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会冲

作品数:36 被引量:38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0篇盆地
  • 3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气田
  • 9篇古生界
  • 9篇储层
  • 7篇上古生界
  • 7篇大牛地
  • 6篇大牛地气田
  • 5篇天然气成因
  • 5篇勘探
  • 5篇成藏
  • 4篇砂岩
  • 4篇北部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岩性
  • 3篇源岩
  • 3篇致密砂岩
  • 3篇气源
  • 3篇轻烃

机构

  • 34篇中国石化
  • 12篇中国石化石油...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石化华北石...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南省地矿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陕西省煤田地...

作者

  • 36篇贾会冲
  • 12篇王付斌
  • 7篇倪春华
  • 6篇张威
  • 5篇李良
  • 5篇安川
  • 5篇刘四洪
  • 4篇姜海健
  • 4篇吴小奇
  • 4篇赵永强
  • 4篇陶成
  • 4篇王杰
  • 4篇马亮帮
  • 4篇孙晓
  • 3篇丁晓琪
  • 3篇朱建辉
  • 3篇何发岐
  • 3篇孟军田
  • 3篇王萍
  • 3篇杨明慧

传媒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第九届全国古...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冲断层位移—长度关系解析——以杭锦旗断裂带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裂带在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逆冲断层生长的位移模式和位移—长度关系,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回剥分析和断层古位移测算来厘定古断层的末端位置,明确断裂生长连接历史,并结合幂律关系,探究了断层生长模式以及断裂带岩性组合、运动学、反转和断层系统内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杭锦旗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受基底断裂的分段性制约。其北东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东段)形成较早;在垂向上,断裂中部的位移大,向两端递减;在平面上,断裂末端与东西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西段)叠覆,导致局部位移增大,最终发生硬连接。东西走向的三眼井断裂形成于晚石炭世,先后经历了断层分段、横向扩展和连接的演化阶段。乌兰吉林庙断裂作为调节带断裂,其活动相对较弱且局部发生反转。根据断层位移—长度剖面的几何形态和断层演化阶段分析,可将杭锦旗断裂带的逆冲阶段的位移模式分为4种类型:①近对称的三角状或椭圆状,代表独立断层;②左右极不对称的锯齿状或双峰状,代表断层之间发生软连接作用;③不规则波状,反映多条小型断层的连接作用;④异常尖峰状,代表大型断裂后期位移的调整。杭锦旗断裂带的D_(max)/L数据集与全球其他地区比较,要低一个数量级,可能与断裂带的后期反转有关。最后,针对杭锦旗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D_(max)/L变化特征,提出了断裂带逆冲阶段演化的路径模式。
李书林李良贾会冲张威徐恒艺杨明慧
关键词:逆冲断层位移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综合识别被引量:10
2022年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简称鄂南)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鄂南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为此通过系统开展富县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查明了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_(2)、N_(2)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其为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以典型油型气为主,煤型气为辅,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倒转现象可能为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造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普遍比下古生界天然气偏重,可能混有相对较多的煤型气。综合运用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推断出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王杰贾会冲孙晓陶成张毅马亮帮马亮帮王付斌
关键词:天然气成因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杭锦旗探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成藏模式被引量:8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泊尔江海子—三眼井断裂带南北两侧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储集层、源储关系、气水分布、油气运移及产能等成藏条件与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分析断裂带南、北天然气甲烷含量和密度特征的差异,认为断裂带以北天然气部分来自于南部。划分了3种不整合面运移通道类型,并通过分析断层特征,明确了南部生成的天然气可以通过不整合面和断层运移至断裂带以北。结合生储盖组合、运移输导等特征,确定了断裂带以南的伊陕斜坡区煤系气源岩与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的成藏组合特点为源储紧邻、广覆式分布,断裂带以北的继承性隆起区,虽本地气源条件较差,但与断裂带以南的源岩区构成侧接式组合。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准连续—非连续成藏过渡带上,依此建立了"源储紧邻、物性控藏"和"双源供气、圈闭控藏"南北两种不同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李功强贾会冲潘和平谢锐杰赵永刚刘四洪陈雨霖刘东海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白云岩喀斯特储层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白云岩喀斯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喀斯特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在喀斯特古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响应等分析,研究了白云岩风化壳的岩石相、成岩相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古地貌划分为喀斯特高地和喀斯特斜坡,喀斯特斜坡进一步划分出残丘、坡地、洼地、沟槽及落水洞微地貌;(2)白云岩风化壳划分出4种岩石相:镶嵌角砾岩相、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杂基支撑角砾岩相和溶洞充填砂砾岩相,镶嵌角砾岩相为具有储集性能的岩石相;(3)成岩相划分为白云石化成岩相、溶蚀成岩相、泥质充填成岩相及去云化成岩相。对喀斯特古地貌、岩石相和成岩相综合分析,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主要为"三元控储"成因机理:镶嵌角砾岩相和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是物质基础;残丘和坡地古地貌是必要条件;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
贾会冲丁晓琪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奥陶系大牛地
大牛地气田盒2、3段高孔渗储层的形成条件被引量:6
