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璇

作品数:73 被引量:36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活性
  • 12篇放线菌
  • 9篇植物
  • 9篇内生放线菌
  • 9篇链霉菌
  • 8篇抑菌
  • 8篇植物内生
  • 8篇内生真菌
  • 8篇发酵
  • 7篇诱变
  • 6篇微生物
  • 6篇链霉菌702
  • 5篇植物内生放线...
  • 5篇菌株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生物菌
  • 4篇内生菌
  • 4篇物防
  • 4篇霉病
  • 3篇代谢产物

机构

  • 47篇三峡大学
  • 21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安琪酵母股份...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葛洲坝集...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作者

  • 73篇涂璇
  • 19篇龚大春
  • 16篇黄丽丽
  • 16篇郭金玲
  • 15篇吕育财
  • 14篇康振生
  • 11篇高小宁
  • 9篇邓张双
  • 8篇郭志勇
  • 8篇涂国全
  • 6篇邹坤
  • 6篇姚敏
  • 6篇涂晓嵘
  • 6篇王美英
  • 6篇杨潇
  • 4篇张亚雄
  • 4篇陈君芝
  • 3篇苏香萍
  • 3篇颜霞
  • 3篇薛泉宏

传媒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三峡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菌物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几丁质酶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透明圈法对分离自9种植物的186株高产几丁质酶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1株分离自黄精块茎的菌株GKSHJA,用液培法测定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85.4%,该菌的粗酶液对其他10种常见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化学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对GKSHJA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源为1%的粉状几丁质,氮源为0.30%的牛肉膏,初始pH6,32℃培养6d时,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较高.
高小宁古丽皮艳王美英黄丽丽涂璇康振生
关键词:植物内生放线菌几丁质酶油菜菌核病菌抑制活性
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筛选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解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种类,并通过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筛选,为蝗虫共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采自湖北神农架的中华剑角蝗通过表面消毒后对其肠道共生菌分离纯化,运用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以魔芋软腐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猕猴桃溃疡菌为测试菌株,用滤纸片法对共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中华剑角蝗的肠道中分离得到18株共生真菌,分属6科8属,其中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是优势菌群,分别占总分离株的33.33%和27.7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8株共生真菌具有较丰富的种类多样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18株共生真菌有4株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株的22.22%,其中有2株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魔芋软腐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陈君芝涂璇程凡陈剑锋邓张双
关键词:昆虫共生真菌抑菌活性
七叶一枝花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No.4)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从濒危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4),活性筛选结果显示Penicillium sp.(NO.4)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肝癌细胞活性,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3,14-三甲氧基-6-甲基-9,10-蒽醌(1),bostrycin(2),isorhodoptilometrin(3),physcioin(4),emodin(5),aloesol(6),coniochaetone B(7),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8),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体外细胞毒活性显示化合物1,3,14-三甲氧基-6-甲基-9,10-蒽醌(1),bostrycin(2)和isorhodoptilometrin(3)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5.6,6.5,13.2μg/mL,化合物4~8则没有显示生物活性。
刘艳辉杨旋李九玲郭志勇邓张双涂璇陈剑锋邹坤
关键词:内生真菌七叶一枝花抗肝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一种颗粒状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状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所述颗粒状生物有机肥以堆肥得到的有机物料、耐高温的功能微生物菌剂、其它辅料为原料生产。所述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料依次采用自动配料混料机、圆盘造粒机、热风滚筒干燥机,进行混合、造粒...
任立伟廖兴悦田玉婷肖慕贤涂璇吕育财郭金玲龚大春
新型高效生物杀菌剂-农抗702免蒸生料发酵中试
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抗菌活性物质极强的链霉菌702菌株,经鉴定为稠李链霉菌.该菌所产抗菌活性物质在微量浓度下,分别对细菌(G+和G-)、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极其抑菌活性.
涂晓嵘涂国全魏赛金黄林黎循航张智平阮彩彪涂璇周云何建
番茄叶霉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初报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姚敏涂璇黄丽丽王美英阿里玛斯康振生
关键词:番茄叶霉菌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
HNO_2诱变选育链霉菌702菌株被引量:2
2010年
以链霉菌702-20为出发菌株,经HNO2诱变处理,获得高产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HNO2处理20 m 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83.10%,突变率高达14.13%,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148,产链霉素能力达到1.404 m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7.65%。经传代培养考察,该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涂璇李江怀涂晓嵘涂国全
关键词:链霉菌702
耐热克鲁维酵母突变株及制备(S)-(4-氯苯基)-(吡啶-2-基)-甲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克鲁维酵母突变株及制备(S)‑(4‑氯苯基)‑(吡啶‑2‑基)‑甲醇的方法,利用Kluyveromyces thermotolerans ST耐热克鲁维酵母ST,保藏号CCTCC NO:M 202249...
龚大春 饶振辉 王德林吕育财杨潇 任立伟涂璇郭金玲
植物内生放线菌活性物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被引量:35
2008年
以供试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皿内抑菌活性为指标,得到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76株,其中35株的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圈直径≥20mm,5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gCLA4菌株发酵液抑菌谱最广,不仅对4种靶标细菌具有抑制活性,还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发酵液制备及大孔吸附树脂D101处理得到gCLA4菌粗提活性物质。田间防治结果表明,gCLA4菌株粗提活性物质100倍稀释液对猕猴桃溃疡病28d的相对防效达64.9%,明显优于化学药剂施那宁。
申哲黄丽丽涂璇程晶晶康振生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治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溶氧和搅拌联动提高木聚糖酶活的液态发酵方法,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木聚糖酶发酵过程的菌种生长和产酶特性,利用溶氧与搅拌联动分时段控制溶氧的调节方法,极大提高木聚糖酶的酶活,降低生产成本。该方...
龚大春冯玉枚郭金玲吕育财田毅红龚美珍罗少华涂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