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烫伤
  • 1篇蛋白
  • 1篇休克大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通透性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脏器
  • 1篇制剂
  • 1篇酸钠
  • 1篇烫伤大鼠
  • 1篇烫伤休克
  • 1篇通透性
  • 1篇去乙酰化
  • 1篇去乙酰化酶
  • 1篇去乙酰化酶抑...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去乙酰...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2篇胡森
  • 2篇韩晓春
  • 2篇刘先奇
  • 2篇方涛
  • 1篇白晓东
  • 1篇周国勇
  • 1篇白慧颖
  • 1篇盛志勇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存活率和脏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无液体复苏时致死性烫伤休克大鼠存活率和脏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烫组(n=10),烫伤组(n=18),烫伤+2-甲基-2-乙酸组(2M2P组,n=18)和烫伤+丙戊酸钠组(VPANa组,n=18)。烫伤组于80℃水浴浸泡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造成50%TBSAⅢ度烫伤。假烫组于37℃水浴浸泡,部位和时间与烫伤组相同。2M2P组和VPANa组致伤方法同烫伤组,并于烫伤后即刻皮下注射2M2P或VPANa 300 mg/kg。各组大鼠烫伤深度经组织病理证实,于伤后2h和6 h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脏器功能指标。另66只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n=18)、2M2P组(n=24)和VPANa组(n=24),观察其伤后6 h和12 h生存率。结果:VPANa组生存时间为(776.7±89.5)min,显著高于烫伤组[(360.8±27.4)min]和2M2P组[(512.5±52.2)min],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PANa组伤后6 h和12 h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0.0%,显著高于烫伤组(50.0%和0)和2M2P组(66.7%和1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M2P组6 h和12 h生存率也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烫伤及烫伤后各处理组伤后2 h和6 h ALT、Cr和CK-MB均显著高于假烫组(P<0.05)。伤后6h VPANa组ALT、Cr和CK-MB显著低于烫伤组和2M2P组(P均<0.05),2M2P组虽低于烫伤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显著改善致死性烫伤休克大鼠脏器功能指标,延长动物生存时间。丙戊酸钠作用明显强于2M2P,有希望成为战场或灾害现场无液体复苏条件下救治致死性烧伤休克的潜力药物。
胡森白慧颖周国勇方涛刘先奇韩晓春盛志勇
关键词:休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
丙酮酸钠液对烫伤休克大鼠肾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丙酮酸钠对烫伤休克大鼠肾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5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氯化钠组和丙酮酸钠组,每组6只。应用伊文斯蓝法测定伤后4h肾组织通透性及含水量的变化,检测血肌酐(Cr)及血细胞压积(HCT)变化。结果烫伤后4h单纯烫伤组,氯化钠组肾伊文斯兰含量、Cr、HCT及含水量较假烫组明显增加(P<0.05),丙酮酸钠组伊文斯兰含量、Cr、HCT及含水量较单纯烫伤组、氯化钠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假烫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丙酮酸钠能明显减轻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助于烧伤后休克及并发症的防治。
韩晓春胡森刘先奇方涛白晓东
关键词:烫伤休克血管通透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