2007年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3段发育岩性气藏,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的发育是气藏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通过对高、孔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岩石微相、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组成高孔、渗储层的砂岩类型主要是粗粒的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其较多地保存了原生粒间孔,具有较高的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以及较低的排驱压力;高能环境下有利的沉积微相和成岩早期包壳状胶结物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保护作用是形成高孔、渗储层的基础条件。
贾会冲孟军田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二叠纪高渗透储集层岩性胶结物
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被引量:41
2001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岩性以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 ,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 ,总体上属于中等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及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为主 ,其次为高岭石晶间孔。研究认为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粒度、碎屑成分、构造作用所形成的微裂缝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沉积相是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 ,它不仅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而且对早期和晚期的成岩作用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砂岩的粒度与物性关系密切 ,中—粗粒以上的砂岩才能成为有效储层 ;碎屑成分石英、岩屑的相对含量受沉积相和物源成分的共同影响 ,石英含量高物性变好 ,岩屑含量高物性变差 ;砂岩中微裂缝 (岩石缝、粒间缝 )较为发育 ,主要由构造力挤压形成 ,微裂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有利有弊 ,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全部丧失 。
贾会冲张哨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被引量:12
2022年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增储上产领域之一,其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对该区地层水成因和来源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样品开展常量组分、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水来源的指示意义。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主体为CaCl_(2)型,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和以南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平均分别为52.1 g/L和41.9 g/L;不同类型水化学特征参数均指示了地层封闭性较好,地层水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浓缩变质作用,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地层水主体为蒸发浓缩后的陆相地层水,地层中发生了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作用和胶结物的白云岩化作用;地层水氢、氧同位素值主体分别介于-81‰~-75‰和-12.1‰~-8.8‰,水岩相互作用整体明显弱于苏里格气田。受晚白垩世以来区域性抬升过程中凝析水混入、地表水沿断裂渗入等因素影响,少数地层水样品具有偏低的氢同位素值。
赵永强倪春华倪春华朱建辉吴小奇王付斌朱建辉张威齐荣王付斌
关键词:矿化度氢氧同位素地层水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氦气成因来源及富集规律被引量:10
2023年
近期勘探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多口井天然气中氦气含量达到0.1%以上,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氦气含量分布介于0.045%~0.487%之间,氦气以微量组分赋存于以烃类气体为主的烃类—富氦气藏中。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中U、Th元素含量高于基底岩石,基底岩石中石英砂岩—石英岩U、Th元素含量稍高于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研究发现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解析氦气丰度含量要高于石英砂岩—石英岩,煤系烃源岩解析氦气丰度远低于基底岩石,这主要与其生成的大规模烷烃气的稀释以及地质时代年轻有关,说明烃源岩作为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含量较低,无法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含氦气藏。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伴生氦气^(3)He/^(4)He值介于(1.83~6.25)×10^(-8)之间,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其来源于基底发育的太古界—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所赋存的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与伴生氦气具有不同的来源,二者具有异源同储成藏特征,伴生氦气在运移、聚集与成藏过程中与上古生界常规天然气藏的储、盖、圈及运聚组合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东胜气田氦气富集主要受基底变质岩—花岗岩系岩相发育和深大断裂展布等双重因素控制,主要分布在二级断裂的沟通氦源岩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会处和太古界—中元古界基底岩相发育区,断裂带的展布控制了油气及其伴生氦气藏的空间分布。
王杰贾会冲陶成赵永强安川马亮帮孙晓董勍伟王付斌
关键词:成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3气藏特征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盒2+3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大牛地气田的主力气藏,分析和研究气藏特征可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从储层、流体及综合测井等3个方面对气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盒2+3气藏为岩性圈闭型气藏,发育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环境,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和粒内溶孔为主;盒2+3气藏为无水、极少量油的干气型气藏,其储集岩自身没有生气能力,纵向上距气源较远;在综合测井响应特征方面,其主要特征是高产井的深侧向电阻率值相对较高,可通过电阻率求取产能预测公式来预测产能。结论 认识了该气藏的特征,为该气田下一步高效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王付斌贾会冲孟军田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储层综合测井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李功强陈雨霖贾会冲赵永刚谢锐杰刘四洪李丽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致密砂岩赋存状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