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居敏

作品数:2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输血
  • 5篇基因
  • 3篇新生儿
  • 3篇血型
  • 3篇维吾尔族
  • 3篇临床输血
  • 3篇教学
  • 3篇RH阴性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血检
  • 2篇血检验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孕妇
  • 2篇孕妇血

机构

  • 2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喀什地区...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居敏
  • 12篇宋小川
  • 9篇李玉娇
  • 7篇颜芝
  • 7篇刘斌
  • 6篇许洁
  • 5篇胡安华
  • 4篇杨妍
  • 4篇刘斌
  • 3篇刘瑶
  • 2篇梁静
  • 2篇王拥军
  • 2篇叶海燕
  • 1篇段显琳
  • 1篇徐建丽
  • 1篇曹海洲
  • 1篇袁海龙
  • 1篇江明
  • 1篇曲建华
  • 1篇郭新红

传媒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全国第八届输...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6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血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来源只能是献血员),输血对人体究竟有多少影响,目前还无法确定,因此输血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是现阶段有效输血和安全输血的重大隐患。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6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居敏王拥军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安全输血献血员
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并统计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输血情况。结果458例患者中筛查发现有9例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7%;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患者3例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患者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实际输血,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于输血治疗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血液制品提供科学参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李海丽居敏朱婷文宋小川
关键词:输血输血安全
新疆地区母源CD36抗原缺失型表型的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母源CD36抗原缺失情况,并分析母源CD36抗原缺失与新生儿发生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AI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6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就诊当天检测孕妇CD36抗原、血小板抗体,统计新疆地区主要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孕妇CD36抗原缺失情况及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于新生儿出生24h内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统计NAIT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610例孕妇,经检测CD36抗原阳性占98.69%,CD36抗原缺失占1.31%,均为Ⅱ型抗原缺失,无Ⅰ型抗原缺失;汉族、维吾尔族孕妇CD36抗原缺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维吾尔族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新生儿出生24 h内PLT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族新生儿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孕妇存在Ⅱ型CD36抗原缺失,且汉族、维吾尔族孕妇CD36抗原缺失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抗体、CD36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颜芝宋小川杨妍刘斌梁静薛春燕李玉娇居敏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带教中的效果
2022年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临床输血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输血科实习的60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均培训2个月。培训2个月结束时,对教学模式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两组问卷调查结果;于培训2个月结束时进行输血带教考试(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比较两组教学考试成绩。结果:培训2个月时,观察组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团队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2个月时,观察组输血带教考试中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可提高临床输血带教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
刘瑶热娜古丽·吾买尔朱婷文居敏
关键词:输血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新疆维吾尔族Rh阴性D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Rh阴性血液样本D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于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献血、于我院住院治疗以及志愿参与本次研究的253例Rh阴性血维吾尔族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其EDTA抗凝全血测定其基因分型以及...
居敏宋小川刘斌李玉娇许洁颜芝
关键词:维吾尔族多态性
