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炜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耶鲁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中文——以我在耶鲁大学的中文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作者详述自己在耶鲁大学的汉语教学生涯与成长历程:教学职责从“饭碗”向“使命”的提升;如何从“点”“线”到“面”,引导耶鲁大学学生“品味中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如何从耶鲁大学中文教学深厚的历史传统中获取资源和动力,从而确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 苏炜
- 周励的“极致”
- 2020年
- 我和周励的认识交往很晚,却是一见如故、顿成莫逆,说起来很"神"。记得几年前那个春天,他们一群海外华文作家从哈佛大学张凤女士主持的"中国文化工作坊"开完研讨会出来,顺路经过耶鲁大学,我便尽东道之谊,陪他们好好转了一通耶鲁校园。我和周励初识,见面打过招呼,彼此甚至也没做什么特别介绍,就马上仿若老熟人了。边走边聊,忽然就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分手还有意犹未尽之感。以后,就是她邀我到纽约赶场看大都会博物馆的"米开朗基罗特展"最后一日的闭馆之展。
- 苏炜
- 关键词:大都会博物馆工作坊米开朗基罗
- “我的”西南联大
- 2019年
- 拂晓出门,不为赶路,只为刻意把那一份晨早的清寂,留给身边的西南联大遗址。前夜从呈贡新校区回到云师(云南师大)老校园。知道住所侧畔就是联大旧址,便一下子放下了那份急迫瞻仰的心情。不料晚饭后在校门外散步,满眼车水马龙沸沸扬扬之际,友人随手一指,说:'那里,就是李公朴遇难处。'凝眼望去,隔着马路,那是一条写着'先生坡'路牌的街口。
- 苏炜
- 关键词:系主任冯友兰闻一多金岳霖梅贻琦
- 三个女人的戏台——读“海外知性女作家丛书”被引量:1
- 2005年
- 苏炜
- 关键词:女作家女人知性戏台声色
- 历史意识与叙事方法——新移民作家苏炜小说创作访谈
- 2020年
- 作为北美新移民作家群体的重要一员,苏炜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尤其是《迷谷》与《米调》,形成了极具美学辨识度的叙事方法。试图寻求对已有叙事规则与秩序的超越,在故事的讲述中注重出其不意与想象力的奇崛,诸多的唐突与转折,以及诸多的碎片式情节的铺排,造就了叙事的张力与文字的力度。“偶然”“不确定性”与“碎片化”,是苏炜叙事范式的关键词,其背后则是其独特的历史体验。换言之,历史意识与叙事方式在苏炜的小说创作中形成了共联与同构的关系。2018年,《速谷》英译本出版,本访谈由此开始,围绕苏炜小说历史意识与叙事方法展开。
- 韩帮文苏炜
- 关键词:叙事方法叙事范式出其不意
- 阅读与写作:耶鲁重之又重的写作公共课评介被引量:7
- 2021年
- 本文借谈耶鲁的公共写作课而强调“阅读”与“写作”,通过具体介绍耶鲁各门写作公共课的内容和教法,强调:第一,好的写作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大量阅读是可以创造写作奇迹的。第二,写作是可以通过教学及其操练提高的,好的创意写作训练是可以培养出好作家、好诗人和好创意人才的。第三,诗意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意写作训练的核心内容。文中对耶鲁公共写作课课程所作的具体详细的介绍,对于如何提高中国大学语文与写作教学水平具有启迪意义。
- 苏炜
- 关键词:创意写作课程设置操练
- 本期话题:再说谁能靠写作养家糊口?
- 2014年
- 背景《江南》杂志2014年第2期刊载了《南方周末》记者朱又可主持的《谁能靠写作养家糊口?》,有众多的著名作家参加答卷,这个话题受到了读者和中国作协的重视。本主持人就此话题再深入探讨。这次参与探讨的人士,主要是一些税务官员、文化官员以及海内外的教授、学者。有几位政府官员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不希望公开作答,只是私下地谈了想法,故匿名。这是一次理性的平心静气的探讨。
- 多默士展江吴佳联王晓明李昭醇夏鲁平那海尚崇龙翟永明何三畏杨渡薛仁明苏炜方可成哈金朱文辉敏如
- 关键词:写作《南方周末》政府官员中国作协
- “笔性”之虹——林海钟苏博画展随感
- 2020年
- "笔性",确是我这回出席苏州博物馆的"林海钟自在苏杭画展"学到的一个新词儿。——"笔性"何物?想当然地,我开始以为,"笔性",一如识水者所称的"水性",又或是我们做语言文字的强调的"语感",或"球感""水感""悟性"等,都是指的与专业技能相关的某种直觉、某种敏感、某种修为。
- 苏炜
- 关键词:水感语言文字笔性林海画展
- 此心宽处即家园——序江少川《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
- 2014年
- 江少川《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是一部全景式的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实录,全书的最大特色,是其鲜明的书面访谈色彩,除个别访谈有口述记录的痕迹外,绝大多数访谈录,都是由被访谈者--作家本人自己现身书写,以认真严谨的文字回答访谈者的问卷而得以最后完成的。这样,它们给读者提供的,就不是即兴随意的漫谈,而是"作者在场"而"言之凿凿"的"第一手感"和"第一现场感"。
- 苏炜
- 关键词:访谈录
- 文学奖,如何是好?
- 2016年
- 背景在中国文坛,文学评奖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很多作品获了奖之后就销量大增,一跃进入畅销书行列,更是因为很多文学奖颁发之后,总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是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议题。对于那些著名文学奖来说,近年似乎很少有哪个评选颁奖的过程是风平浪静的,这俨然成了一道异样的风景,何至于如此?主持人约访了圈内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各自见解。
- 郦亮柳建伟刘书祺张业松黄德海杨扬苏炜
-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布克奖评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