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雪源
- 作品数:54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肝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2006年
- 目的验证HBeAgTP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构建HBeAgTP基因的酵母表达诱饵质粒pGBKT7-HBeAgTP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eAgTP,pEGFP-C1-HBeAgTP转染HepG2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pGBKT7-HBeAgTP转化AH109酵母细胞,提取转化了质粒的酵母蛋白质,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HBeAgTP基因。HBeAgTP基因的酵母表达诱饵质粒pGBKT7-HBeAgTP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HBeAgTP,Western免疫印迹法印证HBeAgTP可表达蛋白,其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HBeAgTP基因可表达蛋白,其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
- 王建军赵平靳雪源成军卿松赵志海丁宁
- 关键词:肝炎E抗原乙型免疫印迹法
- 老年急性和亚急性肝炎病因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讨论老年急性和亚急性肝炎病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本院收治的518例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分析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的病因及预后特点。结果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发病率最高(6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6.4%);病因不明的感染(12.9%)位居第3位。各种类型急性肝炎中,急性药物性肝炎病死率为36.84%,戊型肝炎的病死率为1.26%,乙型肝炎的病死率为2.35%。药物性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比例最高,为63.15%,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比例分别为10%和10.81%,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的病因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要感染因素。急性肝炎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病死率明显提高。药物性肝炎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比例高、预后差,应引起重视。
- 王建军赵平靳雪源丁宁卿松程勇前
- 关键词:肝炎急性病因预后
- 肝靶向基因给药系统AsOR-PL+PEG-PEI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研制含有靶向配基、DNA聚合亚基、溶酶体活性成分及聚乙二醇等多种组分的肝靶向的DNA给药系统。 方法:分别制备AsOR-PL偶合物及PEG-PEI偶合物,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先后与报告基因DNA形成复合物,再进行Huh-7细胞的体外转染试验和静脉给药后小鼠体内的表达试验。 结果:AsOR-PL/PEG-PEI/DNA复合物对受体阳性的Huh-7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小鼠尾静脉给药后能够在肝脏特异性表达。 结论:含有靶向配基、DNA聚合亚基、溶酶体活性成分及聚乙二醇等多种组分的载体系统能将DNA选择性的投放于小鼠肝脏,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 靳雪源张玲霞楼敏谢建芳
- 关键词:肝肿瘤
-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11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是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病因不明,在我国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贫血,而肝功能基本正常。
- 王建军荣义辉靳雪源程勇前卿松闫涛丁宁赵平辛绍杰
- 关键词:特发性门脉高压症活检手术治疗
- 老年HCV感染典型病例介绍及抗病毒治疗策略调整被引量:2
- 2012年
- 对于老年慢性患者,应根据患者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考虑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2011年EASL诊疗指南也仅提及老年人病情进展较快,利巴韦林用量需根据体重计算,并需加强副反应的监测。我们报道2例老年慢性患者接受了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策略。
- 程勇前卿松丁宁王建军靳雪源潘静赵平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老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 靶向药物治疗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 2012年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参与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合成和代谢,病毒感染、酒精、药物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可导致肝脏细胞的炎症、坏死,常常导致肝纤维化,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对于各种肝脏炎症所致的肝纤维化,尤其是晚期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 王建军靳雪源赵平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肝脏疾病进展期肝癌肝脏炎症化学物质
- 芪兰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芪兰颗粒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00%,对照组为75.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水平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GT)、总胆红素(TBi 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芪兰颗粒联合利尿剂治疗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型肝硬化腹水较单用利尿剂更有效。
- 刘红虹赵平赵艳玲靳雪源程勇前闫涛卿松王建军吴亮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
- 茯白方治疗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治疗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经验方——茯白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1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4周。观察治疗12、24周的临床症状和AL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组在改善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ALB升高2g的比率及ALB复常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茯白方不仅能改善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ALB含量,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 史文丽靳雪源丁晋彪刘士敬刘红虹
- 关键词: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 肝靶向胆酸-脂肪酸偶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脂肪酸-胆酸结合物(FABACs)是由脂肪酸与胆酸通过酰胺键偶联形成的一类化合物.FABACs在体外能够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抑制人工胆汁和天然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仓鼠和小鼠po给药后,FABACs能够预防由高脂饮食所致的胆结石,并且对已形成的胆固醇结石有溶解作用;在Wister大鼠、仓鼠和多种小鼠模型上,FABACs口服给药后能够预防由高脂饮食所致的脂肪肝;进一步的研究表明FABACs还能够预防高脂饮食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FABACs对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有抑制作用,对HMGCoA活性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CYP7A1活性有增强作用,这些作用抑制了胆固醇的合成,促进了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
- 靳雪源王惠芬
- 关键词:脂肪酸胆酸偶合物胆结石动脉硬化
- 肝靶向一氧化氮释放药物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靳雪源王雅青王慧芬
- 关键词:一氧化氮释放肝靶向正常生理功能一氧化氮合成酶内源性一氧化氮调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