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华

作品数:49 被引量:86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Health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护理
  • 8篇护士
  • 7篇儿童
  • 5篇心脏
  • 5篇疲乏
  • 5篇理教
  • 5篇癌因性疲乏
  • 5篇病患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脏病
  • 4篇循证
  • 4篇循证护理
  • 4篇疼痛
  • 4篇肿瘤
  • 4篇护理教学
  • 4篇护理人员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4篇本科

机构

  • 47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上海市卫生局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9篇徐丽华
  • 8篇汪雪玲
  • 7篇尹涛
  • 5篇沈南平
  • 5篇张冰花
  • 4篇万宏伟
  • 4篇张瑞岩
  • 4篇吴媚斯
  • 4篇徐红
  • 3篇章雅青
  • 3篇张春华
  • 3篇谢博钦
  • 3篇陆红
  • 2篇朱小平
  • 2篇裴先波
  • 2篇蒋超
  • 2篇王继军
  • 2篇张天宏
  • 2篇侯晓静
  • 2篇傅丽娟

传媒

  • 6篇解放军护理杂...
  • 5篇上海护理
  • 4篇中国实用护理...
  • 4篇中华现代护理...
  • 4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现代护理(上...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关怀理念于护理教学与实践被引量:27
2006年
徐丽华
关键词:护理教学关怀护理人员
脑电双频指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镇静程度评估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和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与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behaviorscale,COMFORTB)相关性,探讨运用BIS评估6个月~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程度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接受镇静治疗的患儿。两位研究者在预定的监测时间点同步、独立记录BIS值和使用COMFORTB量表评估患儿镇静程度,共获得375例次观察数据。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预测概率分析BIS与COMFORTB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判断BIS预测不同镇静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OMFORTB量表评分各等级(镇静过度、镇静适度和镇静不足)对应的BIS值分别为57.0±11.0、69.9±7.6和84.4±9.0。BIS值与COMFORTB量表等级评分呈中度相关(rs=0.63,P〈0.0001)。其中6个月~1岁组rs为n66,1-2岁组rs为n59(P均〈0.0001)。反映BIS能够正确预测不同镇静程度的预测概率值为0.85(P〈0.0001)。结论BIS是一项能准确、有效监测6个月-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程度的客观指标。
蒋超徐丽华朱丽敏徐卓明黄悦柳立平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就医延迟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1月某地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50例AMI患者,使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在患者入院后48h内进行调查。结果 250例患者中,主要症状为:胸痛,手臂、肩颈或下颌疼痛,胸闷,出冷汗,劳累与乏力以及呼吸困难。就医决策中位时间是130min,就医转运延迟中位时间为30min,就医院内等候延迟中位时间为20min,其中70.8%的患者就医决策时间超过1h。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非工作者(如退休人员)、女性和非自主决定入院是影响患者决策延迟的独立变量,而疼痛严重、自认为症状严重和是否转院是缩短患者决策延迟时间的独立变量。女性和老年患者就医决策延迟更甚,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I患者存在严重的就医延迟情况,女性和老年患者是就医决策延迟的高危人群。
汪雪玲徐丽华尹涛张瑞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就医延迟性别年龄
上海市肿瘤科护士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及现状调查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三级医院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时的防护现状,了解护理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现状调查问卷和美国儿童肿瘤护理学会(APON)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试卷,在上海市4所医科大学中抽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53名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安全防护现状:47.8%的护士反映医院无任何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管理政策和规定;69.6%的护士反映医院无配制中心,74.7%的护士回答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中无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82.6%护士回答未进行过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护士对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仅为59.3%。结论上海市三级医院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护士的安全防护知识还需系统培训。
陆红沈南平张冰花徐红徐丽华
关键词:抗肿瘤药护士
护士分层级使用及专业能力进阶被引量:88
2008年
多年来,我国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特别是针对护理人员使用的岗位职责等人员管理制度,与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及群众健康观念转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不能适应护理技术职称序列对各级人员的职责要求。为此探讨与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转变、以及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与管理,已是摆在各级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从法规上确定了护士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则要求护士要依据其学历、资历及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可程度担当起相应的职责。在临床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合理、充分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挖掘出人才的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利于护士职业生涯的设计及发展,从而体现出护理学科的专业性及利于其发展;利于护士自我成就及稳定护理队伍等等,因而势在必行。针对当前临床护理工作并没有全面地对护士进行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缺少各层次严明的工作职责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本期综合了国内外、海内外的一些做法以及我国护理人员等级划分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以期供大家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相关制度,以推进我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徐丽华
关键词:护士护理管理体制护理人员岗位职责高等护理教育专业技术职务
急性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本土化修正版PedsQLTM多维度疲惫量表、儿童睡眠习惯量表、中文版儿童抑郁水平自评量表,通过目的取样调查了9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人群与美国肿瘤患儿人群所具有的疲乏水平相似,疲乏与年龄、性别、家庭月总收入水平、抑郁、疼痛、入睡延迟、诊断及已化疗天数有关。回归模型显示,抑郁、年龄、已化疗天数、入睡延迟、家庭收入水平可解释整体疲乏水平变异量的42.5%。结论癌因性疲乏在国内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是一种常见症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疲乏干预应涉及多方面。
吴媚斯徐丽华张冰花沈南平陆红
关键词:疲乏儿童白血病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及对入院交通工具的选择。方法选择2008年1—5月上海2家三甲医院AMI患者150例,使用"急心梗患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50例患者中,29.3%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疼痛严重、伴有慢性病是患者应用EMS的预测变量,而他人催促来院、之前有相似症状和身为女性是不应用EMS的预测因子。结论AMI患者应用EMS的效率低,应加强EMS的宣传,使EMS的效率得到提高,有助于AMI患者的急救治疗的康复。
汪雪玲徐丽华尹涛张瑞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医疗服务影响因素
转化研究在护理学科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护理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前瞻性研究和循证护理研究的增多,护理学科的新知识不断增加和发展,摒弃了学科上很多旧观念、旧做法,同时带动了护理实践的革新。这些研究的进展增加了患者的安全,节约了医疗成本,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
谢博钦徐丽华
关键词:护理学科循证护理护理实践新知识
关于设立护士等级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设立护士等级制的认同程度,为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外护士等级制与国内护士岗位职责,从5个方面设计18个研究项目,认同程度分为5个等级;采用整群抽样法,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222名护士对每个项目的认同状况。结果护士对设立护士等级制及其工作职责是认同的,平均分均为3分以上,不同学历、医院、护理工龄的护士对有的项目存在认同差异(P<0.05),并对等级制护士的选拔、管理、经济收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设立护士等级制是对不同能力、职称、学历的护士按等级分配护理职责与经济报酬,是合理配置有限护理人力资源的一种对策。
章雅青吴觉敏徐丽华毛狄庆王晓明
关键词:岗位职责人力资源护理管理
“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近年来发表的循证护理文献进行回顾调查,探析“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及中国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方法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2006年初6种中文护理期刊,对其以“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①循证护理研究类型正从理论探讨向临床应用转化。②90.9%的临床研究文献没有说明检索证据的路径与策略,63.6%没有说明所遵循的研究证据的来源途径。③93.9%未说明研究证据的质量等级,运用SR及RCT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的仅占6.1%。④72.7%缺乏有效方法评价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结论“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的内涵质量有待提高,中国护士需要学习更多的有关循证实践的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临床护理实践,并提高循证相关的护理研究文献的质量。
侯晓静徐丽华
关键词:护理研究循证护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