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铖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贝弗里奇—尼尔森分解方法的中国经济周期福利成本估算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利用消费序列非平稳下的贝弗里奇—尼尔森分解方法估算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并与基于消费序列平稳下的线性方法和HP滤波分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很大,约为美国的2-5倍;且基于消费序列平稳下的线性方法和HP滤波分解方法低估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国政府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熨平宏观经济波动上,使中国经济更加平稳的增长。
- 赵鑫铖谭鑫
- 关键词:经济周期福利成本HP滤波
- 经济动态效率与我国最优消费率:1992~2013被引量:8
- 2016年
- 将经济实现黄金律增长时对应的消费率界定为最优消费率,则经济动态效率为判断现实经济消费率与最优消费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当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时,现实经济的消费率低于最优消费率;当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状态时,现实经济的消费率高于最优消费率。运用1992~2013年中国经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2~2007年和2011~2012年中国经济动态有效,最终消费率高于最优消费率;2008~2010年和2013年经济呈动态无效,最终消费率低于最优消费率;1992~2013年期间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大致为55%。最后给出了提高中国最终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 赵鑫铖李娅
- 关键词:总消费
-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平等的福利权衡
- 本文在运用中国1978-2008年30个省、市、区的人均消费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经济平等的福利权衡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首先,1978-2008年全国层次上的经...
- 赵鑫铖
-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平等社会福利收入分配
- 以调结构提高云南经济增长稳定性
- 2016年
-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因此,结构调整仍是“十三五”时期提高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云南这样一个经济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面临多重转型压力挑战的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在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 赵鑫铖
- 关键词:经济增长调结构综合国力竞争国际金融危机边疆民族地区
- 中国消费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消费率持续走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隐患。阐述了各种因素对消费率的影响机理,运用我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随人均GDP的演变符合消费率U型曲线规律,消费率在2010年到达消费率U型曲线的最低点,2010年后我国消费率呈回升态势;劳动收入份额和贸易依存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分别上升0.2920个百分点和下降0.201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每扩大1个单位最终消费率下降2.9920个百分点;人口结构变化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不显著。
- 赵鑫铖
- 关键词:消费率影响因素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
- 增长模式对水资源投入的依赖及对策分析
- 2007年
-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某种或某一类资源的依赖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水资源就是这样一种要素。我国两三角与泛渤海地区“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增长模式决定了它们对水资源的高要求,而瑞士模式比两三角模式对水资源的依赖要低,这对于我国4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曹和平赵鑫铖刘朝阳顾婧
- 关键词:水资源
- 贸易便利化、产业集聚与地区产业增长被引量:17
- 2017年
- 利用中国2005—2010年地区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以产业集聚为视角,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增长,尤其是促进集聚程度较高产业的增长;贸易便利化是通过出口规模经济效应、出口资源配置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进口知识技术转移效应、水平效应、垂直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渠道促进地区产业增长的。
- 李波赵鑫铖李艳芳
- 关键词:产业集聚贸易便利化
-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 2018年
- 经济实现黄金律增长时对应的消费率界定为最优消费率,从经济动态效率角度研究了我国省际最优消费率问题。通过对学者普遍采用的判断动态效率的AMSZ准则进行扩展,通过比较总消费和劳动收入来间接测算最优消费率。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为弱动态无效,中部地区为动态有效,西部地区动态效率最高;从现实消费率与最优消费率的关系看,中西部地区最终消费率高于最优消费率,而东部地区最终消费率低于最优消费率;我国省际最终消费率演变符合钱纳里的"U"型演变规律,中西部地区目前大多处于"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东部地区处于拐点附近。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最优消费率均值变动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
- 张利军赵鑫铖
- 关键词:总消费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测度和贸易利得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随着特朗普政府单边发起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双边部门层面贸易流分解框架与地位和参与度指数,采用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2016),通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按照国别和产业部门进行分解,并测算中美等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全球产业链分工导致的中间品贸易在国家间流动,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额居高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严重高估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增加值贸易差额占总值贸易差额的比重约为74.36%;中美两国贸易利得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中国获利能力远低于美国,属权贸易利得占出口额的比重均值约为47.39%。
- 王武青苏庆义赵鑫铖
- 关键词:贸易利得中间品贸易
- 要素投入及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从供给侧的要素投入和要素结构角度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对我国经济在"十三五"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实现中高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依据增长核算理论和时变参数模型,分两个层面分析了要素投入和要素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增长核算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波动1%,将导致经济增长波动0.5046%、0.4954%、1%;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表明:1978—1991年,资本冲击、劳动冲击和要素结构变化冲击较为剧烈,1992年至今,资本冲击是经济稳定性的降低主要原因,劳动冲击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要素结构冲击缓解了经济波动且提高了经济增长稳定性。
- 赵鑫铖张利军
- 关键词: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