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清

作品数:54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细胞
  • 24篇白血
  • 23篇白血病
  • 17篇急性
  • 14篇干细胞
  • 11篇造血
  • 11篇造血干
  • 11篇造血干细胞
  • 11篇粒细胞
  • 10篇干细胞移植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8篇淋巴
  • 7篇血液
  • 7篇血液病
  • 7篇髓系
  • 7篇恶性
  • 6篇多发
  • 6篇淋巴瘤
  • 6篇急性髓系
  • 6篇恶性血液病

机构

  • 24篇中山大学
  • 2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2篇广东省中山市...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3篇何慧清
  • 38篇许晓军
  • 37篇郭子文
  • 31篇邱大发
  • 23篇牛晓敏
  • 18篇黎伟超
  • 17篇任志娟
  • 17篇宋奎
  • 13篇黄贵年
  • 12篇林淑华
  • 9篇李卫华
  • 7篇古滔华
  • 7篇李卫华
  • 6篇林淑华
  • 6篇周睿卿
  • 5篇叶永斌
  • 4篇刘启发
  • 3篇简黎
  • 3篇任志娟
  • 2篇许晓军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何慧清黎伟超李卫华林淑华黄贵年牛晓敏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真菌感染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0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白血病的患者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与环磷酰胺(Bu Cy)(或)全射照射/环磷酰胺(TBI/Cy)TBI/Cy)±氟达拉滨(Fl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脂(MMF)±甲氨蝶呤(MTX)。结果:28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外周干细胞移植发生移植排斥,1例非血缘脐带血移植发生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11~2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14~5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Ⅰ度12例(42.9%),Ⅱ度6例(21.4%),Ⅲ~Ⅳ度3例(10.7%);26例可评价患者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局限型8例(30.8%),广泛型4例(15.4%);移植相关死亡11例(36.7%);复发3例(10%)。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51.5±9.5)%及(56.1±9.1)%,生存分析表明Ⅱ~Ⅳ度a GVHD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5.924,(95%CI 1.626~21.576,P=0.007)。结论:移植后出现中重度a GVHD是影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邱大发任志娟简黎郭子文何慧清许晓军
关键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
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的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司匹林组:30名受试...
刘晓燕何慧清高延民刘红云谢双峰冯达娜蔡悦清马丽萍
关键词:阿司匹林CD62PPAC-1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均被误诊;予血浆置换及化疗后症状好转,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诊至1999年12月仍存活。结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治疗予血浆置换术有效。
何慧清童秀珍
关键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
Gilbert综合征1例
2010年
患者,男.31岁,因“因“皮肤巩膜黄染16年”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未做任何诊治,1个月后白行消退。1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伴有排浓茶样尿,无畏寒、发热,无腰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曾多次在外院诊治。以“黄疸型肝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劳累时皮肤及巩膜黄染可加重,现来我院诊治,门诊拟“黄疸查因”收入院。既往于1999年曾在外院行“肝穿刺”未见异常,
宋奎郭子文黄贵年林淑华何慧清许晓军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黄疸型肝炎巩膜黄染诊治肝穿刺入院
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移植前疾病状态分为2组:高危组11例和标危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外周血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高危组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标危组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2组均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或加霉酚酸脂。观察2组患者造血重建和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病、移植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及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均为完全供体嵌合型。2组患者移植后1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病率为53.8%(14/26)。9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病率为45.0%(9/20)。2组患者移植后有20例(76.9%)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无一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病。标危组复发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 18.2%,P>0.05)。标危组移植相关病死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vs 54.5%,P<0.05)。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1、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0.3%、85.1%和15.2%、68.1%(均P<0.05)。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对移植后疾病的复发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邱大发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任志娟林淑华宋奎牛晓敏黎伟超黄贵年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白消安造血重建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治疗情况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新诊治APL患者DS的发生、危险因素与临床结果。结果:共22例(21.8%)患者发生DS,其中轻、重度DS各11例(10.9%)。重度DS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DS的发生高峰为诱导治疗的第1周内。WBC>10×109/L和异常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轻、重度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认知DS并迅速予以糖皮质激素对于DS的治疗十分关键;重度DS病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刘启发
关键词:分化综合征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难治性ITP(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4例成人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环孢素治疗,治疗组予以rhTPO+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8%高于对照组的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7、14、21、28 d的PLT分别为(14.8±8.4)、(85.9±54.9)、(76.5±57.5)、(71.5±39.9)×10^9/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7.6)、(23.9±16.4)、(27.0±19.8)、(40.4±27.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37),与对照组的2.7%(1/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TPO对成人难治性ITP有效、安全。
李卫华郭子文何慧清
关键词:RHTPO难治性ITP成人
单药伊达比星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单药伊达比星(IDA)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8例,完全缓解64例,分为单药伊达比星组(IDA组)27例与吡柔比星+阿糖胞苷组(DA组)37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4例中复发9例,其中IDA组3例,DA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毒性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DA组的血液学毒性较低;心脏毒性方面两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ID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DA组。结论:IDA组单药方案与DA组方案巩固治疗APL疗效相似,但IDA组不良反应较低,心脏毒性更低。IDA单药方案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巩固治疗的优选化疗方案。
李卫华何慧清牛晓敏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伊达比星疗效
斑马鱼异种异体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研究利用异种异体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建立斑马鱼白血病模型,为白血病的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一种更为直接的体外研究模型和体内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MitoRed染料对KG-1a细胞进行标记后,利用显微注射法把KG-...
叶永斌邱大发郭子文何慧清牛晓敏张明宛许晓军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髓系白血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