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中
- 作品数:63 被引量:591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整合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海湖流域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基于对青海湖流域湿地资源的调查,阐述了青海湖流域湖水水位下降、湿地面积萎缩、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分析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长期暖干气候是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负面影响是加剧环境恶化的主要方面,最后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青海湖湿地的相关对策。
-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
-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
- 发展中的佛坪自然保护区
- 1989年
- 佛坪自然保护区,地处陕西省秦岭南坡,是我国陕、甘、川三省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重点保护区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1、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佛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50km^2分别和周至、太白、洋县三县相毗邻。这里处于秦岭腹地,地质地貌综合结构比较复杂,太阳能影响的热量比值较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呈现出暖温带的山地气候。
- 杨兴中
- 关键词:秦岭南坡保护区管理暖温带山地气候保护区建设
- 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策略,并对今后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宋成军赵志刚钱增强杨兴中
-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绿色空间绿色容积率
- 安康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遗传方式的探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安康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方式,为该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安康试验点人群中,由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和神经型亚克汀病所致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率分别为86.61+11.10%和81.80+9.76%,最大似然法和理论子女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婚配类型子女的患病率与理论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康试验点存在两种精神发育迟滞,它们的遗传方式可能均为具有主效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 张淑苗张富昌龚平原张科进杨兴中何刚李楠
- 关键词:遗传率
-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梯级水电站建设后鱼类资源变化被引量:19
- 2009年
- 2005—2007年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干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35种,分属于4目8科;渔获物主要种类为花斑裸鲤(Gymnodiptyis(Gymnocypris)eckloniHorzen-stein)、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小型鳅科鱼类,如花鳅(Cobitis taeniaLinnaeus)等;土著鱼类,如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等种群呈衰退趋势,外来引入鱼类,如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等种群呈增长趋势。
- 张建军冯慧李科社杨兴中李芳张军燕
- 关键词:黄河上游鱼类资源
-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被引量:83
- 2014年
-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6种有蹄类动物的照片数据,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及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6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8.71%,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28.02%,川西斑羚13.24%,毛冠鹿10.08%,中华鬣羚4.21%,小麂2.26%,林麝0.90%。(2)6种有蹄类动物的月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其年活动格局,其中羚牛、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小麂表现出一致性,即夏季活动最为频繁,秋季减弱,冬季达到活动低谷,春季逐渐回升;而林麝则在冬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最弱。(3)日时间段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动物全年的日活动规律,其中川西斑羚和羚牛相似,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毛冠鹿、小麂、林麝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中华鬣羚活动高峰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以夜间活动为主。(4)分析不同季节6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规律,羚牛在春季出现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在冬季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相对延迟或者提前;小麂春季表现出差异,活动主要集中在00:00–10:00和18:00–20:00;林麝由于数据相对较少,在4个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5)夜行性分析得到中华鬣羚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夜间相对丰富度达到了65.81%。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 贾晓东刘雪华杨兴中武鹏峰Melissa Songer蔡琼何祥博朱云
- 关键词:有蹄类活动节律
-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基于城市森林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 柴永煜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杨兴中
- 关键词:城市森林建设
- 佛坪大熊猫环境生态的研究(Ⅰ)——夏季栖息地植物群落分类与生境因子被引量:11
- 1997年
- 对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取样调查,以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分类,并研究与大熊猫生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熊猫夏季栖居地植物群落可分为3个群丛6个亚群丛;②大熊猫夏季栖居地生境因子由于南北坡地形状态导致的水湿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紧密有关;③自然背景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南坡的夏季栖居地结构优于北坡。
- 杨兴中蒙世杰雍严格汪铁军张坚
- 关键词:大熊猫植物群落生境因子栖息地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调查被引量:6
- 2007年
- 强烈干扰会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太白山保护区内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及强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竹子开花及其他自然干扰,割竹、旅游、挖药、采伐、偷猎、放牧等6种人为干扰,干扰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540m范围内。竹子开花是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占所有干扰样方的41.9%,其次是旅游活动、割竹的干扰,所占比例依次为25.7%、15.2%,其他的干扰影响较小。根据调查结果,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 赵清杨佳杨兴中田联会何晓军
-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 莲草直胸跳甲对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取食喜好及生长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恶性杂草之一,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原产地喜旱莲子草存在多个生态型,并且其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Vogt)对几个生态型的取食偏好有明显差异。本实验从昆虫植食性的角度对收集自原产地(3个)以及入侵地(1个)共4个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进行研究。在选择性取食实验中,莲草直胸跳甲一对成虫对各生态型喜旱莲子草4 d的累积取食量依次为:A.philoxeroides f.angustifolia(0.54 cm^2)、A.philoxeroides“China”(0.34 cm^2)、A.philoxeroides“SantaFé”(0.31 cm^2)、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0.03 cm^2),即对原产地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的取食最轻,且与其它3个生态型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生态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实验中,幼虫以4个生态型喜旱莲子草为食时都呈现出显著的逻辑斯谛式增长模式,但是,以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喂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幼虫期8 d可达最大体重约为9.5 mg(鲜重),达到最大体重一半时的时间为116.5-128.5 h,平均为121.9 h。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我国的天敌昆虫释放效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 傅东静贾昕杨兴中李博陈家宽潘晓云
- 关键词:生物入侵植食性生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