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保守及手术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分析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其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 ̄2005年4月收治的159例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结果159例病人中手术治疗83例,保守治疗76例;其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68例(42.8%),中度残疾41例(25.8%),重度残疾14例(8.8%),植物生存12例(7.5%),死亡24例(15.1%)。结论本组资料表明,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相应采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达到手术指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毛之奇 陆永建 朱世强 陈唏 戴文伟 李波 朱建堃关键词:保守治疗 手术指征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和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TAP)蛋白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5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TAP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肿瘤组与正常组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5例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复发者与未复发者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者与未死亡者TAP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TAP蛋白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G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TAP蛋白分子低表达,推测其促使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推测TAP蛋白缺失率可成为预测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曹国彬 宋维舒 陆永建 李波 郭立兵关键词: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 血清S100B、NSE和MBP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名健康人和14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结果14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组别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S100B、NSE和MBP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杨绍文 曹国彬 李波 陈晞关键词:S100B NSE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5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病人误诊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CSDH以颅内压增高、偏侧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现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刘清流 李波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脑转移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31例。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证实肿瘤全切除率为100%,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脑转移瘤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具有准确定位、动态示踪、保护神经功能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李波 朱世强 陆永建 王进钢 曾白云关键词:脑转移瘤 神经导航 显微神经外科 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特点,研究与成年人脑膜瘤的不同之处。方法手术治疗25例儿童脑膜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症状、肿瘤大小、部位和CT、MR表现,以及病理类型、手术效果和预后。结果25例儿童脑膜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14例,占56%。肿瘤直径大于5cm18例,占72%。15例在非常见部位,占60%。CT、MR见钙化9例,占36%,囊性变6例,占24%,出血4例,占16%。恶性脑膜瘤4例。手术全切除肿瘤13例,复发2例,手术大部分切除肿瘤12例,复发4例。随访20例,9例上学,2例工作,5例在家,4例死亡。结论儿童脑膜瘤少见,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成年人脑膜瘤有所不同,预后与是否全切除肿瘤以及肿瘤病理相关。 李波 杨宏 梁建民 王翦关键词:脑膜瘤 儿童 桥脑小脑角巨大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在桥脑小脑角肿瘤切除手术中如何进行多方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以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方法选取2004 ̄2005年我院桥脑小脑角巨大肿瘤患者57例,采取乙状窦后入路对肿瘤进行切除,并分为传统监护组和综合监护组在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护。术后一周分别从肿瘤切除程度,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听觉功能,面肌功能和吞咽功能五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传统监护组和综合监护组术前术后功能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监护组监护结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监护组相比,综合监护组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减低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缺失,保护了后组颅神经的功能。而在听觉功能、面肌功能和吞咽功能的保护方面两者则无差异。结论对于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多方面综合的术中电生理监护可以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而听觉诱发电位则较少能代表术中情况。 毛之奇 陆永建 曾白云 朱世强 余敦星 戴文伟 梁建峰 李波 舒江红 李韵辉关键词:诱发电位 脑干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复发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钻孔引流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复发的23例病人临床... 刘清流 李波 戴文伟 朱世强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复发 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 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膜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1992年至2002年末收治多发性脑膜瘤14例,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采取手术和/或伽玛刀的治疗。结果 14例随访1年至8年,全部存活。1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切除的肿瘤未发现复发,伽玛刀治疗的肿瘤未发现增大。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临床少见,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伽玛刀治疗,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李波 黄勤 梁舜尧关键词:脑膜瘤 手术 伽玛刀 肿瘤 星形细胞瘤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5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TAP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星形细胞瘤组27例TAP蛋白表达阳性,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291±0·2724;正常组全部表现为TAP蛋白表达阳性,TAP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584±0·2169(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374±0·2913;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25例,TAP蛋白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0·228±0·2008(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TAP分子低表达,这可能促使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TAP蛋白缺失率有可能成为预测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曹国彬 宋维舒 陆永建 李波 郭立兵关键词: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