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联合用药的疗效观察
- 1996年
- <正>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简称腮脑)的治疗,以往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我院自1991年1月~1994年2月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联合脑活素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共观察腮腺炎脑炎60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例,占同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4.5%。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当地流行病学以及临床上均有明显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38℃~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3.5~12×10~9/L,淋巴细胞相对较多,脑电图轻~重度异常,脑脊液:潘氏试验(+~++),细胞数0.02~0.3×10~6/L,糖、氯化物均正常。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4~6岁6例,7~9岁17例,10~15岁5例,16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9.07±4.56。B组(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4~6岁8例,7~9岁15例,10~15岁4例,16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8.87±4.53岁。两组病情,病程和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 周仁贵方浩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并发症联合用药
- 2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狂犬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21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以农民为主(71.4%),均有被犬咬伤史。16例(76.2%)未采取规范的预防措施。临床症状以发热、怕风、恐水及狂躁为主,最后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发现均有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检测肌酸激酶4例,均明显升高。结论狂犬病发病以农村为主,犬咬伤为其主要传播途径。犬只管理和狂犬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普及工作有待于加强。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犬咬伤史和怕风恐水等临床症状,血常规和肌酸激酶检测有助于诊断。
- 王赓歌林希方浩
-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通过HBV病毒产物诱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 黄丽霞陈华忠方浩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胸腺肽Α临床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
- 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紧张素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 朱坚胜何泽宝陈智朱敏曾文新陈华忠王赓歌方浩
- 本研究选择正常人50例、慢性肝炎病人65例、肝硬化病人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采外周血6ml,其中3ml用EDTA抗凝,做好标记后立即放入-80℃冰箱保存,集中专人检测ACE、TGFβ1基因多态性;另3ml不抗凝,离心...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纤维化基因类型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
-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缩短感染科查房药物医嘱处理时间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对影响感染病区药物医嘱处理时间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关键原因,采用整改措施予以改进。使感染病区药物医嘱处理时间缩短12.2分钟。
- 谢灵敏郎云琴王赓歌曾文新方浩林希林巧燕罗珠美陈海啸
- 关键词:六西格玛
- 血管紧张素酶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有效制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阻断肝硬化的发生。最近发现,在体外培养的激活的肝星状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可使这些细胞产生收缩和增生,而肝星状细胞的...
- 朱坚胜何泽宝曾文新朱敏王赓歌陈华忠方浩陈智
-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基因类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基因多态性家庭聚集慢性乙型肝炎
- 文献传递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PE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LT、AST、TBIL下降,PTA(%)提高,ALB上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微。
- 傅金满王庚歌陈华忠方浩
- 关键词: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系统
- 血管紧张素酶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 2007年
-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有效制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阻断肝硬化的发生。最近发现,在体外培养的激活的肝星状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使这些细胞产生收缩和增生,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血管紧张素酶(ACE)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酶,其最显著的作用是激活AngⅡ,在血管及其他组织,ACE能调节间质液内AngⅡ的最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肝脏局部存在RAS系统,
- 何泽宝朱坚胜陈智曾文新朱敏王庚歌陈华忠方浩
-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细胞表面可逆性病变
- 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意义及差异
-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有效制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阻断肝硬化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已知的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肝脏 Kupffer 细胞、血小...
- 何泽宝朱坚胜朱敏曾文新陈华忠王赓歌方浩陈智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GF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病人中发生继发感染者63例,感染率64.3%,其中有15例出现两个部位感染,8例出现两个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肠道,感染率分别为46.0%、31.7%和22.2%。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41株,G+球菌22例,真菌7例。非感染患者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73.7%、63.6%、40.0%,而继发感染患者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52.4%、48.1%、20.0%(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继发感染率高,临床表现复杂,G-杆菌是其常见病原菌,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林希方浩陈华忠赵海红
- 关键词:乙型重型肝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