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 作品数:29 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瘤体共52个,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肌瘤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变化,比较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期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5个(阳性率86%),超声造影发现子宫肌瘤50个(阳性率96%),增强MRI发现子宫肌瘤52个; 2)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48个,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其中49个瘤体无明显血流信号,3个周边有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其中42个瘤体无造影剂增强,10个瘤体周边有造影剂增强;增强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40个瘤体无对比剂增强,12个瘤体周边有对比剂增强,超声造影与同期增强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彩色超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临床疗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下腹坠胀缓解,临床疗效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能直接进行定位,明确病灶大小,观察肌瘤血流灌注,指导局部消融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有效的评价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疗效。
- 彭红艳余松远贺飞李蕾曾金凤沈玲莉陈丽马苗
- 关键词: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超声造影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斑块稳定性及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15例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55例)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90例颈动脉有斑块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各类斑块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分析斑块稳定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86.67%vs.69.09%,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以软斑最多见,对照组中以混合斑最多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软斑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可量化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分布密度,有助于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 何雁李小晶彭红艳李蕾张玲曾金凤王丹沈伶俐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颈动脉硬化冠心病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评价各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临床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超声是一种无创、简便、便于重复的颈动脉斑块的首选筛查方法,依据回声不同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李小晶彭红艳李蕾曾金凤耿丽娜蔡国华贺飞张雪晶
- 关键词:斑块内新生血管时间-强度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混合斑曲线下面积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对肝硬化的增生结节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6个肝癌结节(A组),40个肝硬化再生结节(B组),超声造影后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
- 李小晶何雁彭红艳张玲曾金凤李蕾
-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超声造影
- 文献传递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3例,分别于治疗前1~3d内,治疗后第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情况,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变化,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颜色变化,并用超声测量肝脏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径、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结果①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3个月腹水量减少者35例,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颜色变明亮,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脾脏缩小,脾静脉内径变窄,以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第6个月腹水量减少者41例,且其中15例完全消失,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颜色明亮,肝脏形态和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变化,门静脉内径变细(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1);脾脏明显缩小,脾静脉内径变窄,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其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径减小,脾静脉内径变小,脾脏静脉血流速度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颜色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彭红艳李小晶孙有刚刘黎曾金凤李蕾何春萍何雁张玲贺飞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血流动力学
- 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对100例H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组:叶酸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治疗前及叶酸治疗3个月、6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LVH指标变化。结果:12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叶酸组降压效果更明显;2叶酸组在治疗前后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与晚期血流峰速度(A)的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间E/A值、LVEF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叶酸组升高效果更明显。结论: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左心功能。
- 李蕾韩红彦潘云红
- 关键词:叶酸H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量化分析阿托伐他汀干预颈动脉斑块的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量化分析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口服)及对照组(口服等剂量安慰剂)各43例,斑块总计125个,随访观察约1年,常规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类型,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观察斑块内造影剂灌注情况,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斑块达峰时间(TTP)、最大峰值强度比(IMAX)、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组间比较,量化分析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软斑数量较治疗前减少,斑块内TTP、IMAX、AUC均较治疗前升高或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可为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彭红艳张玲李小晶余松远李蕾刘容
-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颈动脉斑块
- 彩超对通心络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
-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与脑梗死、脑血栓的形成、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是一种无创、简便、易于重复的动脉斑块的首选筛查方法,通心络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基础,发挥其解痉、降脂、抗凝和改善...
- 李蕾吴秋枫耿丽娜
- 关键词:老年动脉粥样硬化依姆多肠溶阿司匹林混合斑消心痛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量化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探讨斑块稳定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87例CAD患者分为两组:CAD合并Hcy组(合并组,45例),CAD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中75例有颈动脉斑块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SonoLiver声学定量软件测量斑块达峰时间(TTP)、最大峰值强度比(IMAX%)、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组间比较,量化分析CAD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Hcy的相关关系。结果合并组斑块发生率及软斑个数较C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斑块TTP、IMAX%、AU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可对CAD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及斑块稳定性进行量化评价,斑块不稳定性和Hcy是CAD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 彭红艳李小晶贾海珍余松远李蕾张玲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时间-强度曲线颈动脉疾病半胱氨酸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23例)、单支病变组(27例)和多支病变组(28例),常规超声观察各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类型,肉眼观察斑块内造影剂灌注情况,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计算斑块达峰时间(TTP)、最大峰值强度比(I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组间比较,量化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与CHD的相关关系。结果:CHD多支病变组软斑例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均多于单支病变组和正常组,各组间TTP、IMAX%、AU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量化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能够作为CHD危险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 彭红艳李小晶何雁曾金凤李蕾张玲张雪晶王丹沈玲莉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硬化造影时间-强度曲线