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秀
- 作品数:23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00例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合并症及其干预方法优化
- 目的:分析影响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患者早期合并症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100例非M3型的HAML(WBC≥100×109/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诱导化疗前的治疗方案,分析其合并症发生率、...
- 李天乐江雪杰张灵秀孟凡义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高白细胞合并症预治疗
- miR-143调控PAN3蛋白的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143调控PAN3蛋白的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q PCR实验检测miR-143在正常骨髓组织和淋巴瘤血液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在不同种类的细胞株中miR-143的表达水平;q PCR检测miR-143对PAN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3和PAN3之间的相互关系;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43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E6-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和正常骨髓组织相比,miR-143在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明显下调;选取miR-143表达水平较低的E6-1细胞株;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miR-143可以下调PAN3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PAN3的表达活性;过表达miR-143后,E6-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抑制E6-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iR-143可以通过调控PAN3的表达,从而调节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 杨满吴隼张灵秀黄琰字友梅张媛
- 关键词:MIR-143淋巴瘤TRANSWELL
- APP在伴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临床意义研究
- 目的:不少文献及我们的前期研究均发现APP在伴t(8; 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高表达,但其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APP在伴t(8; 21)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2006年2月至2...
- 余国攀孟凡义蒋玲阴常欣王治香江雪杰张灵秀何涵
- 关键词:APP急性髓系白血病
- APP调控t(8;21)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髓外浸润及其分子机制
- 目的:探讨APP基因对t(8; 21)异常AML患者预后影响及在髓外浸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经FISH或骨髓染色体培养法诊断的44例伴t (8; 21) AML患者...
- 余国攀孟凡义蒋玲阴常欣王治香周红升江雪杰张灵秀曹睿廖志斌
- 322例免疫缺陷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分析
- 目的 研究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特征和抗生素疗程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的322例患者,研究其病原学...
- 王治香张灵秀钟清秀田伊茗李天乐蒋玲刘理想孟凡义江雪杰陈伟伟钟建生黄明周兰兰黄凯凯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 杨满黄琰孙凤霞张灵秀朱璐遥刘宪凯王秀峰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T/CT骨髓浸润
-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杂表型、染色体核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混合细胞表型白血病(MPAL)与是否伴淋系表达的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分别按EGIL1998诊断积分系统和WH02008诊断分型标准诊断MPAL,比较两种标准的诊断符合率和不同...
- 周兰兰孟凡义田伊茗王治香廖志斌黄凯凯张灵秀钟清秀江雪杰郑忠信阴常欣易正山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预后
- 雨课堂联合LBL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雨课堂联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级及2020级内科学学位研究生69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年级分组,2020级41名研究生设为试验组,采取雨课堂联合LBL教学法,2019级28名研究生设为对照组,采取LBL教学法,对比2组理论考试成绩,并应用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6.93±7.11)分,高于对照组的(83.14±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病例分析、科研基础成绩为(34.75±2.88)分、(26.59±2.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2.64±2.72)分、(23.93±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医学基础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DREEM量表总分为(170.15±7.04)分,高于对照组的(156.18±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中在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自我知觉、对环境的知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雨课堂联合LBL教学法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 刘宪凯吴隼黄琰张媛张灵秀王秀峰
-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内科学教育环境
- 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用PCD方案(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观察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5(2-11)个,总体反应率(ORR)为75.0%;采用PDD方案的患者ORR为73.3%,采用PCD方案的患者ORR为75.6%。46例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ORR为86.9%,显著高于14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35.7%(χ^(2)=15.031,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8.0(95%CI:6.8-9.1)个月,中位OS为14.0(95%CI:11.3-16.7)个月。PD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7.0(95%CI:4.6-9.3)个月vs 4.0(95%CI:3.1-4.8)个月,χ^(2)=5.120,P<0.05;OS:未达到vs 6.0(95%CI:1.1-10.9)个月,χ^(2)=9.870,P<0.05];PC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也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9.0(95%CI:6.2-11.8)个月vs 6.0(95%CI:5.4-6.6)个月,χ^(2)=14.396,P<0.05;OS:未达到vs 11.0(95%CI:6.4-15.6)个月,χ^(2)=7.471,P<0.05]。结论:泊马度胺为主的方案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 杨满黄琰张灵秀吕国庆朱璐瑶刘宪凯郭燕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
- 双氢青蒿素诱导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诱导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1~30μg/ml DHA对Hut-78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Hochest 33258染色技术在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DHA对Hut-78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HA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10 mmol/L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1 h,观察ROS在DHA引起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中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Hut-78细胞凋亡过程中ROS对DH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结果:DH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5、10、20μg/ml DHA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2.8)%、(43.6±3.1)%、(68.9±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μg/ml DHA处理导致Hut-7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59.4±2.6)%,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之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8.4±2.1)%。DHA能够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NAC的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抑制这一过程,统计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结论:DHA能够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HA促进ROS依赖的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 黄琰吴隼张媛字友梅杨满郭燕张灵秀王莉华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活性氧细胞色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