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杏
- 作品数:74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PBL学习过程中学生倦怠心理现象的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PBL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模式的一种趋势。当前我国医学PBL教育模式正处于初步阶段,在应用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学生在PBL学习过程中倦怠心理产生的背景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 袁卫玲王玉兴马佐英王洪武田露李德杏王蕾
- 关键词:PBL教学倦怠心理
-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针对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在学科设置、教学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系统梳理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特色及课程间联系,对于青年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个人想法,重点从教学进阶、教研结合与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师资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 赵健李德杏王蕾周波刘晓芳申红玲王洪武
- 关键词:中医医史文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 学医动机与医学生医德修为新论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通过调研《中国医学史》"十三五"规划教材所载240位医家的生平资料,针对学医动机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医史教学以及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考证医家生平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古代医家学医动机大致分为继承家学、兴趣爱好、自我诊治、救治亲友、济世利民、特殊际遇、科考不利等,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熏陶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医德源于医家的社会责任感及悲悯情怀,是促其医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古代医家留下了丰富的医学伦理遗产,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应从学医动机入手,树立医者当以仁术济世的信念,自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医疗技能。
- 乔晨曦赵健冉欣宁张允芝李德杏
- 关键词:古代医家医学生医德培养
- 张锡纯“与古为新”治学思想浅析
- 2009年
-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盐山县,1928年定居天津授徒、行医,至辞世。张氏世代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于经史百家无不研读,并随父研习医理。经两次应试不中,弃儒学医,渐闻名乡里,医名远扬。上世纪20年代,张氏被誉为北方医林四大家之一,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氏一生行医数十年,始终以“与古为新”为己任,穷究医理,
- 李德杏
- 关键词:名医经验医学家
- 浅析隋唐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若干实现途径被引量:6
- 2008年
- 在我国中外医药交流史上,隋唐时期的中外医药交流是极为重要的一页。有几种实现途径颇为显著。第一是贸易通商,互赠礼品。隋唐时期,中国与阿拉伯、伊朗、越南、阿富汗、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第二是政府派遣使节、留学生。历史上中国与朝鲜、日本曾多次互派使节、留学生,隋唐时期医药交流亦多通过此种途径实现。第三是佛教的传播。佛教传播的过程裹挟着医药的交流。第四是医生、名士的推动。
- 李德杏孙中堂
- 关键词:医药交流佛教
- 经典名方大黄牡丹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 2025年
- 目的: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东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黄牡丹汤相关医籍文献,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准确理解该方的关键信息,为该方的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大黄牡丹汤相关文献139条,涉及80部医籍,重点聚焦主治病证、方义、药物组成、处方剂量、药物炮制、煎煮法及服法等关键信息,进行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结果:大黄牡丹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历史上出现9首异名方,如牡丹散、冬瓜子汤等。历代医家对其基本方义、功用主治无太大争议,用于治疗外科、内科、妇科等多科病证。推荐剂量:大黄24 g,牡丹皮6 g,冬瓜子20 g,芒硝9 g,桃仁15 g。煎服法为以水1 200 mL煎煮至200 mL,去药渣,加入芒硝,再煎沸,顿服。药物炮制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大黄、牡丹皮、冬瓜子、桃仁均采用生品入药,芒硝采取萝卜制。结论:大黄牡丹汤主治病证、方义、药物组成、剂量、炮制及煎服法等关键信息明确,可为该方的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
- 李海棠李德杏李卫强王进元
-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历史沿革经典名方《金匮要略》
- 论《中国医学史》教学的医德教育
- 2009年
-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的《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即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德。如何充分发挥医学史的职业道德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医德,是从事医学史学科教学与研究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李德杏
- 关键词:医德教育医学史
- 《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2
- 2019年
-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高校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资源,提升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笔者在《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思政教育系列主题、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提升中医自信、帮助在校医学生塑造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教学探索与实践。
- 李德杏王蕾赵健王晨艳
-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国医学史》价值观
- 中国医学史本科教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高阶思维是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决策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医本科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特点,医史课程的教学应不断融入问题求解、批判考辩、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并期望通过考核引导建立起课程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步框架。
- 赵健李德杏王蕾孟繁洁
- 关键词:中国医学史本科教学高阶思维
- 皇甫谧不仕缘由考被引量:1
- 2018年
-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其才华出众,名重朝野,一生多次被征召入朝为官均请辞不就。他终生不仕,又能免于因不合作而带来的政治迫害,保全性命于乱世。考察皇甫谧不仕的缘由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社会名士崇尚"高士"远离政治,倾心养生的个人追求和社会环境。
- 孙远杨一涵许彪吴倩顾天娇张禾佳李晓康王泓午李德杏
- 关键词:皇甫谧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