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涌

作品数:45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合肥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牙周
  • 11篇牙冠
  • 11篇牙冠延长术
  • 11篇疗效
  • 11篇冠延长
  • 11篇冠延长术
  • 9篇牙周炎
  • 7篇口腔
  • 6篇疗效评价
  • 6篇根管
  • 5篇牙龈
  • 5篇微创
  • 5篇根分叉
  • 5篇根分叉病变
  • 5篇根管治疗
  • 5篇病变
  • 4篇磨牙
  • 3篇血清
  • 3篇盐酸米诺环素
  • 3篇手术

机构

  • 36篇合肥市口腔医...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汪涌
  • 12篇姚莉莉
  • 7篇陈莹
  • 5篇柳七零
  • 4篇笪海芹
  • 4篇韩爽
  • 4篇丁晓红
  • 3篇徐燕
  • 3篇赵兵
  • 3篇金园园
  • 2篇何爱民
  • 2篇边华琴
  • 2篇张富华
  • 1篇王取南
  • 1篇巩丹丹
  • 1篇郝新河
  • 1篇张凯
  • 1篇高云松
  • 1篇杨英泽
  • 1篇牛方

传媒

  • 9篇临床口腔医学...
  • 5篇上海口腔医学
  • 5篇安徽医学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根分叉病变的骨质破坏是牙周病中较为常见损害,其中Ⅱ度根分叉病变是临床最常见的磨牙根分叉病变。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特点,决定了根分叉病变在治疗上的复杂性。现将磨牙Ⅱ度根分叉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汪涌陈莹徐燕
关键词:磨牙牙周病根分叉病变
应用微创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36例慢性牙周炎病人,共36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技术组18例(18颗牙)与传统术式组18例(18颗牙)。记录各组术后1、3、7 d的疼痛度和基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量(recession of gingival margin,REC)以及术后3、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有改善,微创技术组术后1、3 d的VAS值为(5.11±0.96)分、(2.56±0.51)分,传统术式组的VAS值为(6.56±1.34)分、(3.22±0.88)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术后3个月PD值为(2.17±0.38)mm比(2.61±0.70)mm、CAL值为(4.14±0.70)mm比(4.94±0.62)mm,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D值为(2.28±0.46)mm比(2.67±0.59)mm、CAL值为(4.58±0.69)mm比(5.39±0.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时BMD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结论微创技术下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比传统术式更有优势。
张医军汪涌
关键词:牙菌斑指数牙龈退缩口腔外科手术牙周袋牙周植骨术
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模式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采用EMS超声治疗仪进行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OP)、临床附着水平(CAL)以及每次治疗的操作时间,对比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PD、GBI、CAL、BO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与3个月复诊时治疗操作时间低于第一次治疗时间(P<0.05),两次复诊时相比,治疗的操作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可改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缩短复诊时操作时间。
张凯笪海芹汪涌宁玉洁
关键词:牙周炎轻中度牙周治疗疗效
牙冠延长标准尺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冠延长技术领域,尤其为牙冠延长标准尺,包括牙龈对比尺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牙龈对比尺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牙龈对比尺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牙齿对比尺,牙齿对比尺和牙龈对比尺的外表面均刻有一号刻度,牙龈对比尺的外...
汪涌
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97颗)无髓变色、牙冠完整的前牙根据牙齿变色的时间分成A组(变色2年之内)、B组(变色2~5年)、和C组(变色5年以上),均使用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治疗,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75%,其中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59%,而C组有效率仅为66.67%。A、B两组牙齿治疗提高的色阶数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能有效地治疗无髓变色牙。
何爱民柳七零汪涌
关键词:过氧化脲无髓变色牙
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的26颗Ⅱ°根分叉病变磨牙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14颗患牙施行常规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Bio-oss骨粉+生物膜);实验组12颗患牙是在对照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先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根面1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粉混合植入根分叉区,覆盖生物膜。比较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水平探诊深度(HPD)和骨密度(BMD)3项指标。观察时间为术前(基线)、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PD、HPD和BMD 3项指标均较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1),且实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能够促进常规牙周再生性手术的临床效果。
汪涌徐燕陈莹赵兵巩丹丹
关键词: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富血小板血浆盐酸米诺环素
牙冠延长术的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11
2017年
牙冠延长术是临床上集美观,功能修复,牙周健康于一体的实用性牙周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学要求的日益提高及临床上牙周修复正畸联合治疗的快速发展,牙冠延长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就手术的基本原理、适应证、手术类型和术后修复时机等方面进行一综述。
金园园汪涌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生物学宽度牙周手术
Mini Five刮治器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Mini Five型Gracey手工刮治器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的68个Ⅱ度根分叉病变磨牙进行配对分组治疗。实验组患牙在常规超声龈下刮治后应用Mini Five型Gracey手工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局部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患牙在常规超声龈下刮治后应用标准型Gracey手工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比较两组患牙治疗后5周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和水平探诊深度(HPD)四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①.两组患牙的PLI、BI、PD和HPD均较基线时有改善(P<0.05);②.实验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的成功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52.94%(P<0.01)。结论:应用Mini Five型Gracey手工刮治器结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汪涌徐燕陈莹
关键词:根分叉病变MINI盐酸米诺环素
光动力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颗患牙随机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PDT辅助手术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6颗,两组患牙再生性手术中均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Bio-Oss骨粉。对比两组患牙术前、术后6个月的牙周垂直和水平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以及根分叉病变区域垂直骨缺损和水平骨缺损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指数变化量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T辅助再生性手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Ⅱ°根分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闵文君汪涌赵兵
关键词:光动力
Super-Bond C&B粘结剂固定牙周松动前牙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牙周炎松动前牙用Super-Bond C&B粘结剂固定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基础治疗后的16例牙周炎患者共计18颗Ⅱ~Ⅲ°松动前牙,采用Super-Bond C&B粘结剂在牙齿邻面将松动牙直接粘结固定,治疗后6个月时对粘结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粘结有无松脱,患牙动度、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的变化。结果:18颗牙在6个月内有1例治疗失败,1例松脱,已行再固定。治疗后6个月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较固定前有所改善(均值分别减少0.81mm、0.42mm,P<0.05);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患者自觉舒适无异物感。结论:采用Super-Bond C&B粘结剂直接粘结法固定牙周炎所致松动前牙,具有美观、舒适的特点,粘结效果稳定,牙周状况改善,有助于改善牙齿的咀嚼功能。
柳七零汪涌
关键词:松动牙牙周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