综合取向,英国教师评价指标强调的是金字塔层级式,日本教师评价指标强调的是能力导向。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评价标准和新颁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有一定的契合又有一定的疏离。国际比较分析对我国教师评价工作的启示有:第一,学生核心素养应对教师评价工作有前瞻引领作用;第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学生核心素养有内在契合度;第三,教师评价价值取向应对学生核心素养有适度超越性。
- 张红霞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