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欣

作品数:75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小鼠
  • 6篇蛋白
  • 6篇神经元
  • 5篇受体
  • 4篇电针
  • 4篇动物
  • 4篇多通道
  • 4篇抑郁
  • 4篇神经细胞
  • 4篇生理学
  • 4篇鼠笼
  • 4篇皮层
  • 4篇完全弗氏佐剂
  • 4篇口腔
  • 4篇脊髓
  • 4篇教学
  • 3篇电生理
  • 3篇抑郁症
  • 3篇生物信息

机构

  • 72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大同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山西省眼科医...
  • 1篇太原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赵欣
  • 43篇张策
  • 36篇张宇
  • 20篇李建国
  • 15篇杨小荣
  • 14篇王锐
  • 9篇燕子
  • 9篇陈建鸣
  • 8篇殷丽天
  • 8篇秦国华
  • 8篇马洋
  • 8篇贾欣
  • 7篇王志华
  • 7篇刘君瑜
  • 7篇康文
  • 7篇王翔宇
  • 7篇刘佳佳
  • 7篇李然
  • 7篇秦霞
  • 7篇曹荟

传媒

  • 10篇中国医学创新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生理学报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调节蜕皮激素和胰岛素通路促进黑腹果蝇生长发育(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果蝇乳酸菌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ellas paramesenteroides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成虫肠道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通过统计从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检测果蝇发育历期,并以幼虫体表面积为指标检测果蝇生长速率。利用qPCR检测产卵后不同时间生长激素信号通路基因(dib,E74B和PTTH)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DILP2,DILP3和InR)的表达。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龄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果】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内分离到类肠膜魏斯氏菌,并可以在果蝇肠道内有效定殖。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提高果蝇生长速率缩短果蝇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qPCR结果显示,类肠膜魏斯氏菌增加了dib,E74B和PTTH的表达量,同时增加了DILP2和DILP3的表达量,降低了InR表达量和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论】类肠膜魏斯氏菌是黑腹果蝇的一种共生菌,通过激活蜕皮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生长发育。
李恩惠王晓阳张乐宵白芃赵欣刘威张策
关键词:黑腹果蝇生长发育胰岛素信号通路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作为NAD+依赖的脱乙酰基酶,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近年研究显示,SIRT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但SIRT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如何发挥对神经元的调节及保护作用仍不甚明了。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重点总结了SIRT1在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杨小荣王锐秦花萍赵欣刘乃红张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
一种精确脑组织取材模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确脑组织取材模具,包括载物台,在所述载物台上表面设有若干切刀导向槽,在所述载物台下表面设有刻度比例尺,在所述载物台的下方设有载物台固定边框,所述载物台和载物台固定边框围成用于放置碎冰的空腔,根据不同...
张宇王媛秦霞赵欣王锐秦国华马洋贾欣代洁琼陈建鸣陈晋源张策
文献传递
CFA致炎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内miRNA-133b-3p与P2X4受体表达的实验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CFA致炎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内miRNA-133b-3p与P2X4受体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大鼠足底注射CFA后,0 h、2 h、1 d、3 d检测大鼠机械痛和热痛的痛阈值变化,且在这四个时间点取脊髓腰膨大组织,提取总RNA和蛋白质,检测miRNA-133b-3p表达量的变化,同时检测P2X4受体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脚掌注射CFA后,机械痛和热痛痛阈均明显下降(P<0.05),在2 h时痛阈最低,1 d和3 d时较2 h略有回升;腰膨大部位miRNA-133b-3p表达量在2 h时没有变化,1 d和3 d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四个时间点P2X4受体m RNA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2X4受体蛋白在3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CFA致炎大鼠脊髓腰膨大组织miRNA-133b-3p表达下调,同时P2X4受体表达上调,两者可能存在负向调控关系。
高杨何则平王锐李艳丽赵欣张策
关键词:慢性痛CFAP2X4受体
双瓶选择饮酒致酒精依赖小鼠海马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双瓶选择饮酒致酒精依赖小鼠海马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双瓶选择饮酒法建立酒精依赖小鼠模型,同时设对照组(饮水)。选取酒精组酒精偏好率>60%且酒精饮用量>10 g/(kg·24 h)的雄性小鼠3只,随机抽取对照组雄性小鼠3只,分离双侧海马脑组织,液氮保存。采用Agilent084388芯片对小鼠海马脑组织RNA样本lncRNA和mRNA进行测序分析,lncRNA表达谱芯片(ncRNA microarray)检测样本中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lncRNA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参与的信号通路。Pearson相关分析预测与每个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的编码基因,超几何分布检验法计算每个对应转录因子条目中差异基因富集的显著性,Cytoscape软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的lncRNA共855个(FC≥2.0,P<0.05),337个显著上调,上调幅度最大的为NONMMUT025786.2和NONMMUT072246.2;518个显著下调,下调幅度最大的为NONMMUT113098.1和NONMMUT076455.1。两组小鼠差异表达mRNA共361个(FC≥2.0,P<0.05),271个显著上调,Upf3b和Zfp943上调幅度最大;90个显著下调,Adamts13和Ift27下调幅度最大。差异表达的lncRNA以细胞表面正向调控、GTP酶活性、细胞囊泡运输差异最明显;其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丙酸酯代谢通路、牛磺酸代谢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和AMPK信号通路。最富集的转录因子为FOXL1和LHX3,分别有25和21个对应共表达基因。结论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获得了lncRNA和mRNA可能的关键调控位点。本研究为海马脑区酒精依赖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薛琳媛武南南封芮芮赵欣张宇殷丽天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酒精依赖海马基因芯片
