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继福

作品数:26 被引量:5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夏季
  • 4篇气象
  • 4篇降水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湿度
  • 3篇极端降水
  • 3篇高温热浪
  • 2篇灾害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数据同化
  • 2篇水-气界面
  • 2篇通量
  • 2篇同化
  • 2篇气象灾害
  • 2篇卫星
  • 2篇温室气体
  • 2篇陆面
  • 2篇陆面模式
  • 2篇垃圾
  • 2篇极轨卫星

机构

  • 2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25篇尹继福
  • 17篇郑有飞
  • 17篇吴荣军
  • 4篇徐静馨
  • 2篇周兴
  • 2篇周渭
  • 2篇叶殿秀
  • 2篇李硕
  • 2篇郭建茂
  • 2篇段长春
  • 2篇韩洋
  • 2篇朱晶晶
  • 2篇徐盼
  • 1篇康娜
  • 1篇吴玮
  • 1篇郑腾飞
  • 1篇刘贞
  • 1篇孙霞
  • 1篇林子涵
  • 1篇傅颖

传媒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质量控制被引量:9
2016年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地和大气间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变量,而自动气象站观测是获取地表土壤湿度的主要手段。地表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因此,开展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质量控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4年云南省37个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采用谱分析方法,以观测值及其Savitzky-Golay二次导数的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率等统计量为判据,筛选剔除了观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异常峰值和异常平稳值。结果表明:云南省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均有缺测,两种异常值中,异常平稳值占绝大部分。与降水时间序列对比发现,不同降水强度下各层土壤湿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砂质土站点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明显,黏质土站点雨后土壤湿度变化幅度最小。
蓝盈郑有飞段长春尹继福吴荣军黄图南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
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被引量:69
2011年
利用1951—2009年(6—9月)气象资料、2005—2008年(6—9月)南京市逐日死亡人数、2005—2007年(6—9月)中暑相关的逐时急诊人数,采用描述性研究、回归分析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研究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是各种级别高温和热浪频发的城市,近60年来,南京市每年平均高温日数14.5d,危害高温日数1.1d,高温热浪1.9次,强高温热浪0.8次;高温热浪过程造成的人群超额死亡率在20%以上,其中女性超额死亡率稍大于男性,对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者的伤害较大,而且不存在滞后性;由于人体的适应性,发生在夏季早期的高温热浪比发生在季节中、末阶段的高温热浪危害大,但热浪持续的时间对超额死亡率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城市居民工作需要和出行时间的选择,导致夏季逐时高温对人体危害呈双峰型分布,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1:00和19:00—21:00;高温热浪对人体的危害与年龄约呈三次函数关系,对0~5岁的婴幼儿和60~80岁的高龄人群危害较大。这些结果可为人体健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许遐祯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
关键词:高温热浪
填埋场甲烷排放因素分析及甲烷减排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对于整个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问题.文章从填埋场甲烷产生的相关因素、垃圾处理现状和填埋场甲烷减排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甲烷的产生受填埋场中的垃圾特性、含水率、温度、pH值、填埋时间、渗滤液含量和其他因素影响.当前的填埋场减排技术包括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等,填埋场可以从多方面共同作用实现减排目标.
郑有飞周渭尹继福周兴朱晶晶
关键词:填埋场甲烷减排垃圾处理
我国大陆极端高温基于去趋势波动及排列熵法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进一步掌握我国大陆极端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全国83个站点极端高温阈值,通过排列熵方法检测全国10个区的极端高温周期和突变。结果表明,我国大陆极端高温频数主要以7年、10~13年和16~20年三大周期变化;突变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1950年代初极端高温频率年值最大,而后急剧下降,直至19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极端高温年频数均值南方较北方大,且大、小频数分布区域集中。
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
关键词:大气环境学极端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热气候指数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适用性被引量:35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夏季舒适度预报质量,该文根据国际生物气象研究学会制定的体感指标计算软件和国内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引进并修正了热气候指数(UTCI),根据对2009年8月21—25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5名军训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比验证了国内外多种指标,结果表明:国内指标基本能够表征人体热感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热气候指数较其他体感指标能更好地表达人体实际热舒适度,结合天气数值预报结果和SolAlt模型预报的太阳辐射,非常适宜作为南京市人体舒适度的预报指标。热气候指数的建立,提高了南京市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
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叶殿秀
关键词:气象参数问卷调查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8
2012年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郑有飞丁雪松吴荣军尹继福
关键词:高温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70
2013年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淮、江南大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高温热浪频次最高,高温日数最多;浙江北部高温强度尤为突出。近50年来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80年代后期以来,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增多(强)趋势。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中北部、华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及四川盆地南部呈显著增多(强)趋势;而黄淮西部、江汉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热浪的范围明显增大。
叶殿秀尹继福陈正洪郑有飞吴荣军
关键词:高温热浪频次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及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年来降水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除降水强度外,各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雨天数和日最大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在年代际尺度上,各指数呈10年/20年周期震荡,在年际尺度上,各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差异较大;降水强度突变现象发生于2000年,其他指数突变主要出现在1970年;EOF前三种模态,能够较好的表达大雨天数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一致性异常是其主要空间模态。
何书樵郑有飞尹继福
关键词:降水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对改善陆面模式模拟效果研究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有所增加。应用陆面模式模拟结果监测干旱,是规避干旱危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化极轨卫星陆地产品可以有效地改善陆面模式模拟结果,从而提升陆面模式干旱监测能力。本文基于Lan...
尹继福
关键词:陆面模式极轨卫星数据同化土壤湿度
2020年CO_2减排强度对中国成本效益的影响
2012年
在2009年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CO2的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要削减40%~45%。为分析"哥本哈根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动态气候经济区域综合评估模式(RICE),设置了我国2005-2050年的6种碳排放情景,且以成本-效益为主开展了该系列情景下的经济评估。结果表明:到2050年,碳强度分别减排30%~35%,40%~45%和50%~55%情景的成本效益比分别为0.28~0.48,0.13~0.18和0.07~0.1。我国CO2减排表现出高成本低效益,且是以我国经济增长的减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为代价实现的。
郑有飞朱晶晶吴荣军李海涛尹继福
关键词:CO2减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