亲缘全相合与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分析影响CML移植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接受allo-PBSCT的81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NT-PBSCT)26例(32.1%),同胞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MSNT-PBSCT)55例(67.9%)。所有患者均应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输注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统计患者的5年生存率(OS)、复发率(RR)、无病生存率(DFS)、非复发死亡率(NRM),移植后10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和移植后2a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cGVHD)的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均植入成功。移植后aGVHD累积发生率为40.00%,其中Ⅱ~ⅣaGVHD发生率为25.45%,Ⅲ~ⅣaGVHD发生率为10.38%。移植后2年cGVHD累积发生率为59.94%,其中局限型为56.76%,广泛型为8.64%。所有患者移植后5年OS为89.98%,DFS为84.72%,RR为9.67%,NRM为6.21%。行RHNT-PBSCT的患者5年OS为87.91%,DFS为83.92%,行MSNT-PBSCT的患者5年OS为90.91%,DFS为85.01%。单因素分析表明II-IVaGVHD的发生可明显降低CML的5aOS,而其他因素均与预后无关。共有64例患者移植前检测了BCR/ABL融合基因,其中10例患者经治疗移植前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移植后未复发,54例患者移植前BCR/ABL融合基因未转阴有9例患者复发。结论 Allo-PBSCT是治疗CML的有效治疗手段,单因素分析II-IVaGVHD是影响CML预后唯一的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不影响预后。移植前BCR/ABL融合基因转阴可能有利于长期生存。
居敏段显琳徐建丽袁海龙曲建华陈刚古力巴达木.艾则孜曹海洲江明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红细胞RhD抗原的T-B细胞联合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2017年
目的研究红细胞血型系统RhD抗原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该抗原的T-B细胞联合表位,准确定位T-B联合表位在抗原表面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各种预测软件和在线预测工具,根据RhD抗原的理化性质预测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及T、B细胞表位,获得T-B联合表位所在的氨基酸残基的位置。结果红细胞RhD抗原有T-B联合表位2个,氨基酸残基所在的位置:36-54,66-82。结论经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计算获得的2个表位可以作为确定人类红细胞RhD抗原潜在T-B联合优势表位的参考。
李玉娇宋小川许洁居敏杨妍刘斌颜芝郭新红
关键词:RHD抗原
孕妇血清HPA-1a抗体水平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人类血小板抗原-1a(HPA-1a)抗体水平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规律产检并最终分娩的314例孕妇,于孕20周检测血清HPA-1a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M)水平。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NT,将孕妇分为NT组和非N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PA-1a抗体、PA-IgM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NT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孕妇HPA-1a抗体、PA-IgM预测NT的诊断效能。结果314例新生儿共发生60例NT,发生率为19.11%,其中轻度42例、重度18例。NT组母体免疫性疾病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比例、剖宫产及早产率均高于非NT组(P均<0.05)。NT组孕妇血清HPA-1a抗体、PA-IgM水平高于非NT组,PLT水平低于非NT组(P均<0.05);重度NT孕妇HPA-1a抗体、PA-IgM水平高于轻度NT孕妇(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体患有免疫系统疾病(OR=4.32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OR=7.419)、HPA-1a抗体高表达(OR=1.150)是发生N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PA-1a抗体预测NT的AUC(AUC=0.993,95%为CI 0.978~1.000)高于PA-IgM(AUC=0.701,95%为CI 0.522~0.879),HPA-1a抗体最佳截点值为211 AU/L,此时其预测NT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8.61%,高于PA-IgM的79.17%和74.44%。结论孕妇血清HPA-1a抗体水平升高是发生N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风险具有较高的效能。
热娜古丽·吾买尔李玉娇居敏宋小川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孕期
长期输血患者糖基化铁蛋白水平与铁超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长期输血患者糖基化铁蛋白(GF)水平与铁超载(I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该院诊断的需要长期输血(预计需要反复输血治疗时间>1年)的2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始输血治疗前测量患者血液GF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IO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IO分为IO组和非IO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并建立绘制限制性立方条图分析IO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年随访结束后,共203例患者纳入最终对比研究,其中IO组49例,非IO组154例,IO发生率为24.14%。IO组患者1年内输血总量≥20 U占比高于非I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及GF水平高于非I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年内总输血量≥20 U(HR=3.983)及GF水平升高(HR=1.059)是影响I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着GF水平升高,IO发生风险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输血患者GF水平是影响I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IO的发生密切相关,GF可作为IO诊断和预测的潜在标志物。
郑涛朱婷文李海丽居敏
关键词:铁超载输血
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方法观察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采集的400例患者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凝聚按法和常规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并对80例疑难血样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较,凝聚胺法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常规方法,而且凝聚胺法能够快速检测lgG抗体。结论凝聚胺法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比较快的反应速度,且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预防输血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刘斌许洁居敏宋小川
关键词: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