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曼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衰竭
  • 6篇肝衰
  • 6篇肝衰竭
  • 5篇病毒
  • 4篇预后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缺陷病
  • 3篇细胞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肝病
  • 2篇血栓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赖曼
  • 9篇刘海霞
  • 4篇吴昊
  • 3篇焦艳梅
  • 2篇王鑫
  • 2篇陈煜
  • 2篇段忠辉
  • 2篇何莉
  • 2篇许瀛
  • 2篇姚勤伟
  • 1篇胡中杰
  • 1篇郭彩萍
  • 1篇朱云霞
  • 1篇杨君
  • 1篇沈琳
  • 1篇王馨
  • 1篇朱跃科
  • 1篇画伟
  • 1篇郭莹
  • 1篇王征

传媒

  • 4篇北京医学
  • 3篇肝脏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版美国《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防治指南》中巨细胞病毒病的解读被引量:9
2017年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通常为无症状感染,但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CMV感染可引起明显器质性损害,尤其是CD4细胞计数极低者。CMV病的诊断困难,通常需要根据器官受累表现、机体免疫情况及特殊检查,如眼底及内镜检查等。本文将阐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相关的CMV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希望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赖曼张玉林田亚坤画伟吴昊郭彩萍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巨细胞病毒共感染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CD4^+T细胞亚群,对于保持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限制慢性炎症及调节淋巴细胞增殖的稳态平衡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Treg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然而人们发现Treg细胞在不同感染阶段有相对异质性,这有助于理解HIV感染中Treg细胞的作用。在不同的感染阶段,Treg细胞频率和组织分布均发生变化,因此对HIV感染的影响也不同。
赖曼焦艳梅吴昊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殖自身抗原免疫调节功能
糖皮质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hepatitis B virus,HBV)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V相关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范围为自建库至2019年3月,同时手动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文数据库主要检索词包括:糖皮质激素、肝衰竭、乙型肝炎、HBV、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及甲泼尼龙;英文数据库主要检索词包括liver failure、hepatitis B、glucocorticoids、dexamethasone及methylprednisolone。采用Rev Man 5.3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糖皮质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总计1069例患者,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组4周病死率为12.44%(24/193),对照组为35.05%(6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16~0.44,P<0.001)。甲泼尼龙组4周病死率为20.34%(24/118),对照组为33.91%(3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8,95%CI:0.19~0.75,P=0.006)。地塞米松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56%(9/162),对照组为15.88%(27/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03~9.44,P=0.66)。甲泼尼龙组4周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82%(6/88),对照组为19.10%(1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1,95%CI:0.11~0.84,P=0.02)。地塞米松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47%(4/162),对照组为4.70%(8/170),甲泼尼龙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67%(14/120),对照组为10.26%(12/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16~1.88,P=0.34;OR=1.02,95%CI:0.43~2.40,P=0.96)。结论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均可降低HBV相关肝衰竭患者4周病死率,对消化道出血均无显著影响。
杨君胡中杰侯维刘海霞董金玲赖曼王征王馨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肝功能衰竭
急性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相关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4例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急性乙型肝炎相关的肝衰竭患者中7例治愈,7例死亡。入院时治愈和死亡患者的ALT分别为(5476.42±2072.84)和(5081.68±3244.44)U/L,TBil分别为(241.26±82.76)和(220.37±107.99)μmol/L,HBV DNA分别为(3.04±7.05)和(2.59±6.05)×10^(5) 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入院时肝性脑病分期存活组5例为2期,2例为4期,而死亡组6例为4期,1例为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氨水平分别为(141.71±66.68)和(248.50±100.61)μg/mL,PTA分别为(14.86±5.21)%和(3.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入院时肝性脑病程度、血氨升高的水平以及PTA下降的程度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赖曼刘海霞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急性肝衰竭预后
HIV-1潜伏感染与体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使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感染性疾病,使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下降至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水平。但人们很快发现一旦停止用药,感染者病毒载量很快反弹,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而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1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IV-1在体内潜伏感染,形成病毒储藏库。经过不懈的努力,人们对于HIV-1潜伏的分子机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体外模型,这些都为攻克HIV潜伏感染,治愈HIV感染奠定了基础。
赖曼焦艳梅吴昊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体外模型
免疫干预疗法在HIV感染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7月.国际艾滋病协会(IAS)特别工作组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一个“治愈HIV”研讨会.提出了功能治愈HIV的可能,即虽不能根除病毒。但使患者产生有效地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的宿主免疫.达到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对病毒的终身控制。过去20年间有多种免疫疗法应用于初始抗病毒治疗或已进行其他治疗的HIV感染者.例如用细胞因子刺激免疫力或抑制病毒复制.以及阻滞负调节途径抗体。现将免疫干预疗法在HIV感染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赖曼焦艳梅吴昊
关键词:HIV感染者宿主免疫干预疗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抑制病毒复制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附7例报道
2023年
目的 观察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收治的7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7~65岁,均有肝衰竭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发热7例,皮疹4例,淋巴结肿大4例,脾大6例。7例患者在病程中均有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影像学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大、骨质侵犯等。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这类患者缺乏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应尽早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
赖曼王苏丹沈琳刘海霞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肝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2例报告
2020年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1]。因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淋巴瘤合并肝损伤多为轻度肝损伤,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很少见[2-3]。本文报道了2例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患者,并回顾近5年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达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赖曼刘海霞朱跃科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手段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优化,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仍较为常见,其中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病因复杂多样,且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对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进行早期识别及诊断,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发生情况、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诊治提供参考。
赖曼栗光明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脑卒中脑出血神经系统并发症血栓
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早期生存组(110例)和早期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与MELD-Lac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的最佳截取值,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53[95%可信区间(CI)0.515~0.792]、0.648(95%CI0.514~0.781)、0.809(95%CI 0.718~0.900),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09、18.09、19.97,约登指数分别为0.398、0.380、0.525,灵敏度分别为0.680、0.680、0.840,特异度分别为0.720、0.700、0.690。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大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能力一般,而术后首次MELD-Lac评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更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赖曼王鑫姚勤伟刘海霞许瀛何莉栗光明
关键词:早期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