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武 作品数:76 被引量:935 H指数:18 供职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氮、磷含量随海拔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24 2007年 于2005年9月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测定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氮、磷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叶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9.75和0.97 mg·g-1.在种间水平上,青海云杉叶片氮、磷含量明显低于全球松科其它针叶树种;在种内水平上,随着海拔的增加,青海云杉叶片氮含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叶片磷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叶片氮含量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6**),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0**),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1**,r=-0.564**);叶片磷含量与年均温、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叶片氮、磷之间的比率为10.2.表明温度和水分对青海云杉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如养分有效性、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等)来实现的,青海云杉生长更多的受到氮素限制. 胡启武 宋明华 欧阳华 刘贤德关键词:青海云杉 磷 水分 鄱阳湖白鹤保护区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2022年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以鄱阳湖五星垦殖场白鹤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沉积物(SL)及不同类型微塑料样品,微塑料的主要类型是薄膜类(PE)、碎片类(PP1)、纤维类(PP2)和发泡类(PS),聚合物被确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采用16S高通量测序鉴定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PE和PP1表面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与周围沉积物中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P2和PS显著低于周围沉积物(P<0.05).真菌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则表现为PE和PS与沉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P1和PP2显著低于周围沉积物(P<0.05).不同类型微塑料表面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均低于沉积物.沉积物和微塑料表面细菌优势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而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菌群.通过KEGG功能预测发现:微塑料表面细菌与沉积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丰度比例高于1%的代谢通路中,大部分通路与代谢有关.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其表面微生物群落可以催化代谢反应,促进微塑料的分解. 刘淑丽 简敏菲 邹龙 胡启武关键词:鄱阳湖 微生物群落 丰富度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高寒草地CH_4释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005年 20 0 3年 6月 30日~ 9月 4日 ,利用密闭箱 气相色谱法 ,对发育于不同水分状况下的灌丛草甸(GC)、矮嵩草草甸 (AC)、藏嵩草草甸 (ZC)和季节性湿地 (SD)的CH4释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 ,季节性湿地处于淹水状态 ,其它三种土壤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 39 6 %(GC)、38 4%(AC)、6 5 9%(ZC) ,而CH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 - 0 0 31± 0 0 30 (GC)、- 0 0 2 6± 0 0 1 8(AC)、1 1 0 3±0 2 4 0 (ZC)和 6 92 2± 4 5 98mg·m-2 ·h-1 (SD) ,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 ,高寒草地土壤CH4释放由吸收转为排放 ,表现出与土壤湿度很好的一致性。矮嵩草草甸不同处理CH4吸收强度AC 胡启武 吴琴 李东 曹广民关键词:CH4 土壤水分含量 高寒草甸 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效果评价 2011年 为评价和分析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疫情效果。通过在示范区实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并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连续3年的血吸虫病防控技术的实施,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3.57%降至0.83%;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由17.14%降至0;示范区洲滩未发现阳性钉螺。建立以控制传染源为核心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新体系。 胡飞 刘影 丁建南 刘跃民 袁敏 胡启武 于一尊关键词:血吸虫病 鄱阳湖沙山优势植物种叶片氮磷特征 被引量:5 2010年 对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的叶片氮、磷含量进行研究,以探讨沙山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为鄱阳湖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叶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3.10~16.5mg·g^-1,平均值10.21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mg·g^-1,平均值1.24mg·g^-1。其中,叶片氮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氮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磷含量则分别是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磷平均含量的85%、70%。鄱阳湖沙山植物较低的叶片氮、磷含量主要受低土壤养分含量控制。蔓荆子作为沙山普遍分布的物种,其叶片氮、磷含量受沙山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影响,总体保持较低水平,同时表现出随沙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是一种对于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N:P平均比值为9.0,表明沙山植物生长更多地受氮的限制。 