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
2018年
目的:通过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为脑卒中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模型组,自由饮食。术前禁食过夜,用水合氯醛麻醉(40 mg/100 g,腹腔注射),将大鼠固定于操作台上。沿第一颈椎内斜向上的神经来寻找翼突孔,用尖端细长的电烙铁电凝双侧翼小孔下方的椎动脉,缝合皮肤。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并缝合皮肤,夜间禁食。次日,用动脉夹夹闭清醒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15 min,造成短暂前脑缺血。假手术组中除不电凝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大鼠造模成功43只,成功率为66.2%,模型成功后存活40只,存活率为93.0%。尼氏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紧密整齐,结构正常,细胞核圆而规则。缺血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大量锥体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核不规则并固缩深染,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结论: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大鼠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适合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刘小艳严德萍陈建鸣赵欣张宇张策李建国
关键词:脑卒中动物模型
电针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电针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电刺激相结合,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适当强度人体可耐受的微量电流的一种疗法,具有易于控制、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操作难度降低、节省人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治疗,适用于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本文对目前电针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希望可以为电针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赵欣曲静吴子旭
关键词:电针疗法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缓解大鼠痛情绪的行为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大鼠痛情绪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痛情绪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给大鼠左侧后脚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其产生炎性痛并与环境相匹配,建立条件性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PA)模型,给予大鼠环跳穴(GB30)电针刺激(电流3 mA,波宽0.1 ms,刺激频率2、10、100 Hz),通过条件位置回避装置观察在电针刺激前后痛情绪行为变化。结果:2、10、100 Hz电针刺激均明显反转了大鼠的C-CPA反应,但各刺激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均可缓解痛情绪,且无频率依赖性。
秦国华马洋赵欣王志华贾欣代洁琼陈建鸣张策张宇
关键词:电针
CFA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逃避模型的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大鼠后脚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可诱导产生条件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CPA)反应,大鼠经过"非痛环境"/"痛环境"适应后,检测形成的C-CPA行为反应可持续多长时间。方法:(1)根据后脚掌注射CFA后观察痛行为的时间,将大鼠随机分为Day3组、Day5组、Day7组、Day10组、Day14组共五个实验组;(2)建立CFA诱导的CPA模型;(3)检测各组大鼠CPA反应;(4)Western-blot检测r ACC脑区痛情绪相关NMDA受体亚基NR1及磷酸化(p-NR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后脚掌注射CFA后五组大鼠热痛行为反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CPA反应在Day3组、Day5组、Day7组、Day10组大鼠与注射CFA前相比产生了明显的CPA反应,而Day14组的CPA反应明显减弱;同步Western-blot检测的p-NR1表达也呈现了与行为反应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CFA一次注射与环境条件化适应建立的C-CPA模型建成后可维持至少10 d的时间,之后CPA反应逐渐消失,且NMDA受体NR1亚基磷酸化水平与CPA反应的形成有关。
马洋秦国华王锐赵欣王志华代洁琼贾欣陈建鸣李建国张策张宇
关键词:完全弗氏佐剂环境适应
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白细胞介素10释放的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P物质孵育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细胞内钙离子成像方法记录P物质作用前后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10的情况。结果 P物质孵育后,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激活态的形态学改变,P物质孵育后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星形胶质细胞释放抗炎因子IL-10减少。结论脊髓水平传递痛信号的神经递质P物质可刺激活化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抑制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最终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
米鹏霞尹艺儒张宇赵欣张策
关键词:P物质白细胞介素-10星形胶质细胞CA^2+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