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芳 作品数:23 被引量:11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后15年的持久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新生儿免疫的持久性效果,为制订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年出生、HepB-SCY全程免疫的儿童采集血清样本,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标,追踪观察其免疫15年后的持久性效果。结果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Surface Antigen(HBsAg),Anti-HBs]阳性[≥2.1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有效阳性(≥10mIU/ml)率及几何平均浓度随免疫年限的延长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后1年时的92.08%、84.16%和29.2lmIU/ml,降为15年后的65.66%、40.40%和5.24mI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2.23%、4.78%和10.82%。Anti-HBs阳性率的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较快,并显示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随免疫后年限的延长呈明显缓慢的趋势,免疫的低阳性率状态可维持较长时间。HBsAg均阴性。结论儿童HepB-SCY免疫15年后,HBsAg皆阴性,Anti-HBs的低阳性率状态可存在较长时间,12~15年内暂不考虑Anti-HBs监测和再免疫。 王存祯 邢秀生 王晓芳 王海娇 光明 李虹 常少英 李太生 安建会 赵福民 崔雁 翟如芳关键词:免疫持久性 2014-2022年山西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山西省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不同年龄人群百日咳免疫策略。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山西省百日咳发病数及发病率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日咳流行特征。结果 2014-2022年山西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3 8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8/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14年的0.17/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6/10万,2020年下降至0.40/10万,2021和2022年大幅上升,分别为1.28/10万和6.19/10万。0~<5岁、5~<10岁、10~<15岁和≥15岁分别占63.82%(2 475例)、32.08%(1 244例)、3.12%(121例)和0.98%(38例),0~<1岁、1~<2岁、2~<3岁、3~<4岁和4~<5岁分别占36.18%(1 403例)、8.05%(312例)、4.82%(187例)、7.84%(304例)和6.94%(269例),在0~<1岁病例中,0~<3月龄、3~<6月龄和6~<12月龄分别占20.24%(284例)、43.83%(615例)和35.92%(504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为1 646例(占42.44%)。结论 2014-2022年山西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处于低水平,但总体呈上升趋势,8月为发病高峰,人群以小年龄儿童尤其是婴儿为主。建议继续加强百日咳监测,做好百日咳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做好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病例报告意识,优化不同年龄人群百日咳免疫策略。 席华星 王晓芳 光明 李虹 王海娇 王慧 杨婷婷 陈霄 常少英关键词: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征 2018年山西省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我国于2000年成功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我省于1993年再无脊髓灰质炎病例.为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按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维持高水平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接种率是重要技术策略和措施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OPV),由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替代,并将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是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统一行动,也是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疫苗转换初期,IPV供应不足致部分儿童缺漏IPV免疫. 李虹 杨婷婷 陈霄 王海娇 常少英 光明 王晓芳 王慧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补种 世界卫生组织 免疫策略 山西省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开展,疫苗种类和使用数量不断增加,接种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可能性大大增多。 崔雁 王海娇 王晓芳 赵福民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分析 接种疫苗 扩大免疫规划 传染性疾病 2006—2012年山西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山西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及效果。方法通过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补充免疫接种率、历年人群OP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对全省的OPV免疫接种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2006—2012年<12月龄OPV第3剂次(OPV3)报告接种率为99.72%,48月龄OPV报告接种率为99.58%;以当年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和含麻类疫苗实种人数估算OPV接种率分别为97.24%和101.22%;调查接种率为98.21%;补充免疫接种率一轮和二轮分别为98.39%和98.49%;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Ⅰ、Ⅱ、Ⅲ型分别为96.69%、96.10%、96.69%。结论山西省OPV接种率和健康人群中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 李虹 常少英 杨红霞 李太生 王海娇 杨建芳 马麟 光明 王晓芳 赵福民 王慧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接种 山西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现状,于2006年9月在山西省开展了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翟如芳 光明 常少英 安建会 李太生 赵福民 王海娇 李虹 王晓芳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 山西省2014—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9年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城市和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出现暴发疫情[1]。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数据显示,流行性腮腺炎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病一直居高不下,每年有数十万病例报告、数百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本研究收集2014—2018年山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数据,分析山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晓芳 魏志云 郜慧 光明 王慧 陈霄 杨婷婷 李虹 常少英 王海娇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疾病监测系统 托幼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腮腺炎病毒 暴发疫情 山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山西省2007~20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对其做个案调查和6个月随访。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e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乙脑208例,能获得预后信息的184例。其中死亡65例,病死率35.32%,有神经精神后遗症的36例(19.57%),痊愈83例(45.1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临床分型对其预后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4、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临床类型对乙脑病死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1、0.00)。结论乙脑造成的后遗症和病死率较高,职业对其预后无影响,年龄、临床分型影响乙脑的预后。 王海娇 张创业 李虹 光明 常少英 李太生 赵福民 王晓芳 崔雁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后 影响因素 2021年山西省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商业保险补偿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儿童家长对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商业保险补偿、购买疫苗补充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1至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计发放问卷1012份,975份为有效问卷。政府实施商业保险补偿支持率为78.1%,购买补充保险愿意率为7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省户籍、在乡级单位接种、居住在城区、无经济负担、孩子出现过AEFI、知晓AEFI知识、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人/农民/商业/餐饮服务的家长更愿意支持商业保险补偿;独生子女、本省户籍、在县级/乡级单位接种、无经济负担、知晓现行补偿办法的家长更愿意购买补充保险。调查对象希望医学会组织调查诊断(50.8%),补偿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62.4%)、偶合死亡补偿(40%)、补偿误工费(63%)、精神损失费(50.3%)、交通费(44.2%)、住宿费(43.6%)和丧葬费(32.1%)。结论儿童家长对政府实施商业保险补偿及补充保险意愿均较高。根据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宣教,提高家长AEFI知识的知晓度,完善补偿程序,扩大补偿范围、项目,可以提高家长保险补偿意愿。 王晓芳 光明 王慧 陈霄 李虹 席华星 杨婷婷 王海娇 常少英关键词:儿童家长 商业保险 补充保险 意愿 影响因素 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磁共振比较 被引量:5 2020年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1]。大多数早期子宫内膜癌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愈,5年生存率约为95%,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为16%~45%[2]。因此早期诊断并评价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对EC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TVS)诊断子宫内膜疾病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诊断子宫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3,4]。探头频率高,接近检查部位,可获得清晰的宫体及宫腔声像图,同时可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区血供情况。本研究通过比较经阴道超声与磁共振(MRI)检测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评价EC提供参考。 曹建林 王晓芳 李志红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 经阴道超声检查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癌 子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