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欣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汉语VP-C1-VP-neg-C2式反复问句初探被引量:1
- 2010年
- "VP-C1-VP-neg-C2"式反复问句是在述补结构进入"VP"后产生的一种反复问句,它的否定词否定的重心不在动词,而在"得"或"得"后的成分。这与述补结构中的认知完形密切相关,我们将结合图形—背景理论对其做尝试性解释。
- 宋艳欣
- 关键词:反复问句述补结构
-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
- 本文是在北大语料库、海柳文老师汉语史语料库两大语料库的基础上,建立起基于古汉语反复问句研究的语料库,采用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理论以及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在描写的基础上来对先秦至清代汉语中的VP-neg-VP式反复...
- 宋艳欣
- 关键词:反复问句语法化
- 文献传递
- 释“动”被引量:1
- 2009年
- "动"字最早见于毛公鼎的金文,"动"之本义为背得动,引申为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表示移动、摇动、振动,并通过隐喻和转喻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动"的一词多义。"动"字的多个义项之间以认知原型为中心,呈现出放射性的发展模式。
- 宋艳欣王蒴
- 关键词:隐喻转喻
- 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新探被引量:2
- 2008年
-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可以将假借字的产生与人类的认知模式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得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认知的平衡化发展:人们遇到新的客体就会用已有的图式去同化,同化使假借字得以产生以弥补象形造字的局限性,得到暂时的认识平衡;二是思维的表音化发展:思维的表音化发展要求把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结合起来传递语言信息,假借字借用已有的象形字来记录无形可象的同音词,从而满足了表音化的发展需求。
- 宋艳欣
- 关键词:假借字认知语言学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