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增洋

作品数:44 被引量:190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城市
  • 7篇农业
  • 6篇实证
  • 6篇城镇化
  • 5篇服务业
  • 4篇生产性服务业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区域经济
  • 4篇县域
  • 4篇就业
  • 3篇都市
  • 3篇制造业
  • 3篇农民
  • 3篇农业机械
  • 3篇农业机械化
  • 3篇西方经济
  • 3篇西方经济学
  • 3篇经济学
  • 3篇机械化
  • 3篇高技术产业

机构

  • 41篇安徽财经大学
  • 7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平湖市委

作者

  • 42篇汪增洋
  • 3篇豆建民
  • 1篇张士杰
  • 1篇张学良
  • 1篇汤新云
  • 1篇商玉萍
  • 1篇汪国华
  • 1篇李刚

传媒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财贸研究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金融理论与教...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乡村产业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安徽省2006—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在合肥都市圈明显,在非合肥都市圈不明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在农业大县明显,在农业小县不明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与促进劳动力转移两条机制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汪增洋朱华岳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财政支出结构与大城市化的城镇就业效应研究
2017年
增加城镇就业是加快人口城镇化发展和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支撑。利用200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和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大城市化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提高大城市比重有利于提高城镇就业水平。从财政支出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对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不明显。财政医疗支出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负,但医疗产出性指标对城镇就业的影响为正。
汪增洋韩翠婷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城镇就业大城市化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
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抽象、概念多、内容层层递进的特点,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能够在讲授式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理论的讲授为例,探讨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以期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汪增洋汤新云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消费者均衡
安徽省城镇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研究
2018年
把握城镇规模分布变动特征及其趋势,对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2010年和2015年安徽省22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人口数据和县域小城镇人口数据,通过使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以及与江苏省的对比分析,研究安徽省城镇规模分布变动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安徽省城市规模分布的齐普夫指数始终小于1,加快大城市发展仍然是城镇化发展主要方向;相对于安徽省2、3、4序位城市,首位城市合肥规模偏大,但与江苏省首位城市南京相比,合肥城市规模偏小,安徽省应通过强化首位城市与第2、3、4位城市的协同发展,促进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在安徽省县域层面上,城镇规模结构处在均衡状态,应加快提高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县城规模。
汪增洋吴慧梓
关键词:城市首位度
安徽省城市职能演变特征
2020年
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2009—2018年安徽省金融、商业、房地产、交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业发展迅速,职能规模、职能强度不断增强。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体分析工业职能发现:2009—2018年安徽省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城市产业分工更加明确。
汪增洋吴慧梓
关键词:城市职能城镇化产业分工
结构变迁与地区生产率收敛的实证分析
2011年
文章运用反事实法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迁在地区生产率收敛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地区生产率收敛不仅存在新古典理论资本深化收敛机制,而且存在二元经济理论结构变迁收敛机制,结构变迁收敛的作用远小于资本深化收敛的作用。
汪增洋
关键词:生产率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企业微观数据,以县区为研究单元,探究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总体空间布局及集聚特征。进一步地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企业由都市圈中心向外围分布,形成“一心多翼”的空间特征。(2)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在增强。(3)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行政等级等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以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最高,成为企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
汪增洋孙晓宇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区位选择
本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利用安徽省地级市人口迁出率调查数据,基于推拉理论实证分析了人口本地城镇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口比重高有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少儿人口比重高有利于异地城镇化但不利于本地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提...
汪增洋
关键词:人口迁移
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3
2010年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度是影响城市土地产出率最重要的因素,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造成就业密度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城市净集聚效应为负和资本劳动比不断攀升,说明城市资本投入是低效率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城市用地面积、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产出率,经济集聚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具有显著差异。
豆建民汪增洋
关键词: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土地产出率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内外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沿海发达地区表现为高水平区域创新能力集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及其溢出效应与地区内外创新能力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水平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此政府需正视区域间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加大教育支出投入,提升市场化水平,鼓励并支持更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规模,以此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汪增洋葛帅宋啸天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