胡启武 郑林 吴琴 李晓峰 曹昀 丁明军关键词:优势植物 叶片 氮 磷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2012年 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采样带,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0~15、15~30、30~50cm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7%~3.52%、0.31%~1.96%、0.27%~0.92%,有机碳含量自表层以下急剧降低。2)湿地土壤0~50cm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3.02~10.19kg·m-2,其中,表层0~15cm约占42.5%~72.6%;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以苔草植物群落最高,其他依次为南荻群落、南荻+苔草群落、芦苇群落、水蓼群落。3)土壤水分与植物生物量是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的2个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水分能解释湿地表层0~15cm有机碳40%的变异,总生物量则能解释28%的土壤有机碳变异。4)鄱阳湖湿地碳密度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湿地类型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远低于若尔盖、三江平原等冷区泥炭湿地类型。 吴琴 尧波 幸瑞新 朱丽丽 胡启武关键词:鄱阳湖 湿地 有机碳 碳密度 氮、磷添加对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021年 在人为活动不断干预的背景下,开展湿地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为评估氮、磷添加对湿地土壤养分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苔草湿地分别进行对照、3种氮添加水平(5、10和30 g N·m^(-2)·a^(-1))和3种磷添加水平(0.6、1.2和3.0 g P·m^(-2)·a^(-1))处理。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磷的全量和有效氮、磷的含量;2)苔草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虽均随氮、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氮、磷对苔草根冠比的影响各异,其中,氮添加降低苔草群落的根冠比,而磷添加增加苔草群落的根冠比;3)外源氮、磷添加后,相应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态含量与植物生物量关系密切。总体上,鄱阳湖湿地土壤和植物对外源氮和磷添加均表现敏感。 文旻 胡启武 阳文静 吴琴 吴琴关键词:土壤养分 鄱阳湖湿地 南矶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水位梯度的分布 被引量:22 2015年 2013年11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测定了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7种植物群丛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水位梯度与植物群丛变化的响应,探讨了碳与养分比对土壤碳储量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6.27±4.18)mg/g、(1.28±0.24)mg/g和(0.77±0.14)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5~30.86、3.61~52.19和0.52~4.31,其平均值分别为(12.60±5.40)、(19.73±13.28)和(1.58±0.90);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发生显著变化,且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有机碳含量,氮磷比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氮含量;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 103.57 g/m2、8 248.01 g/m2、5 143.58 g/m2和2 225.57 g/m2;随着碳氮比的增大,有机碳储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付姗 吴琴 尧波 聂兰琴 黄景裕 胡启武关键词:化学计量比 水位梯度 植物类型 鄱阳湖 鄱阳湖非淹水期薹草洲滩生态系统呼吸变化及不同观测方法比较 2025年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呼吸(Reco,ecosystem respiration)变化特征对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方法观测Reco,不仅有助于降低Reco评估的不确定性,也有助于观测方法之间的相互验证.本研究于2023年9月—2024年3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箱式法和涡度相关法对比分析了东湖薹草洲滩Reco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两种方法测定的Reco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春秋季节高于冬季;箱式法与涡度相关法测定的Reco范围分别为84.94~718.05 mg·m^(-2)·h^(-1)和63.23~567.55 mg·m^(-2)·h^(-1).②箱式法观测的Reco平均值(309.07 mg·m^(-2)·h^(-1))显著高于涡度相关法观测的平均值(184.09 mg·m^(-2)·h^(-1)),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静态箱盖入后,升高了箱内温度,从而高估了生态系统的释放量.③气温、地表温度、土壤5 cm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两种方法观测的Reco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气温与箱式法测定的Reco之间相关性最为显著(r=0.87),而地表温度与涡度相关法测定的Reco之间相关性最强(r=0.82).④箱式法与涡度相关法观测的Reco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两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相互验证,二者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湿地碳通量评估的不确定性. 简正军 吴燕平 方朝阳 叶家飞 尧波 黄琪 胡启武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呼吸 涡度相关 创设拟人化情境,以"自然共情"培养人地协调观——以“水循环”为例 2024年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将地理事物拟人化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自然产生共情体验,形成和发展人地协调观.文章以"水循环"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拟人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水循环、感悟大自然. 高焕 胡丹 胡启武 尧波关键词:高中地理 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