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佩莹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盆底
  • 6篇产后
  • 5篇失禁
  • 5篇尿失禁
  • 4篇压力性
  • 4篇压力性尿失禁
  • 4篇盆底肌
  • 4篇子宫
  • 4篇宫内
  • 3篇第二产程
  • 3篇新生儿
  • 3篇盆底肌力
  • 3篇内膜
  • 3篇肌力
  • 3篇宫内膜
  • 3篇二产程
  • 3篇产程
  • 3篇产后压力性尿...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刺激治疗

机构

  • 13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黎佩莹
  • 10篇殷婉萍
  • 3篇谢谨
  • 3篇何洁芳
  • 2篇陈健华
  • 2篇陈艳芳
  • 2篇吴锦英
  • 2篇吴少敏
  • 1篇黎普茜
  • 1篇周倩珺
  • 1篇李栩萍
  • 1篇黎婉仪
  • 1篇李子琳
  • 1篇谢德文
  • 1篇吴少敏

传媒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底肌力强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及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强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预测及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正规产检并分娩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收集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类于回归树分析,了解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测价值,对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A组(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和B组(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效果。结果孕前压力性尿失禁、孕期新发压力性尿失禁、便秘、慢性咳嗽、盆底肌力在尿失禁和非尿失禁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盆底肌力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预测价值最高。盆底肌生物反馈和盆底肌电刺激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治疗均有显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力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采用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
黎佩莹殷婉萍陈艳芳何洁芳黄巧如谢谨
关键词:分娩压力性尿失禁干预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处理方式的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1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患者,其中123例行肌瘤剔除术为剔除组,39例未行肌瘤剔除术为未剔除组;选择正常剖宫产无其他并发症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剔除组与未剔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剔除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与未剔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剔除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近似(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有选择性进行肌瘤剔除手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减少再次手术创伤。
黎普茜周倩珺黎佩莹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对比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开腹组35例,腹腔镜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充盈时间及排尿量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较前下降(P>0.05),腹腔镜组术后CEA及CA125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性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腹腔镜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并维持其正常的性生活。
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关键词:开腹排尿功能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 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第二产程新生儿体重
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其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类肌纤维电位、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排尿量为(4698.2±297.5)mL,总排尿次数为(31.8±6.7)次,总漏尿次数为(11.8±2.7)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Cullen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ullen0度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CullenⅣ度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由于分娩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
黎佩莹殷婉萍陈艳芳何洁芳黄巧如谢谨
关键词:尿失禁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黎佩莹冯珀霖殷婉萍吴锦英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第二产程新生儿体重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在产后45d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后45d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及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力水平均明显升高,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关键词:阴道分娩盆底肌力尿失禁产妇
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的可行性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月2月产后SUI患者98例,按照就诊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实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I-QOL量表)、肌纤维肌力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功能尿道长度(PVLP)、膀胱最大容量(MUCP)、尿道最大测量压(PMU)、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LSF)、Valsalva漏尿点压(VMCC)、最大尿流率(PQma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有效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排尿功能。
黎佩莹谢谨何洁芳黄巧如谢德文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电刺激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
盆底肌力强度在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力强度应用于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正规产检并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发生SUI分为尿失禁组(n=60)和非尿失禁组(n=140),收集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相关因素对产后SUI预侧价值,对尿失禁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和B组(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种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尿失禁与非尿失禁患者在盆底肌力、孕前SUI、便秘、慢性咳嗽、孕期新发SUI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在产后SUI发生中具有较高预侧价值,采用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产后SUI疗效。
黎佩莹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前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腹腔镜术前给予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实施腹腔镜手术前不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盆腔疼痛缓解率、复发率、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的盆腔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69,P=0.0004);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28,P=0.0065);研究组的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03,P=0.0000)。结论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前,具有较佳的疗效,可显著提高症状缓解率和妊娠率、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黎佩莹陈健华殷婉萍许虎云李栩萍李子琳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