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数字游民“热”的“冷”思考被引量:7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数字游民群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形成了数字游民“热”。数字游牧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可能,被年轻人看作是摆脱内卷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国数字游民热潮,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数字游民的情感困境以及数字游民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奔赴”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持续探索。
- 姚建华
- 关键词:青年数字乡村
- 全球兴起数字游民
- 2025年
- 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工作和共享居住空间的崛起及普及,已经成为数字游民社区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共享空间不仅在物理层面上便于数字游民办公和居住,更在文化和经济层面上推动了城市和社区的全面发展。数据显示,到2023年8月,全球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为数字游民设计和颁发专门的签证类型。
- 姚建华
- 关键词:共享空间数据显示经济层面游民
- 自动化新闻生产中的人机联姻及其实现路径被引量:12
- 2021年
- 自动化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重要应用。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作为自动化新闻生产中的主体,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协同机制,“人机联姻”概念应运而生。厘清和发挥好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的各自优势,在强化两者不同职能分工的同时,促进主体间的双向理解、建立人机合作的“新闻把关”机制,是实现“人机联姻”的基本路径。
- 姚建华
- 远程化工作时代数字游民的内涵与类型探赜被引量:2
- 2024年
- 2010年以来,数字游牧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数字游牧基础条件的远程工作日渐增多,导致“数字游牧”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重新定义数字游牧的内涵,并对当代数字游民进行最新的分类,将数字游民细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自由职业数字游民、数字游民企业主、带薪数字游民、实验性数字游民和“扶手椅上”的数字游民。这一分类涉及六个关键变量:流动频率和自主性、以家庭为居住地的实践、国内与跨国旅行、法律合规性、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使用共享工作空间。文章强调,探讨数字游民内涵和类型,不仅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方向,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数字游民在现实世界中的背景、动机、实践和影响。
- 姚建华姚建华
- 关键词:共享工作空间
- 数字极简主义:当代青年人互联网“隐居生活”初探被引量:7
- 2021年
-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一代中兴起了"数字极简主义"实践,他们在使用数字服务时,不登录、不点赞、不关注,尽量避免留下数字痕迹,甚至使用多部设备和号码。尽管个体行动很难撼动已经高度结构化了的数据和算法秩序,甚至本身很可能成为新的机器学习对象,但尊重个体"数字隐居"和匿名生活的权利应该成为国家数据政策调整和企业商业模式革新的努力方向。
- 徐偲骕姚建华
- 关键词:反算法
- 论纪录片《故乡的风景》对乡愁的文化建构被引量:1
- 2022年
- 纪录片《故乡的风景》以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引出乡愁对于变迁中的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以新旧乡土中国形象的叠加来展现乡愁既联系传统又接合时代热点的特性,并且通过为不同群体构建乡愁来探寻延续传统乡愁文化的现代方案。
- 顾准姚建华
- 关键词:乡愁乡土中国文化建构
- 自由陷阱:数字游民和管理“工作—休闲”边界的纪律实践被引量:2
- 2024年
- 大多数数字游民追求一种普遍的自由、自主和自决,想象着“超移动自由”以及工作和休闲融合的生活方式与未来。不过本文发现,在实践中,数字游民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高度的纪律约束,包括外部纪律和自我纪律。一方面,数字游民需要比其他依赖特定地点的劳动者更加自律,甚至要比以往的自我更加自律。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把自我纪律实践与外部规定的纪律相结合,后者由工作空间、基础设施、设备、时间规则、应用程序和流程规定和产生。由此可见,数字游民追求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依靠高效的时间利用建立起来的特定类型的自由,即一种“有纪律的自由”。如果他们想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自我决定的控制和自由感,那就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纪律。数字游民可能最初试图实现一种主观的自由形式,成功地将工作、休闲和旅行融合在一起,但最后这种自由还是必须受到纪律的控制。
- 戴夫·库克姚建华姚建华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 脸书是一个国家吗?——“Facebookistan”与社交媒体的国家化想象被引量:29
- 2018年
- 2018年以来,著名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事件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本文发现,既有学术文献与媒体评论关于社交媒体治理的分析依然是建立在国家–社交媒体企业这个隐含的二元划分之上的,且仅将其视为一个平台或传播工具,这个框架虽然适用于分析其他工业时代跨国公司的权力结构与外部关系,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想象力,无法准确把握实际上已经具有某种"国家能力"的脸书公司的本质。本文从"脸书斯坦"(Facebookistan)一词入手,尝试引入西方学界关于社交媒体国家化的分析视角,探讨脸书在何种意义上是或者不是一个国家,其内部运作机制是什么及其与现有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 徐偲骕姚建华
- 关键词:社交媒体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被引量:30
- 2021年
- 在劳动研究的学术地图中,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地位独树一帜。传统劳动研究忽视了人类协作和沟通的劳动意义及其价值,而传播政治经济学富有开拓性地将传播与劳动联系起来考察,较为集中地、系统性地分析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劳动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从而开辟出了数字劳动这一全新的学术领域。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是数字劳动"这一问题,而后撷英拾萃,介绍数字劳动领域最新的进展与成果,最后从劳动者主体性、社会公共性与研究方法层面展望了数字劳动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以期为学术同道们提供参考。
- 姚建华姚建华
-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
- 新媒体语境下众包新闻生产中的弹性雇佣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造成了冲击。近年来,不少媒介机构不再雇佣专职记者,取而代之的是组建覆盖全球的新闻专员网络社群,通过与他们建立弹性雇佣关系,进而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新闻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海外新闻专员的在地优势、语言技能和兴趣热情以及海外新闻专员为媒介机构创造核心价值的过程。
- 姚建华刘畅
- 关键词: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