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德友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康
  • 3篇缺血
  • 3篇细胞
  • 3篇脉血康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后循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灌注
  • 2篇阿司匹林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明基医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11篇徐德友
  • 7篇丁新生
  • 5篇沈华超
  • 5篇叶民
  • 3篇黄素素
  • 2篇朱金
  • 2篇徐家立
  • 2篇孙波
  • 2篇何冬梅
  • 2篇高欢
  • 2篇曹菁菁
  • 2篇刘新亚
  • 1篇倪红
  • 1篇印卫兵
  • 1篇张云云
  • 1篇张正祥
  • 1篇皇丽丽
  • 1篇储照虎
  • 1篇李文磊
  • 1篇沈丽华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2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NKHC)是一种具有独立临床和特殊影像学改变的疾病,极易误诊或漏诊。本研究报道了2例确诊为NKHC的病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高欢徐德友徐家立叶民丁新生
关键词:糖尿病影像资料
PTEN/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PTEN/mTOR信号通路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成熟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收集第三代神经干细胞分别诱导分化0d、1d、3d和7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反映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的磷酸化核糖体(P-S6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d组和1d组相比,3d组PTEN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7d组PTEN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和P﹤0.05),而3d组和7d组P-S6R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PTEN和P-S6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PTEN/mTOR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可能是导致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至一定阶段后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能力下降、不能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沈华超李文磊黄素素朱金徐德友沈丽华丁新生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PTEN分化
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后Slit2、Robo1的表达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及其受体robo1在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不同时间后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培养乳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OGD模型,并分为OGD 0h组(对照组)、2h组、4h组、6h组和12h组。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各组slit2mRNA和robo1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1)对照组、OGD 2h组、4h组、6h组和12h组的细胞活力(OD值)分别为0.756±0.013、0.681±0.016、0.563±0.033、0.404±0.024和0.222±0.026,细胞活力随着氧糖剥夺时间延长而下降,呈时间依赖性(P<0.01)。(2)氧糖剥夺后,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组别星形胶质细胞slit2 mRNA和robo1 mRNA表达先逐渐升高,6h组达高峰(与对照组比,P<0.05),12h组明显下降(与6h组比,P<0.01)。结论 slit2/robo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缺血后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影响神经的再生修复过程。
黄素素张云云孙波沈华超曹菁菁徐德友丁新生
关键词:SLIT2ROBO1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
脉血康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加用脉血康胶囊和奥拉西坦。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3周)。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并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54%vs.72.92%)(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MSE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5.7±2.6)分vs.(20.3±2.2)分和(57.5±3.8)分vs.(43.7±8.2)分](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郁洁丁新生叶民徐德友
关键词:脉血康胶囊急性脑梗死
382例眩晕或头晕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眩晕或头晕患者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主诉眩晕或头晕患者382例,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特征、体征以及头颅CT、MRI、磁共振血管造影、颈椎X射线和颈部血管B超等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382例中,周围性眩晕107例(28.0%);后循环缺血91例(23.8%);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68例(17.8%);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62例(16.2%);前循环梗死6例(1.6%);偏头痛性眩晕5例(1.3%);中枢相关性眩晕4例(1.0%);不明原因39例(10.2%)。结论周围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为眩晕或头晕最常见病因。由寰枢关节紊乱及椎间孔狭窄伴椎动脉狭窄或受压引起的眩晕并不罕见。
华敏沈华超何冬梅赵承承郝冬琳印卫兵王杰徐德友叶民丁新生
关键词:眩晕头晕后循环缺血寰枢关节紊乱
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预处理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生理盐水4ml连续灌胃14天),2.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4m...
徐德友印卫兵沈华超朱金丁新生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6h内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3例,其中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27例患者为溶栓组,不接受溶栓、仅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的26例患者为非溶栓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基线、24h、7d、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早期改善及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和12周患者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24h、7d后,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分别为11.1±10.1和9.0±9.9)与非溶栓组(分别为7.3±6.8和7.1±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组早期改善百分比(分别为25.9%和48.1%)明显优于非溶栓组(均为0,P=0.01)。发病12周,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与非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溶栓组出血转化情况:发病24h、7d后,溶栓组(11.1%)均高于非溶栓组(3.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发病12周,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6例(P=0.68)。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与非溶栓组比较,有增加出血转化的趋势及减少患者中远期死亡的风险。
张莉文徐家立刘新亚何冬梅李冠宇龚大伟徐德友沈华超郭彦勇李康睿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17-β雌二醇抑制过氧化氢诱导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2012年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模型,将培养的细胞按随机排序的方法分为5组:对照组、过氧化氢组、17-β雌二醇+过氧化氢组、17-B雌二醇组、二甲基亚砜溶剂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401±0.043)比较,过氧化氢处理后(0.172±0.018)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q’=-1.450,P=0.001),可反映细胞生存率、活力降低,而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0.312±0.023),A值增加(q’=7.025,P=0.0025),提示细胞生存率增加及细胞活力上升,各组间比较A值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降低、p-Akt表达上调。结论17-β雌二醇有可能通过下调PTEN蛋白,促进p-Akt、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因此,脊髓损伤时早期应用17-β雌二醇有助于减轻脊髓损伤的程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曹菁菁徐德友皇丽丽孙波黄素素沈华超朱金丁新生
关键词:雌二醇星形细胞PTEN磷酸水解酶细胞凋亡
AQP4与PKC在大鼠CIR后脑水肿模型中的变化及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刘新亚储照虎叶民倪红徐德友张正祥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蛋白激酶C
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预处理防治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预处理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目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研究脉血康和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
徐德友
关键词:脉血康阿司匹林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脉血康阿司匹林缺血再灌注损伤脉血康阿司匹林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