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髂骨外形与传统髂骨取骨术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传统髂骨取骨和保留髂骨髂嵴两种取骨方式在自体植骨手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50例需行自体植骨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髂骨取骨方式和保留髂骨髂嵴取骨方式进行髂骨取骨,每组25例,其中传统髂骨取骨组,男18例,女7例,年龄(42.0±7.9)岁,住院时间(20.0±5.5) d,随访时间(13.68±1.60)个月;保留髂骨髂嵴取骨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4.0±8.2)岁,住院时间(21.0±6.5) d,随访时间(14.04±1.5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取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传统髂骨取骨组手术时间为(16.20±2.51) min,术中出血量(63.20±17.73) ml,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4.72±1.21,骨折愈合时间(4.84±0.90)个月。保留髂骨髂嵴取骨组手术时间为(16.24±3.00) min,术中出血量(62.80±18.14) ml,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4.80±1.29,骨折愈合时间(4.68±0.80)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髂骨取骨手术相比,保留髂骨外形的取骨方式,简单方便,在保证取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了髂骨的髂嵴外形,减少术后局部不适症状,值得推广。
- 王丙刚刘娜
- 关键词:髂骨骨移植截骨术
- 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系统及钉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10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按髓内固定系统及钉板固定系统分为两组。髓内钉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31-82岁,平均60.5岁。锁定钛板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3~82岁,平均58.3岁。从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7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2个月。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钛板组(P〈0.05),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上存在明显优势,并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两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
- 王丙刚刘娜杨佐明关鹏飞陈杰张立峰陈德生
- 关键词:粗隆下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23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0~82岁,平均(36.3±13.4)岁。23例中一组固定9例,两组固定14例。对比一组固定和两组固定的疗效。结果 23例病例随访时间(19.5±1.8)个月,一组固定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较少,优于两组固定,两种固定方式术后功能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在使用髓内钉技术成熟的条件下,采用一组髓内钉固定是优先选择的固定方式。
- 王丙刚刘娜杨佐明关鹏飞陈杰张立峰刘德群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与闭合截骨:放射学结构变化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开放截骨和闭合截骨术后放射学结构改变及影响。方法参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包括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以"high tibial osteotom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MEDLINE(2008—2014年),用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获取全文,并查阅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收集胫骨开放截骨和闭合截骨的随机对照研究和半随机对照研究,选择髌骨下降、平均矫正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及机械轴作为荟萃分析的评价指标,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378篇。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筛选,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实验4篇,半随机对照实验8篇,闭合截骨组623例,开放截骨组854例,共1 477例。发表时间从2008年至2014年,均为外文文献。OWO组与CWO组术后髌骨高度卡顿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5,95%CI(-1.05,-0.65),P<0.000 01]。OWO组与CWO组术后髌骨高度布莱克本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73,-0.16),P=0.000 2]。OWO组与CWO组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39,1.32),P=0.0003]。OWO组与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CI(0.08,0.35),P=0.002]。OWO组与CWO组术前机械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CI(0.11,0.71),P=0.007]。结论现在研究表明在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面没有不同。相对于闭合截骨,开放截骨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下降和机械轴角度,获得更大的矫正度数。
- 刘娜王丙刚陈德生魏海强李莹刘德群
- 关键词:META分析
- 低钾血症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术前不同补钾方式的对比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前口服+静脉补钾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HTO的152例符合标准的低钾血症患者,其中观察组73例,采用口服+静脉补钾方法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静脉补钾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患者不同时段血钾浓度的变化,对比不同补钾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补钾后4h、12h血钾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钾血症患者术前口服+静脉补钾,能够快速、安全的恢复血钾浓度,达到手术治疗的要求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满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李莹刘娜王芳李媛媛李春玲王国立
- 关键词:低钾血症胫骨高位截骨补钾围术期
- 胫骨结节上与结节下截骨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对比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膝内侧胫骨结节上截骨与胫骨结节下截骨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内侧胫骨高位截骨的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胫骨结节上截骨患者,50例胫骨结节下截骨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回顾分析其病例特点、HSS评分、股胫角变化、髌骨高度变化,对比两种截骨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手术在矫正角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然而,胫骨结节下截骨比胫骨结节上截骨术后矫正角度丢失的更少。胫骨结节下截骨对髌骨高度没有影响。结论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和内翻膝的治疗,胫骨结节下截骨比胫骨结节上截骨疗效更好。
- 刘娜陈德生王丙刚
-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术骨关节炎胫骨结节
- 垂直钢缆环状捆绑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垂直钢缆环状捆绑固定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应用垂直钢缆环状捆绑固定治疗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9岁;走路摔伤11例,跑步摔伤2例,骑自行车摔伤7例,骑电动车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摔伤2例;骨折部位:左侧17例,右侧1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术中出血、伤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 scale, VAS)、膝关节活动度、术中与术后1年髌骨的Caton-Deschamps指数、骨折复位程度、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5.2个月;术中平均出血61.1mL;伤口平均长度5.3cm;手术平均时间49.3min;术后VAS5.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126.3°;髌骨术中Caton-Deschamps指数0.9±0.2,术后1年0.9±0.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4,P=0.863);骨折复位程度评估0.03mm,术后1年0.02mm;骨折愈合时间2.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疼痛、无钢缆刺激软组织引起的不良反应,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膝关节稳定。临床膝关节功能采用B9stman评分体系进行疗效评估,其中优20例,良7例。结论 垂直钢缆环状捆绑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时间短,不影响髌骨位置,骨折固定结实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软组织激惹,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王丙刚刘娜
- 关键词:髌骨下极骨折髌骨骨折
-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 2017年
- 目的比较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患者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上移组23例与重建组26例。上移组行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治疗,重建组行自体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随访时间及治疗前后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上移组(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小于治疗前,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内侧副韧带重建术优于股骨止点上移术。
- 李建奇刘娜陈德生张志刚
- 关键词:关节疾病膝关节重建术疗效比较研究
- 股骨髁上杵臼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探讨股骨髁上杵臼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35膝)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股骨髁上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岁,术前HSS评分平均60.46分,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正位像,测量股骨角、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2个月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畸形矫正变化、膝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截骨端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HSS评分平均85.40分。结论:股骨髁上杵臼截骨术联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愈合优良的特点,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方法。
- 王开玉陈德生张志刚孙明宏刘娜
- 关键词:截骨术畸形关节镜检查
-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对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术后疼痛、影像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中早期内翻型OA,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HTO,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影像学参数[髋-膝-踝角(HKA)、股胫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HKA、TP-TSA高于术前,FTA低于术前,观察组HKA、TP-TSA高于对照组,FTA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随访半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HTO治疗中早期内翻型OA临床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膝功能,矫正患肢力线,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刘娜魏海强田鑫铎王丙刚
-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