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建
- 作品数:214 被引量:1,02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英国不是“不列颠”——兼论多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从汉语世界的"英国"名称出发,围绕"大不列颠"的认同演变,讨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身份问题,旨在为"中华民族"的跨族群认同提供可资参照的案例和国际语境,并从现实和学理上使相关的研讨有所提升。
- 徐新建
- 关键词: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结合学术与现实的历史背景,阐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提出(1)应立足于人类学的整体文学观,通过文学、民族学与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整合,既把中国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视为统一整体,也把当下的各族文学多样性与长时段的多源与多元历史并置考察;(2)要同步关注书面的文学写作与口头的民间传统,也就是尽可能地把中国多民族文学纳入与之相关和匹配的"多元一体"格局内去研究;(3)在此基础上,从"共同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多民族文学展开更加深入的研讨。
- 徐新建
- “不同而和”与共同发展被引量:2
- 2013年
-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多元发展的问题可视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一方面是集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同时体现了多民族文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向大家汇报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 徐新建
- 关键词:文学世界汉族文学精英文学口头传统取消主义去政治化
- 人类学与国学被引量:3
- 2007年
- 国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也使世界把眼光投向中国“国学”。国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和平崛起中重建,是人们关注国学的焦点。为此,《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专门组织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杰舜教授组织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仁钊博士等。在座谈会上,人类学家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就国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颇为别开生面,另有洞天。本刊特全文发表座谈会录音稿全文,以飨读者。
- 徐杰舜叶舒宪王铭铭彭兆荣徐新建黄悦(录音整理)
- 关键词:人类学国学文化自觉文化研究
- 边界与融合: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的交叉对话被引量:7
- 2021年
- 安丽哲: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今天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现象。一方面,近邻跨学科研究能够成功打破学科藩篱,使得相关知识体系的研究更具备整体性,另一方面,各个交叉的近邻学科的研究也经常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造成很多困惑。2021年1月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举办的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第17期特邀中国审美人类学的代表人物王杰教授来做一个题为“审美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问题与方法”的报告,该次论坛还邀请了国内艺术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方李莉研究员和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徐新建教授进行评议。
- 王杰方李莉徐新建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艺术学研究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
- 帝国轮替中的认同演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继"语言学转向"之绪,对学界知识观和研究范式转向与更新产生重要影响的,无疑是人类学。人类学给20世纪人文思想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相对于哲学、史学乃至科学知识社会学已经开展的"人类学转向"之成就和学术史意义的讨论,文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学术史和思想史意义的讨论和认识相对滞后。在科际整合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中具有根基性的人类学,与文学的碰撞与交叉整合将带来何种新局面呢?中国文学人类学如何借助"人类学转向"的知识大变革背景和内在学理,突破百年来的学科本位主义限制,重建可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话语的"人类文学"观和学术伦理,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潜力。
- 徐新建
- 关键词:帝国身份认同民国
- 数智革命中的文科“死”与“生”
- 2020年
- “新文科”的倡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关联深远,由来绵长。古汉语的“文”,表示人与自然的分野而非后世的学术分科,象征人由初始状态的提升改变,以此为基础延伸至整个的文化和文明。故有学识教养者称“文人”,做人的理想则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近代之后西学激荡,国文撕裂,汉语“文”的主导构架也每况愈下,所指范围H渐萎缩。
- 徐新建
- 关键词:文质彬彬教养文科国文
- 主持人语
- 2023年
- 萧兵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创会会长,是令人敬重的学术前辈。2022年9月24日,萧兵先生不幸逝世,学界哀悼不已,各方挚友纷纷发文,追叙往事,缅怀先生。我们的文学人类学公众号也刊载了数篇专文予以悼念。萧兵先生说过:人类学是我们的思考方式、工作方式,也是“生存方式”。他还强调:作为人类的一员和人类学工作者,我们往往像田野作业那样省视别人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借用一下杜甫的比喻,即“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思索人类(包括其文化和生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我们的见解和建议。我们应该有这种学术自信。^(①)在此,我们以特别专题的方式纪念萧兵,既是前赴后继的学术思考和工作,也体现了文学人类学的生存方式。
- 徐新建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田野作业学术思考主持人
- 口语诗学:声音和语言的符号关联——关于符号学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论纲被引量:2
- 2008年
-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口语诗学"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诗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 徐新建
- 关键词:口传文化比较文学
- “缪斯”与“东朗”:文学后面的文学被引量:3
- 2018年
- 文学人类学关注文学的人类性与人类学的文学性。从文学人类学角度重释文学的存在及其意义,要关注的是什么使文学成为文学。缪斯是西方传统中由希腊神话传承至今的文艺女神,东朗是存活于中国西南苗族村寨的民间歌师。二者都与"文学"有关,但彼此的身份和命运却又相差甚远,缪斯通过历史过程中的不断变形流传久远,东朗却正在外部世界的围堵中身处濒危。缪斯与东朗代表了人类生命的"内传承",因有它才使人成人,使人成为有想象、能神思、会创作的文化生物。人类的文学性是人类生命的"内传承",也即文学后面的文学,是人类生命的"内传承"而不是其他决定了文学的产生和传承。
- 徐新建
-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